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州:苦干实干打赢脱贫攻坚战

□ 本报记者 覃柳鲜

龙州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167户67540人。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龙州全县上下齐心,发扬“百折不挠、奉献拼搏、团结务实、争先创新”的龙州起义精神,通过创新“第一书记产业联盟”、积极发展产业、实施健康扶贫大病分类救治等一系列举措,走出一条富有龙州特色的脱贫攻坚路。2017年减贫10097户37554人,全县贫困发生率为1.88%,达到国家贫困县退出标准。

在脱贫攻坚战中,龙州县狠抓产业扶贫,不断攻克“两不愁三保障”, 聚焦“两率一度”,苦干实干,坚持产业政策帮扶“输血”和精神激励“造血”一起抓,凝聚各方力量,助力精准扶贫。

为进一步明确脱贫攻坚任务目标,夯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础,龙州县共出动3万多人次,实施4次贫困人口动态调整,确保贫困人口错退率和漏评率零出现。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强化精准识别,对贫困人口动态调整,查漏补缺,提高建档立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把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及时纳入帮扶范围,全面完成新一轮的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

一直以来,龙州县以壮大“第一书记产业联盟”为基础,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扶贫产业核心引领作用,抱团发展促民增收。实施“龙头企业(合作社)+党支部+贫困户”模式,鼓励贫困户借助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加入合作社,确保户户有增收项目、村村有致富产业,全力打造“第一书记产业联盟”特色农产品品牌。目前,全县共组建“第一书记产业联盟”扶贫产业合作社151家,发展食用菌、火龙果、澳洲坚果种植和牛羊养殖等产业项目35个,带动5700多户3.2万多人实现增收脱贫。

同时,龙州县积极发展“种、养、贸、工、游”五大产业,狠抓甘蔗这一支柱产业。全县种植甘蔗50万亩,其中1.05万户贫困户种植8.4万亩,占贫困人口75.07%;截至2017年底,全县累计完成“双高”基地建设21.86万亩,2017/2018年榨季全县甘蔗产量达232.6万吨,比2016/2017年增产18.9%,蔗农收入11.63亿元,甘蔗产业人均增收870多元。龙州通过出台扶持奖励办法,强化企业、合作社、党支部和致富能人带动,发展牛、羊、蜜蜂、鸽子等特色养殖业,带动受益的贫困户6000多户。在旅游产业方面,借助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扶贫产业。该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绿色融合精准脱贫,依托“红色边关、天琴古韵、岩画瑰宝、秀美龙州”的资源优势,深入实施景区创A、乡村旅游等生态扶贫、生态旅游系列工程,小连城、龙州左江景区获评4A级景区,板谭壮营农家乐等5家农家乐获评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全县旅游扶贫覆盖率排全区前列。龙州创新推广“观鸟经济”生态扶贫,发挥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弄岗穗鹛”等“明星”珍稀鸟类聚集优势,连续举办两届中国·龙州“秘境弄岗”国际观鸟节,建设观鸟基地,带动166户每户年增收15000元左右。

此外,为避免因病返贫出现,龙州县率先在全区实施健康扶贫大病分类救治。通过精准复核病情种类后实施分类救治,推进大病统筹一批、重病兜底一批、慢病签约一批“三个一批”工程。龙州在全市率先把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由50元提高到80元,让残疾人能康复、能就业、能暖心。

龙州县通过创新发展“第一书记产业联盟”,积极发展“种、养、贸、游、工”五大产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今年8月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复: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复函,同意龙州县脱贫摘帽。龙州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