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為你講解:十人九溼,百病之源,你真的瞭解它嗎?

“張大夫,我最近的大便愛粘池子而且不容易,衝下來味道呢,比較難聞,你給我分析分析怎麼回事呢?”

“小張,你給我看看阿姨最近頭暈頭沉,胳膊腿也比較酸困,覺得兩個腿像對著東西似的,比較沉重?”

“醫生,我的舌苔怎麼那麼厚?而且顏色也發黃,我是不是生病了?”

老中醫為你講解:十人九溼,百病之源,你真的瞭解它嗎?
/
/
/

其實這些都是溼氣大,溼邪導致的,很多人對溼氣這個詞遇到熟悉但到底他是什麼東西?他是不是細菌?或者病毒呢?為什麼總是反反覆覆好不了呢?帶著這些疑問請跟隨筆者走進今天的科普講堂。

溼氣或溼邪我們對他的熟悉可能僅限於這兩個詞,其實這是中醫的一個概念,西醫裡面沒有溼氣的存在。他是中醫病因裡面六淫致病邪氣之一。凡致病具有重濁、黏滯、趨下特性的致病邪氣,就是我們說的溼邪

那麼溼邪,它是怎麼產生的?它能導致什麼疾病呢?它導致的疾病都有什麼特點呢?

先說溼邪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貪食寒涼、生冷的食物,消耗脾陽,脾臟不能正常的運化食物、水分等,出現溼邪。

2.嗜食肥甘厚味,包括甜食、肥肉、油膩等食物,即使脾胃功能早期沒事,日積月累,超過脾胃的承受程度,產生溼邪。

3.或淋雨或運動後洗澡,或居住環境潮溼,導致溼氣纏身。

4.其它系統疾病影響脾臟功能的時候,也會產生溼邪,如肝火旺的病人,肝屬木,脾屬土,中醫五行理論認為木克土,也會影響脾主運化的功能。

老中醫為你講解:十人九溼,百病之源,你真的瞭解它嗎?
/
/
/

它致病有什麼特點呢?

第一,溼為陰性,易傷陽氣,阻滯氣機。中醫認為脾為溼邪產生的源泉,溼邪犯脾,損傷陽氣,陽氣在中醫裡面一般可以認作是臟腑的功能,因此陽氣受損,脾失運化,津液輸布失常,水溼內生,就會出現食慾減退、脘腹脹滿、腹部疼痛、大便不成形等。至於阻滯氣機,說的是陽氣受損,氣的升降出入功能下降,該升不升,該降不降,就會出現胸脅滿等症狀。

第二,溼性重濁。這個得從“重”、“濁”兩層方面理解。“重”非重複之意,而是頭身困重、四肢酸困沉重的意思,就是說溼邪如果上犯頭部,出現頭暈頭沉,就像頭部蒙著一層頭巾或或戴個帽子似的,就像陰天下雨一樣;如果侵犯四肢、關節、肌肉,會出現四肢酸困、沉重,就像雙下肢繫著重物或灌了鉛似的。

“濁”即穢濁不清,也就是說溼邪導致的疾病一般都會出現分泌物和排洩物呈穢濁不清狀態。比如我們常見的鼻竇炎,可能是溼邪阻塞鼻竅,常常出現鼻流濃稠黃涕;我們常說的急慢性胃腸炎,可能是溼熱下注大腸,常常會出現大便溏洩,伴穢臭有味;我們常見的急慢性溼疹,主要是溼邪浸淫肌膚,出現水皰,潰爛流膿。當然白帶似豆腐渣樣亦考慮溼邪下注導致。

老中醫為你講解:十人九溼,百病之源,你真的瞭解它嗎?
/
/
/

第三,溼性黏滯“黏”為黏膩之意,“滯”為停滯之意,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因溼邪導致的疾病都有黏膩、膠著難解的特點。如溼邪滯留大腸,會出現大便排洩不爽,粘池子,不容易沖掉。口中發粘也是溼邪致病。同時溼邪致病也容易出現“反反覆覆,病程長,纏綿難愈”等特點。

第四,溼性趨下,易襲陰位。《素問•太陰陽明論》曰:“傷於溼者,下先受之”。意思是說溼邪致病病位多在下半身。比如慢性溼疹、慢性盆腔炎等。

說了這麼多,大家都明白同樣一個溼邪可以導致那麼多的症狀,但一個症狀也有可能是多種致病因素導致,也就說我們還是沒辦法容易的辨別出來什麼是溼邪導致的。筆者為大家總結了3點特徵:

1.舌象:舌體胖大,或帶齒痕。舌苔:膩苔,無論是黃色還是白色,也無論是薄膩還是厚膩。

2.觀察大便:大便次數多,且黏膩不爽,粘池子,不易衝乾淨。也同時觀察手紙使用情況,如果比平時用的多了,更支持體內有溼氣,當然排除人為因素。

3.臨床症狀:或頭暈頭沉,或四肢沉重感,或打不起精神來等等。

老中醫為你講解:十人九溼,百病之源,你真的瞭解它嗎?
/
/
/

我們該怎麼祛溼呢?

1.飲食,飲食宜清淡,減少油膩食物、肥肉、甜食的攝入,中醫認為肥甘厚味皆可化溼。同時可以多吃薏米或豆類以祛除溼氣。薏米,在中藥裡面是薏苡仁的前身,它具有健脾、祛溼的功效,紅豆也有有健脾、利水的功效,兩者可以加水煮粥起到祛溼的作用;此外可以再加上山藥、茯苓等有助於增強功效。

同時忌食寒涼、生冷食物,這樣的食物容易傷害脾胃的陽氣,損傷它們的功能,進而出現運化功能失常,產生水溼。

2.適度運動,它會加快血液循環,增強體內水分的代謝,從而促進溼氣的排出,但運動的條件應避免在下雨天或者是悶熱潮溼的環境。

3.居住環境要勤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營造一個幹潔的環境。

4.看中醫大夫,為什麼這裡不說西醫大夫,並非輕視之意,而是溼邪為中醫的致病邪氣。可以選用健脾利溼,如常用的平胃散、三仁湯等治療,還可以用溫陽化溼的辦法如實脾飲,利水消腫可以用五苓散,祛風除溼,風盛則幹,可以用祛風的藥,防風、羌活、獨活等祛風除溼。

這裡給大家推薦國醫大師路老的方子——赤小豆薏米芡實茶。赤小豆、薏苡仁、芡實、茯苓健脾利溼;配以苦蕎麥和胃消食;外加陳皮燥溼化痰。配方簡約而不簡單,經常飲用可強健脾胃運化水溼功能。

歡迎看到本文的朋友轉發,希望有所幫助。有問題歡迎隨時諮詢、關注@小張醫生說 ,我將給予專業的解答和指導。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討論。#清風計劃# #健康科普排位賽#

#給爸媽編安全口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