斩首时代,战争和普通人无关?

作者:南洋富商

01


斩首行动,定点清除,外科手术式的精准打击,这些新名词日益流行,给人造成这样的印象:未来的战争,主要毁灭高级首脑、指挥和通讯中心,或许还会摧毁军事设施、道路和发电站、变电所之类的设施,但是普通百姓是不会受到直接袭击的,战争对平民已经不再可怕。


斩首时代,战争和普通人无关?


著名的斩首行动案例,有美国斩首基地领袖本拉登、IS高层阿布沃伦、伊朗高层苏莱曼泽,以色列斩首巴解组织二号人物杰哈德,俄罗斯斩首车臣领袖杜达耶夫。


这些斩首行动中,普通平民和底层士兵极少受到伤害。刀片导弹不装弹药,只用旋转刀片把敌人切碎,这是斩首武器的极致境界。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斩首行动古已有之。在古代,首领受到重重保护,不杀死很多人就难以干掉对方首领。


科技改变了斩首行动。二战期间,无线电技术可以远距离传输情报,飞机轰炸可以远距离快速袭击,斩首行动开始普及。


02


美军对山本五十六的斩首,对改变战局起到重要的作用。1943年4月,美军破译了有关山本行程的详细电文,山本的座机在飞行中,遭遇18架战斗机围攻,被击落坠毁在丛林中。


斩首时代,战争和普通人无关?


侵华日军也对蒋介石发动过多次斩首行动。蒋介石无论搬迁到哪里,日军都会用各种办法获取情报。


针对蒋介石的轰炸袭击地点包括徐州四号房、湖北省政府、重庆黄山官邸、广西羊角山、重庆曾家岩国民政府等处。

1938年8月,蒋介石在武昌,住所四周都被炸毁,20多名卫士受伤。


1940年2月, 蒋介石到柳州羊角山召开军事会议,当天即遇20余架日机来袭,炸伤12名卫士。蒋介石在日记写到:“敌机皆知我即在之地与时,而其凶猛又如此,但总未为其所算,岂非天命乎?”


1941年8月,日军轰炸蒋介石日常居住的黄山官邸位置,遂发动袭击。当时蒋及时进入防空洞,而“洞顶上树木尽毁,岩土崩堕,卫士重伤者四人,死二人”。


重庆国民政府更被日军炸毁了全部建筑,以至1941年9月只能临时搭建帐篷,举行总理纪念周活动。


但是,日军如此高密度的斩首行动,也没有干掉蒋介石。


美国的斩首行动也失败过。轰轰烈烈的斩首萨达姆,虽然把萨达姆炸得躲起来了,却并没有杀死萨达姆。轰炸卡扎菲的时候稍有失误,只炸死卡扎菲的亲属。


那些更强大的国家,会有更强大的保护设施,尤其是元首行程一直处于机密之中、绝不轻易暴露在外的那些国家,斩首行动更难奏效。


03


斩首行动并不意味着可以代替常规战争,更不意味着平民从此可以高枕无忧。


如果一个超级大国对另一个超级大国实现斩首行动,或许会带来一场世界大战,甚至一场核战争把人类打回到石器时代。


在某种国家,斩首行动即便当时奏效,也会有严重后遗症。


二战期间美国只斩首山本五十六,却不会斩首天皇。如果美国斩首天皇,即便结束战争,也会导致不可弥合的民族矛盾,因为天皇是日本人认为不可亵渎的民族符号。


斩首还可能导致权力真空。


某个掌握一切权力的独裁者被斩首,你觉得天下太平吗?恰恰相反,这可能是人民大灾难的开始。

原本被独裁者压制的各方势力为了抢夺领导权,展开无休止的内战,把整个国家的国民都裹卷进去。毁灭任何一个真正的暴君,都可能导致这种灾难,除非你有能力维持战后秩序,比如美国对伊拉克所做的。


大清国灭亡后,民国并没有带来真正的和平。各方势力依然在角逐统治权。有人觉得没有皇帝更糟糕,因为总统和总理不过是高级公仆,并没有真正的权威。


斩首时代,战争和普通人无关?


