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徐州打造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徐州模式”

麥電網訊:為進一步提高全市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水平,我市將以促進綠色低碳生活、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目標,構建符合農村實際、尊重農民意願、農民群眾認可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體系,逐步擴大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覆蓋範圍,形成政府主導推動、鎮村牽頭實施、村民普遍參與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徐州模式”。

2020年,13個省級農村垃圾分類試點鎮將全面完成“四個體系”覆蓋鎮村全域目標任務,沛縣全域農村垃圾分類工作全面達到國家級示範縣要求;力爭新增省級農村垃圾分類試點鎮不少於兩個,有條件的縣(市)區穩步擴大試點鎮數量、範圍,推動正在創建美麗宜居村莊、特色田園鄉村等稱號的村莊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全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制度覆蓋行政村達到400個以上;年內新增農村有機易腐垃圾就地生態處理設施10座以上。

配足配齊分類收集容器

市城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農村鎮區建成區、集中居住區和新型社區按照“三分類”標準實施垃圾分類,有條件的可實行“四分類”,自然村按照“兩次四分法”開展垃圾分類,以鎮(涉農街道)為單位探索建立適合當地的“戶分類投放、村分揀收集、鎮回收清運、有機易腐垃圾就地生態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體系。

所有實施垃圾分類的鎮、村和實行集中居住的新型社區,將按照國家、省市相關標準配置垃圾分類收集容器。分散居住的行政村、自然村居民垃圾分類收集容器要配置到戶,戶用分類容器可採用腳踩、雙聯式,桶身要有數字編號或二維碼;集中居住的鎮區、新型社區可採取建設垃圾分類集中收集點的方式,推行定點收集。全面淘汰、更換破損和顏色、規格、標識不符的垃圾桶,鎮區主幹道規範配置分類果皮箱,所有垃圾收集容器數量要滿足就近生活垃圾產生量需求。

切實推進分類運輸落實

村(居)民分類投放的各類生活垃圾要嚴格按照“不同垃圾、不同車輛、不同去向”的原則實行分類運輸。

各鎮、村對現有不符合要求的垃圾運輸車輛實施改造和塗裝更新或增配的方式,滿足分類運輸車輛配置和分類運輸需求。所有垃圾運輸全過程要實現密閉化。易腐垃圾、其他垃圾要做到日產日清,有害垃圾可採取定期收集或預約收集方式。鼓勵採取市場化方式整體委託有資質的服務企業統一負責轄區內垃圾收集、轉運。探索建立生活垃圾收集、運輸准入機制、“不分類、不收運”機制和“黑名單”制度,對多次拒不整改的由執法部門按相關法規予以處罰。

因地制宜建設處理設施

城管部門將協同當地政府部門準確估算易腐垃圾產生量、設施處理能力及覆蓋範圍,科學規劃建設易腐垃圾資源化處理終端設施,合理選擇投資少、能耗小、成本低、管理易、效果好的工藝,確保收集的各類易腐垃圾都能得到及時有效處理。

提倡採取多村合建、靠近鎮區農貿市場統建等適度集中方式,鼓勵利用農村秸稈和畜禽糞汙處理等設施,協同處理的辦法,滿足就近生態處理農村有機易腐垃圾需求。合理佈局和規範建設鎮生活垃圾轉運站,對現有破損、老舊轉運站實施提檔升級改造,更新壓縮設備,做好作業面密閉化裝置和防臭設備的安裝。各鎮要單獨設立有害垃圾集中歸集點,有可回收物積分兌換或廢品收購等渠道,鼓勵推行“兩網融合”。

持續有效開展宣傳引導

城管部門將採取發放《致村民的一封信》、圖文並茂宣傳手冊,製作宣傳欄,張貼宣傳海報等方式,將生活垃圾分類知識、要求融入納涼晚會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中,著力提升村民垃圾分類知曉率、參與率。把入戶宣傳、現場手把手教村民作為切入點,鼓勵推行“定時定點”投放和設立引導員、“桶長”等模式,引導村民從“隨手扔”向“隨手分”轉變。

鼓勵設立“點贊牆”“紅黑榜”,對長期堅持分類和積極踴躍參與分類的村民給予適當物質獎勵。常態化向管理員、保潔員等開展垃圾分類知識培訓。各村鎮可將有效處理產生的有機物無償發放給有需求的村民使用,讓村民切身感受到垃圾分類帶來的益處。


江蘇徐州打造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徐州模式”


聲明:本文內容轉載自 《金臺資訊作者》 作者:宋新,轉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轉載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麥電網”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