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州县武德乡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和管理现状分析

龙州县武德乡积极推进"易地搬迁+边贸扶贫+驻边守疆"模式。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点建设,动员贫困户搬到易地扶贫搬迁点定居,并依托边境口岸,积极建设边贸互市点,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以便让搬迁户搬得出、留得住、有发展、能致富,促进脱贫致富和稳边固疆的双赢。武德乡共实现搬迁207户651人(其中易地搬迁户188户590人,住房提升户9户20人,同步搬迁户10户41人),辖区内的科甲易地扶贫搬迁点入住77户240人。

一、搬迁后续服务和管理所采取的措施及取得成效

一是武德乡通过成立科甲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居民管理小组,在小区住户中选聘管理人员,配备组长、副组长各1名、保安2名,保洁员2名,进一步做好后续管理服务和扶持工作,打造秩序井然、环境优美、安居乐业的和谐家园。

二是进一步加大后续扶持工作力度,解决好群众劳动力转移就业、产业扶持、社保、教育等后续发展问题,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劳动力转移方面,武德乡因地制宜,依托科甲口岸边贸互市点,安排就业一批,2019年2月11日实现口岸恢复通关以来,边贸扶贫蒸蒸日上;产业扶持方面,大力扶持产业发展项目,多方争取资金,拟投资建设科甲搬迁安置点建设塑料花手工作坊扶贫车间,形成产业辐射,届时辐射贫困户348户1409人,同时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社保方面,动员搬迁户及时将户口转到科甲村,为其办理相关手续,领取边境0-3公里补贴;教育方面,科甲村建有1所小学,2所幼儿园,切实解决搬迁户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同时加大对搬迁户子女教育的关心、关怀,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享受教育扶贫政策;其他方面,科甲村配套有卫生院,集市、银行、公共汽车站等设施,切实满足搬迁户搬迁后日常生产生活需要。

二、面临的问题

(一)土地复垦难度大。虽然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农户住进新居,老房未拆旧复垦的问题。原因有:一是上级相应的拆旧复垦奖励标准尚未明确,动员搬迁户开展实质性拆旧复垦有一定的难度;二是耕种的土地离搬迁点较远,往来不便,搬迁户还住旧房从事农活。

(二)后续可持续发展是难点。虽然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措施来解决搬迁群众生活、就业和发展问题,但是如何保证稳定脱贫,巩固成果又是一大难题,目前产业发展对安置点的带动效应尚未显现。部分搬迁点的产业仅处于起步阶段, 产业发展对搬迁户的收入带动效应并不十分明显。

龙州县武德乡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和管理现状分析

三、加强搬迁后续扶持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的投入。以政府为主导,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加大易地扶贫搬迁点周边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完善,重点向道路交通、教育、文化和医疗等方面倾斜,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引导其创业发展致富增收。

(二)认真研究对策,合理制定拆旧复垦方案。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国土、财政相关部门要积极研究对策,科学制定拆旧复垦工作方案以及补贴标准,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动员搬迁群众参与拆房、主动拆房复垦。

(三)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就业创业技术培训。二是加大搬迁后续产业扶持力度,重点在"种、养、贸、游、工"方面扶持。三是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新机制,拓宽班前对象的增收渠道。1.管理运营好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发电收益补贴给搬迁群众。2.用好用活复垦土地资源,搬迁后保留的旧房、宅基地及复垦的耕地等所有权归集体所有的资源,净迁出地群众同意,依托现有平台公司或集体统一经营,发展旅游开发,特色农业等项目,产生收益分配给搬迁群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