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六十大壽上鬧一趣聞,寡居兒媳婦抱出一嬰兒說:這是您兒子

包拯六十大壽上鬧一趣聞,寡居兒媳婦抱出一嬰兒說:這是您兒子

“文不過包拯,武不過岳飛。”包拯是歷史上最著名的大清官和神探,他的傳奇故事在很多地方都有傳頌,斷案如神、清廉公正、鐵面無私等都是他的歷史標籤,要說包拯一生的汙點還真沒有,不過卻有一件趣聞。當年他辦六十大壽,兒媳婦卻突然抱著一個幼兒說到:“這是您的兒子!”,震驚了當時在場的來客。

包拯六十大壽上鬧一趣聞,寡居兒媳婦抱出一嬰兒說:這是您兒子


其實這個孩子是包拯的幼子包綖,包拯一生有兩位妻子,第一位妻子李氏早亡,包拯娶了第二位妻子董氏。董氏為包拯生下了長子包繶,當時包拯已然35歲,可謂是老來得子喜極而泣。包繶19歲時娶了當時宰相呂蒙的外孫女崔氏為妻,本以為是享盡天倫之樂,沒想到清官包拯也會白髮人送黑髮人,包繶結婚第二年便去世。包拯兒媳就這樣成了寡婦,當時包拯已然55歲,這樣一來便成了真正的孤寡老人。

包拯六十大壽上鬧一趣聞,寡居兒媳婦抱出一嬰兒說:這是您兒子


包繶生前留下幼子包文輔,但是其五歲便早早夭折,讓包家的血脈沒法延續。整個包家陷入黑暗與悲痛之中。兒媳崔氏如果再嫁也是搶手貨,他的家世與背景很容易找到公子哥,但是她卻一心服侍公婆,守候著支離破碎的包家。她兒子死後第二年包拯六十大壽,舉家歡慶想要一掃陰霾,結果這時崔氏還真告知了一個喜訊,包拯有孩子了。

包拯六十大壽上鬧一趣聞,寡居兒媳婦抱出一嬰兒說:這是您兒子


這個孩子是董氏陪嫁丫鬟孫氏所生,古代陪嫁丫鬟如同主人的小妾,當時包拯與其有過夫妻之實,只因後來將孫氏休掉趕出了包家,當時孫氏已然懷上了包拯的孩子。崔氏得知以後一直在經濟上接濟著孫氏,直至其將孩子生下來,便抱回了包家,一直帶在身邊撫養。因為禮節原因包拯無法到崔氏房間,所以崔氏也就一直沒有公佈這個消息,直到六十大壽時才抱出來,想要給公公一個大壽禮!包拯夫婦得知消息後自然喜極而泣,於是給孩子取名包綖,而後改名包綬。

包拯六十大壽上鬧一趣聞,寡居兒媳婦抱出一嬰兒說:這是您兒子


幼子五歲時,64歲的包拯去世,崔氏最為長嫂一直撫養著包綬長大,雖說是叔嫂,但卻親如母子。在崔氏的教導下包綬頗有父親的風度,寒窗苦讀二十年後被宋哲宗招到宮中為官。同時崔氏也因為守節被嘉獎,宋哲宗命大文豪蘇軾寫嘉獎詔書,崔氏可謂名垂千古。

包拯六十大壽上鬧一趣聞,寡居兒媳婦抱出一嬰兒說:這是您兒子


俗話說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不論是崔氏還是包家都是苦難的,但是他們熬過來了,上天也給了他們所要的幸運,讓他們的生活重回想象中的美好,這是善惡因果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