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資產管理公司的產品收益高?

涅槃1938


資產管理公司的產品品類目前基本上就是類固收、一級市場股權產品、二級市場產品等。

股權和二級證券類等權益類產品肯定不存收益高低的問題,本身不會承諾收益。不過這類產品肯定會有收益高的時候,但是虧損的也不是沒有,而且並不少。


那麼你所說的產品收益高,應該是類固收的產品。資管新規以來,市場要打破剛性兌付,逐漸淨值化。但是目前絕大多數資管公司還是有大量的隱形剛兌產品的。


資管公司所謂類固收產品,基本上包括信託、私募基金(固定收益)、交易所產品這麼三大類。信託產品前些年經過一輪房產項目的大發展,深得客戶的喜愛,一方面收益相對較高,另外就是安全的兌付,極少數的無法兌付情況出現。目前信託雖然房產類項目大大的壓縮了,但是仍有不少地方政府平臺的政信類項目,這類項目在很多個人投資者眼裡也是收益的保障,目前這類項目收益還是能夠達到年化8%左右。

除了信託,還有私募基金,這裡主要指其他類的給到客戶固定收益的私募基金,資管新規以來,固收的私募基金備案通過率極低。各家資管公司各顯神通,通過各種明股實債的產品發行,這類產品底層資產就比較多樣化了,實體項目、地產項目等各類資產都有。目前收益也能達到8-9%。

第三類就是新規以來備案通道受阻,繞道的所謂地方交易所備案的產品,由於地方交易所備案門檻較低,底層資產更是多元化,甚至很多定融的產品。這類產品的收益會比前兩類略高點。


以上,收益的高低,每個人的標準不同,在做投資時候做到“不懂不投”很重要。做好風險防範,理性投資。


@曹魏財師,歡迎加關注交流


曹魏財師


資產管理公司收益高,這恐怕是一種誤解。

我們想象一下,假設這個市場是100%的各種資產管理公司,也就是互為買方和賣方的話,那麼來自於交易的總和收益為零,如果考慮到交易成本和資產管理費率的話,總和收益為負。

那麼,作為行業的整體獲得的就是指數的收益,等於大盤的漲幅。

從美國的實際情況來看,80%的基金是跑不贏指數的,道理就在這裡。

回到中國實踐,中國資產管理歷史總體年化收益是高於指數上漲幅度的,其主要原因可以參見剛才所說的假設,其超額收益自然來自除資產管理公司外的投資者,主要是個人投資者,數量佔到了整體投資者數量的90%。

專業投資者相對於個人投資者的信息獲取速度和能力,分析方法和手段以及工具,資金規模對於市場的影響力,投資專注度和投入精力,投資團隊市場響應度這些都遠遠優於其競爭對手的個人投資者。

從這個角度上,資產管理公司在短期的收益能力會給人感覺相對高。

但是,隨著資產管理公司競爭的充分,勢必導致很難獲得超額收益的個人投資者,非專業投資者退出市場後,行業性的超額收益就會逐漸消失。

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無論中外,當年的收益排名前列的資產管理公司,在第二年超過八成會處於收益中庸或者落後的地位。

這說明了一個道理,持續獲取高收益在邏輯上是不可能的,因為如果有這樣的一家公司,在完全競爭的市場裡,經過多年的高收益複利增長,很快會攫取所有競爭對手的收益,最終這樣的公司大到等於整個市場,其結果就是收益等於指數。

希望對樓主的問題有所啟發,也歡迎全樓多多交流。


財金數據弟


資產管理公司,特別是民營資產管理公司,他一定要追求高收益,才能發展壯大,他們一般會聘請專業的團隊,或者自己培養投資方面的操盤手,有些是從各種實盤比賽中選拔錄用,聘請一些選手來參與公司的運作,他們做的品種也比較多,包括股票,期貨,黃金,外匯債權,還有金融衍生品業務,做對沖基金業務,這樣可以化解風險。還有租任業務不良貸款處置業務都會比較穩定的收益。這樣給客戶良好的回報,才能公司越做越大,有時候在經濟週期的開始,他們會加大融資的力度,做一些品種會加槓桿,這樣優勝劣汰,剩下的公司能做到五年,十年的公司都是比較優秀的,他們的收益率也比較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