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貧 播下脫貧致富的“種子”

摘要:   春節前後正是蘆蒿上市的旺季,潁東區口孜鎮洪陽村的300多畝大棚蘆蒿喜獲豐收。村民康華田過去因病致貧,一家人的生活全靠政府低保兜底。2017年,身殘志堅的康華田主動申請到蘆蒿大棚務工,僅僅兩年的時間,康華 ...

  春節前後正是蘆蒿上市的旺季,潁東區口孜鎮洪陽村的300多畝大棚蘆蒿喜獲豐收。村民康華田過去因病致貧,一家人的生活全靠政府低保兜底。2017年,身殘志堅的康華田主動申請到蘆蒿大棚務工,僅僅兩年的時間,康華田不僅在大棚裡有了務工收入,也學到了種植技術,自己承包了幾畝地搞起了蔬菜種植,去年底光榮脫貧。

  “我種的那幾畝地大棚有補貼,收入有保障,我在大棚基地帶班,一個月還有一千七八百元的額外收入,沒有產業扶持好政策,俺們哪能過上今天的生活。”說起現在的生活,康華田喜上眉梢。他說,儘管去年底脫貧了,但脫貧不脫政策,全家的低保、孩子上學補貼一個不少,有了這些保障,自己再發展產業,日子會越來越紅火。

  好政策帶來好發展,大棚蔬菜扶貧基地的創辦人康偉光,是當地的一名返鄉創業青年,也正是因為一系列扶貧惠農政策的精準幫扶,才讓他有了發展大棚種植的信心和底氣。從2016年開始,村裡陸續幫他修了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每畝大棚還一次性獎補1000元。

  “這茬蘆蒿結束之後,我們開始種大棚玉米,大棚玉米是4月份上市,畝產值比蘆蒿還要高,大棚裡面一年四季都有作物,收入源源不斷。”康偉光介紹,蘆蒿大棚年產值達300多萬元,常年用工100多人,在他這務工的54名貧困戶也全部脫貧。

  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潁東區以特色種養業為突破口,積極落實各項產業扶貧政策,鼓勵支持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僅在口孜鎮,去年以來就落實產業獎補資金230多萬元,支持產業大戶幫扶貧困戶。

  在潁東區新烏江鎮李土樓村,2016年當地政府投資150多萬元建設的扶貧大棚,這兩年也逐漸有了穩定的效益。春節剛過,大棚裡又開始了新一年的忙碌,工人們正加蓋保溫膜,栽種番茄苗。第一批到大棚裡務工的貧困戶張華芳,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順利脫貧,看到大棚蔬菜效益好,張華芳動起了心思:“在這裡務工,加上家裡還有幾畝地,一年有兩三萬塊錢,也夠家裡用的。現在脫貧了,我想自己種個大棚,能夠多收入一點。”

  特色種養扶貧,播下的是不甘貧困、增收致富的“種子”。按照誰承包誰管理的原則,當地政府把200多畝扶貧大棚分包給了3個種植大戶,春夏種瓜果,秋冬種蔬菜,解決了周邊5個村300多人的就業問題,其中90多名貧困戶年均增收超6000元。

  “長遠來看,貧困戶能在大棚裡學到種植和管理技術,我們鼓勵貧困戶自己承包經營大棚,這樣的話就有持續和穩定的收入,保證脫貧不返貧。”新烏江鎮副鎮長謝銳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