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孩子送到國外留學,究竟是學習西方什麼先進的東西?大家來回答?

pszgh


就目前的整體留學群體而言,初中、小學階段就送到國外留學的學生在整體留學生的群體中佔比還是非常低的,我們稱之為小留學生(初中以下的留學群體),出去的也大都選擇了家長一起陪讀的方式出去,總體來看這部分家長主要一些共同的特徵與需求,這其中也能解釋一些中小學階段的留學生所能收穫的東西;

首先是看基礎教育階段的需求,也是我們常說的K12教育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外教育的差異化還是很明顯的,中國的基礎教育階段應試教育的佔比很高,課本上的知識量學習佔主體,素質教育和綜合能力教育方面顯得薄弱,而歐美的K12階段更強調素質教育,在孩子的綜合能力成長方面更關注,例如孩子的獨立能力、創造性、適應性、團隊領導力、興趣愛好等方面,這也是基礎教育階段留學的孩子的最大收穫。在這方面有些看中孩子綜合能力成長的家長就會偏向於國外的教育體系。不過很多西方國家在基礎教育階段對於基礎知識的學習偏弱,所以中國的小孩到國外通常在基礎知識學習方面通常有非常明顯的優勢,屬於考試成績的絕對霸主那種。就我個人觀點而言,沒有哪種教育更好,只有更適合,各有千秋,只是適合不同的學生。

其次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的銜接,對於希望接受國外高等教育的家長而言,有一部分家長認為如果能從西方的基礎教育直接進入當地的高等教育體系,無論從教育體系上、語言上還是思維方式上都會更順利,所以也選擇了從基礎教育階段就將孩子送到國外接受教育,這也是一部分小留學生群體留學前的出發點。誠然這段學習肯定能解決孩子這方面的問題。不過從這個角度的需求而言,我個人持有不同的意見,留學應該是師人以長,最後做到中西合璧、融匯貫通,這樣對於孩子的成長才會更有利。但如果將孩子從小就送到國外學習生活,那麼這個孩子從思維方式到學習的知識上就是一個活脫脫的外國孩子了,中國文化的優勢基本在他身上消失了,沒有做到真正的融匯。所以如果家長僅僅是為了銜接高等教育的話,真的沒有必要這麼早出去,大學本科階段出去一定是來的及的。


僑投寶


中小學孩子送到國外留學究竟能學到西方什麼先進東西,只有他們自己才知道。更深層的目的,他們家長更清楚!

通過這次疫情才知道,中小學留學生數量超乎了國人的想象。個別學生的舉動把這部分留學群體也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家長(諸如白巖松,董卿等)在百姓心目中的好形象也人設崩塌。有關話題也一直爭論不休,更留給我們太多思考…

中小留學生在外國都學什麼課程?

以英國為例。

  1. 英國的學校大致分為兩種類型 :一種是公立學校,另一種是私立學校。公立學校是英國中等教育得主要形式,它招收一切適齡兒童,所有5至16歲的英國孩子和青少年都有資格就讀免費公立學校。公立學校由政府或當地教育部門維護並資助,主要招收英國本土學生,但也會招收部分國際留學生,但比例不超過20%,有的甚至低於5%。
  2. 英國小學課程重視自由平等觀念,小學課程由核心課程(英語,數學,科學),基礎課程(歷史,地理,技術,音樂美術,體育)和宗教課程三部分組成。而且把宗教課列為小學必修課。就是向學生灌輸有關價值觀念和道德信仰,也是他們所謂的“道德教育”。也決定了學生的價值觀和思維舉措,看下個別留學生的行為也就可以理解了。
  3. 英國為適應時代發展,重視技術教育。“科學”是小學生3門必修課之一,“技術”是6門基礎課程之一。
  4. 據英國《太陽報》報道,近年來英國也引進了“中式教育”。學生數學和閱讀能力明顯提升。也說明我們的中式基礎教育絲毫不落後。

總結一下:英國的中小學教育有其先進(學習的多樣性,動手能力,獨立思考等)的一面,但其副作用(通過向學生灌輸有關價值觀念和道德信仰,偷偷完成社會的階級分層等)也顯而易見。至於我國的中小學孩子送到國外留學能學到什麼,只有孩子自己知道。

中小學孩子為什麼去留學?