很多人对袁世凯「劝进」,他们是真心觉得有皇帝的社会更好。


溥仪皇帝在满洲国再次登基后,更有很多名流千里迢迢去满洲国捧场。


如果一个国家大众还是习惯服从绝对权威的元首,一旦元首被斩首,带来的必然是社会秩序的失控。


某些小国家或许可以靠联合国维和部队暂时度过过渡期,对另一些国家则只能陷入长期的动乱。所以一个国家即便再强大,也会谨慎决策,绝不会轻易行动给自己带来一堆后续麻烦。


04


斩首行动并不一定可以结束战争,甚至可能激发仇恨,扩大战争。


一个塞尔维亚爱国青年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王储,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和平,而是带来第一次世界大战。


1994年4月6日,载着卢旺达总统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和布隆迪总统西普里安·恩塔里亚米拉的飞机被击落,两位总统同时罹难。


这样的「斩首行动」解决了结束了卢旺达或布隆迪的纷争吗?并没有。

该事件立即在卢旺达全国范围内引发了胡图族人针对图西族人的血腥报复。7日,由胡图族士兵组成的总统卫队杀害了卢旺达女总理、图西族人乌维林吉伊姆扎纳和3名部长。


接下来的三个月,卢旺达进入了全民性的种族大仇杀,没有枪的平民拿起砍刀和梭镖、木棍、石头,屠杀他们原来的邻居、同事和乡亲。


斩首时代,战争和普通人无关?


80万人命,就这样烟消云散,全国八分之一的人口,化为一具具腐烂的尸体,空气中弥漫着久久不散的尸体腐烂的臭味。


如果一场斩首行动带来的结果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或者卢旺达大屠杀,你还会觉得斩首行动让平民摆脱了战争的恐惧吗?


05


世界上很多战乱的起因都很复杂,并不是某个元首拍拍脑袋就可以决定一场战争或结束一场战争,更不是某个元首被斩首了就解决问题了。


一场原本看起来与你我无关的战争,可能诱发你身边的各种仇恨,让你全家成为牺牲品。


有一部电影「沃伦」,就是以二战时代的沃伦大屠杀为背景。沃伦地区居住着乌克兰人、波兰人、犹太人,他们本来相安无事,大家都是老乡。


后来有一天,苏联和纳粹德国这一对盟友突然发动袭击,瓜分了波兰。


苏联红军来了,把人类分为二个阶级: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有钱人财产被抢劫、人被处死或劳改。


后来苏德翻脸,纳粹德国赶跑了苏联红军,把人类分为二个群体:劣等的犹太人和优良的欧洲人,犹太人被大量屠杀。


后来德国和苏联打战两败俱伤,无力控制沃伦地区,成为权力真空地带,乌克兰民族独立运动起来了,在民族主义激情下,要把所有不是乌克兰人的村民都赶尽杀绝。那些对其他民族稍有同情心而不愿杀人的乌克兰人,也被当做叛徒杀了。


在这样的运动中,每个人都一次次被迫站队表态,一次次屠杀他们原来友好相处的乡亲,最终把沃伦变成人间地狱。


没有谁是先天的坏人。但是人会被各种手段煽动着去恨别人、杀别人。


沃伦大屠杀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是大屠杀留下的伤痕依然没办法弥补。最初导致村民互杀的的是苏联人,而苏联早已解体。大规模杀犹太人的纳粹德国,也已经灰飞烟灭。


乌克兰人视为民族英雄的那些民族运动领袖,在波兰人看来就是无比残忍的杀人恶魔。如何评价这些英雄人物,依然考验两国政客的智慧。


类似的仇杀也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在广东,曾有客家人和本土人之间的「客土战争」,也是百万条人命。在西北,有“陕甘起义”带来的大仇杀,丧生上千万条人命。更有太平天国大屠杀、义和团大屠杀,以及不计其数的其他战乱。


这些战争灾难,都不是斩首行动可以解决的。


崇祯皇帝上吊了,努尔哈赤死了,张献忠被清兵射杀了,李自成战死了,郑成功病死了,这么多首领死了,战争却并未结束,明末清初的大动乱让中国的人口灭绝达到将近50%。


类似的战乱,过去有,以后也还会再有。战乱的根源不仅仅是一个元首,甚至元首本人也可能是被某种力量胁迫着发动战争。


能够带来和平的,不是斩首行动,而是人类对人类的爱。但是如今的世界,你到处能看到各种莫名其妙的仇恨,某些政客们为了选票和权力,更是热衷于煽动仇恨。


而这种政客,正如韭菜一样,割了还会再长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