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教育觀,年年材料分析題都有它

第一章 職業理念

第一節 教育觀

教師資格證筆試備考第一個模塊是:職業理念。

這一部分有三種題型,包括單選題、案例分析題和作文。單選題大概四道,8分左右,主要考察對於教育觀的理解,通常以案例反選的形式出現,有時也會考查其地位和作用;案例分析題一道,14分,主要以教育教學實例為題幹,在理解教育觀內涵的基礎上對題幹進行分析和作答,提問方式常為“請從教育觀的角度,評析老師的行為”。考生在學習這部分知識時不僅要明確知識的含義,同時也要了解案例題中如何分析答題要點。

職業理念包括教育觀、學生觀、教師觀三大知識點,今天給大家總結教育觀部分。

教育觀是人們對教育所持有的看法,他既受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的制約,又受人們對教育素質不同觀點的影響,具體的說就是人們對教育者、教育對象、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屬性和相互關係的認識,還有人們對教育與其他事物相互關係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對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

教育觀主要包括素質教育內涵和新課改的教學觀兩部分。

一、素質教育內涵

素質教育是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以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徵的教育。素質教育的內涵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

教育是培養人才的基礎,發展教育對提高中華民族的素質、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先導性的作用,所以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科教興國靠人才,人才的培養靠教育。所以,教育必須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在單選題中,如果題幹描述“素質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什麼”或“素質教育是以什麼為根本宗旨”,則考查的是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

2.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素質教育倡導人人有受教育的權利,強調在教育中使每個人都得到發展,而不是隻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隻注重少數人的發展,體現了教育公平。我們強調的是“一種適合兒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選適合教育的兒童”。在單選題或案例分析題中若題幹描述“學校分為重點校和非重點校,班級分為重點班和非重點班”,“教師按成績排座”,“只給學習好的學生髮學習資料”等,則教師的做法違背的是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若題幹中描述“教師能夠對班級內的學生一視同仁”,則教師的做法正確,遵循了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3.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髮展的教育

社會主義現代化大生產需要發展的新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通過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的有機結合,來實現學生的德、智、體、美等方面的發展。如果題幹中描述“教師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其他方面的發展”,則違背了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髮展的教育。若題幹中描述“教師既關注學生的成績,又促進了其他方面的發展”,則遵循了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髮展的教育。

4.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人與人之間在基本素質大體相同的基礎上,每個人由於先天稟賦、環境影響、接受教育的內化過程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存在多樣的個性,我們把人的個性看做是人性在個體上的反映,是共性與差別性的統一。因此,教育在重視人的發展以外,也應當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這兩者是相互依存,互為表裡的關係。若題幹中描述“教師以統一標準要求所有學生”,則違背了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5.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

創新能力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質教育的時代特徵。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是現代教育與傳統教育的根本區別所在。若題幹中描述“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否定,扼殺學生想象力”,則違背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這一原則。

二、新課改的教學觀

1.教學從“教育者為中心”轉向“學習者為中心”

新課程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鼓勵學生參與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善於表達自己對知識的見解,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

2.教學從“教會學生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

知識只能解一時之困,而學會學習才能終身受用無窮。教師應當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基本的學習的過程和學科研究方法。若題幹中以古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題幹,則體現了該知識點。

3.教學從“重結論輕過程”轉向“重結論的同時更重過程”

新課程改革之前重視教學的結果,過分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造成了應試考試的弊端。而現在強調教學的本質在於引導,就應該讓學生經歷過程。學生在經歷過程中就會犯錯誤,這也要求我們老師要能進行容錯教育,在重結論的同時更重視過程。若在案例分析的材料中體現教師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或實踐過程,說明該教師具有重結論更重過程這一教學觀。

4.教學從“關注學科”轉向“關注人”

新課程改革之前是以學科為本位的教育理念,忽視了人的情感體驗。而現在強調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關注每一位學生本身,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若題幹中體現教師能關注到學生的家庭情況或心理變化,說明該教師能做到將教學從“關注學科”轉向“關注人”。

三、例題

材料:李老師是一名中學美術教師,他常常說:“美術課堂不僅要教會學生畫畫,還應該培養學生更多的能力”。有一次,在和學生聊天時,李老師聽說學生家裡都有不少閒置的廢舊衣服,棄之可惜,留之佔地。於是,李老師組織了“變舊為新”創意大賽,號召大家收集家裡無用的舊衣物,將其進行改造。這一活動吸引了很多學生和家長參與,有的學生將舊衣服改成符合時尚潮流又具有獨特魅力的新衣服;有的學生將舊衣服裁剪成布條、布塊,製成燈籠、小布娃等布藝飾品……學生們給舊衣服賦予了新的功能和價值,製作出繽紛多彩的作品。

在教學中,李老師經常運用繪圖技術進行視覺教學,聽音樂作畫,古詩詞意境配畫等,他還帶學生去郊外寫生。每年市裡舉辦美術展覽,他都帶學生去參觀,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用心體會。李老師的美術課成了學生們追捧的熱門課,他個人也被評為學校最受學生喜愛的“十大明星老師”之一。

問題:請結合材料,從教育觀的角度,評析李老師的教育行為。(14分)

答:李老師的教育行為是正確的,符合素質教育的觀念。(總體評價)

首先,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原理),實施素質教育就是通過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的有機結合,來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原理解釋),材料中李老師在教授學生美術知識的同時,還積極組織變廢為寶等各項課餘活動,拓展了學生視野和其他領域的知識,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結合材料)。

其次,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原理),素質教育在承認人與人在個性上存在差異的基礎上,從差異出發,以人的個性發展為目標(原理解釋),材料中李老師在教學中能夠綜合運用各種教育教學手段,開展“變廢為新”等個性化教學活動,有利於學生展示個性,滿足了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結合材料)。

再次,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重點的(原理),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質教育的時代特徵(原理解釋),材料中李老師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改造舊衣物,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鼓勵學生創新想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結合材料)。

綜上所述,李老師能夠遵守素質教育觀的要求,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這都是非常值得我們肯定和學習的(總結)。


「教師資格證」教育觀,年年材料分析題都有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