  1. 能讓這些小孩子不遠萬里又代價不菲地遠離家人和祖國去留學,這些中小學留學生的家長比誰都清楚他們要的是什麼。他們通過給孩子規劃出這樣一條求學之路,去接受所謂的精英教育無非是讓孩子拿到就讀國家的“綠卡”享受其國民待遇或者為孩子就讀我們國內名校(比如清北,可以看下這些名校的留學生政策)走個“捷徑”。
  2. 也存在一些家長盲目“跟風”,看到身邊家庭條件差不多的孩子都出去留學,自己心裡也在癢。當然家長是普通百姓的,想都不用想。
  3. 抱著把孩子送出去,學成之後能為國效力的也有。但這也要十幾年後才能做出論斷。

小結:很多所謂的西方先進國家(比如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等)已經把吸引中國留學生去留學當成其國家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出臺了更加誘人的政策。我們的留學生越來越低齡化就是最好的證明。

如何應對?

對中小學生出國留學這個問題還應該“理性對待”。人類是個命運共同體,這次疫情也說明加強國際合作已是大勢所趨,對於留學生也是這樣。我們“歡迎走出去,更歡迎走進來”,但我們更要防止個別國家的別有用心。

結語:偉大祖國的發展正在日新月異,過程之中也肯定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存在,但都是暫時的。“狗不嫌母醜,子不嫌家貧”,世界疫情這麼嚴重,祖國母親還是努力把需要回家的小留學生接回來了。因為你的母親已越來越有能力,也越來越健康,更會越來越強大!


聖銘高考志願尹老師


中小學生留學國外,學習什麼先進知識?

小學我說過,比中國差遠了,見世面,學外語優勢。

中學,還是學外語優勢,漢語丟了,數學無優勢,理化也一樣,物理,我買過兩本中學物理教科書,光,聲,電,磁,速度,只講概念,相互關係,少計算,我國把物理向數學靠攏,計算太多,難度增加,線性代數,電磁計算,大學有專門課程,專為電氣專業設置,文科不說了,理工科也很少設置。

外國中小學無先進科技可學,是我們的教育要改革,高考是導向,有網友提議用道德品德代替英語,被我當頭棒喝一頓,高考不考英語,有幾個願意學,?我的孫輩研究生畢業,國企另加一項土政策,英語達標不說,另有分數要求,差兩分,與國企無緣,走向世界,出國打工,還帶一名翻譯?國家考試院兩名老師,尊稱我是老前輩,各種國證考試,題庫資科齊全,醫科題,你都會了,你離醫科專家就不遠了,專家出的試題,都是適用知識。不保密,考試複習大綱,也有商業發行的,。其他類推。考試,也是溫習知識。唯有高考試卷,教育專家出題,非要把學生孝倒,年年變,考試面寬,百年後才能使用的知識,也敢上卷面,數學題,有一年,數學老師沒有會做全的,最後一題,中科大專家,做了40分鐘。

高中名校,全國互通模擬卷,猜題卷。近兩年也搞了一些改革,江浙是出天才的搖藍,物理數學優勢沒有發揮,反而下降,適合種芝麻的地方,把芝麻,玉米,土豆一個價,一百斤就是優秀,80斤為良好。50斤達標,論斤,論分,不論質,誰還種芝麻?

高校不能自主招生。統一分數線,有的學校,要選數理分高的,。

政治,以前叫時政,關心國家大事,知道就行。政治,上升到政治高度,成績好壞,與愛國,與品德,素質關係不大,與智商記憶力成正比。

國外大學隨便上,有很多窮人上不起大學。中國有錢人送子女去外國上大學,無可厚非,中小學去外國留學,想移民的另說,想學西方先進科技的

,我個人意見,沒有必要。國內教育資源緊張,為精英富豪另開爐灶?留住富人,為精英解決後顧之憂。也是不錯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