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附子“走而不守”、“回阳救逆”的药理作用是什么?

今古齐观


1.附子“走而不守”是指用于治疗寒痹证。本品气雄性悍,走而不守,能温经通络,逐经络中风寒湿邪,故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凡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者均可用之,尤善治寒痹痛剧者,常与桂枝、白术、甘草同用,如甘草附子汤。2.“回阳救逆”是用于“亡阳证”。本品能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常于干姜、甘草同用,治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或大汗、大吐、大泻所致亡阳证,如四逆汤;若寒邪入里,直中三阴而见四肢厥冷,恶寒倦卧,吐泻腹痛,脉迟无力或无脉者,与干姜、肉桂、人参同用,如回阳急救汤。3.此外,附子可用于阳虚证。本品辛甘温煦、有峻补元阳、益火消阴之效,凡肾、脾、心诸脏阳气衰弱者均可应用。配肉桂:山茱萸、熟地黄等,可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阳痿滑精、宫寒不孕、腰膝冷痛、夜尿频多者,如右归丸;配党参、白术、干姜等,可治脾肾阳虚、寒湿内盛所致脘腹冷痛、大便溏泻等,如附子理中汤;若治心阳衰弱,心悸气短、胸痹心痛者,与人参、桂枝等同用;治阳虚兼外感风寒者,常与麻黄、细辛同用,如麻黄附子细辛汤。4.【性能】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5.【用法用量】煎服,3~15克,本品有毒,宜先煎0.5~1小吋,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使用注意】孕妇及阴虚阳亢者忌用。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生品外用,内服须炮制。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可引起中毒。


郭伟峰23


走而不守、回阳救逆均是指附子功效而言。

附子辛甘,热,有毒。入心、脾、肾经。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

主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踒躄拘挛,阳萎,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1、回阳救逆:有较强之回阳作用。用于畏寒、肢冷、脉微欲绝之虚脱。

2、补火助阳:附子辛热,其性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经,故凡阳气不足之证均可用之,尤能补益肾阳。

3、祛寒止痛:本品大热,祛寒力强,故能治寒邪内侵之胃腹疼痛、泄泻,以及寒湿阻络之痹痛。

《本草正义》:"附子,本是辛温大热,其性善走,故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要药,外则达皮毛而除表寒,里则达下元而温痼冷,彻内彻外,凡三焦经络,诸脏诸腑,果有真寒,无不可治。

《本草正》:"附子,因其善走诸经,故曰与酒同功,能除表里沉寒,厥逆寒噤,温中强阴,暖五脏,回阳气,格阳喉痹,阳虚二便不通及妇人经寒不调,小儿慢惊等证。大能引火归源,制伏虚热,善助参、芪成功,尤赞术、地建效,无论表证里证,但脉细无神,气虚无热者所当急用。"

《本草经读》:"附子,味辛气温,火性迅发,无所不到,故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误药大汗不止为亡阳,仲景用四逆汤、真武汤等法以迎之。吐利厥冷为亡阳,仲景用通脉四逆汤、姜附汤以救之。且太阳之标阳,外呈而发热,附子能使之交于少阴而热已;少阴之神机病,附子能使自下而上而脉生,周行通达而厥愈。”

《本草汇言》:"附子,回阳气,散阴寒,逐冷痰,通关节之猛药也。诸病真阳不足,虚火上升,咽喉不利,饮食不入,服寒药愈甚者,附子乃命门主药,能入其窟穴而招之,引火归原,则浮游之火自熄矣。凡属阳虚阴极之侯,肺肾无热证者,服之有起死之殊功。"


妇科于医生


你好,我是冯药师,对于附子“走而不守,回阳救逆”的药理作用,个人是这样理解的,1.附子的性味归经是辛、甘,大热。归心、肾、脾经。正因为此药大热,就像火龙一样能走窜,能温经通络,逐经络中风寒湿邪,而不会在病患处滞留,所以就说它"走而不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