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工業區的時代變身:NIU ZONE新聯地帶

0年前

工業製造廠是一線城市的經濟支柱

甚至帶領著整個區域的文化發展

當時的城市興建大量工業辦公建築

人們以“我家在某某製造廠工作”為傲

舊工業區的時代變身:NIU ZONE新聯地帶

△ 曾經的醫療器械廠

而如今

城市經濟形態發生轉變

人們的工作場所也從工業車間

遷移到城市CBD核心區的高層中

那些舊有的工業建築便被“遺棄”了

舊工業區的時代變身:NIU ZONE新聯地帶

△ 城市中CBD的茂盛生長

舊工業區的時代變身:NIU ZONE新聯地帶

△ 被“遺棄”的舊工業廠房


當建築失去舊有功能後

真的失去了利用的價值嗎?


2019年

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對楊浦舊工業區進行激活

重新定位城市功能

再開發舊有建築

為市民開放城市公共空間

帶動整個區域的新文化的生長


那些工業廠房中的集體記憶與時代的更新相遇

為人為城帶來生機

舊工業區的時代變身:NIU ZONE新聯地帶

△ 2019上海楊浦濱江城市空間藝術季

近鄰楊浦城市空間藝術季展場,原上海醫療器械廠佔據一街區地塊,現計劃以低成本進行改造,增加商業、休閒、活動、展示及服務空間,形成7*24新生活方式。

舊工業區的時代變身:NIU ZONE新聯地帶

△ 城市區位

舊工業區的時代變身:NIU ZONE新聯地帶

舊工業區的時代變身:NIU ZONE新聯地帶

△ 上海楊浦NIU ZONE新聯地帶鳥瞰 攝影:是然建築攝影

面對低成本的功能置換改造,如何將錢花在刀刃上是建築師面臨的最大考驗。

我們提出三方面的思考:

1. 如何讓舊建築以最低成本做出最大變化,撕掉“上世紀舊建築”和“無聊”的標籤?

2. 地塊功能的置換,如何植入商業設計思維,吸引人群?

3. 如何延長人群滯留和使用時間,讓建築變可持續?

舊工業區的時代變身:NIU ZONE新聯地帶

舊工業區的時代變身:NIU ZONE新聯地帶

△ 煥然新生的城市轉角 攝影:是然建築攝影

舊建築改造,多棟建築空間關係梳理

1. 改造前,基地內現存四棟多層建築,其中三棟圍合景觀廣場,第四棟建築與其形成街巷空間。

2. 街道展示單一,無明顯主入口,內部景觀廣場僅供員工使用,並不對外開放。

3. 舊建築曾用於設備生產和工業製造,內部大跨度混凝土結構,其空間寬敞明亮,為改造提供優質的空間原型。

舊工業區的時代變身:NIU ZONE新聯地帶

△ 改造前建築外景及室內空間

改造之初,設計團隊首先對基地內外交通流線進行梳理,並明確主入口,開放內部庭院,形成連續的人行流線。

其次,按照新功能調整空間尺度,增加落地窗改善室內採光及舒適度。

對四棟建築進行形式及色彩統一。沿街立面體量上採用三段式佈局,內外統一採用紅色,在個別區域使用白色轉變使用功能,並以黃色引發視覺聚焦。三種顏色協調,既不混亂也不單一,以最低成本達到最豐富的視覺變化。

舊工業區的時代變身:NIU ZONE新聯地帶

舊工業區的時代變身:NIU ZONE新聯地帶

舊工業區的時代變身:NIU ZONE新聯地帶

△ 改造過程 攝影:艾青

舊工業區的時代變身:NIU ZONE新聯地帶

△ 總平面圖

舊工業區的時代變身:NIU ZONE新聯地帶

△ 城市轉角的標誌性主入口 攝影:是然建築攝影

舊工業區的時代變身:NIU ZONE新聯地帶

△ 開放的內部庭院 攝影:是然建築攝影

舊工業區的時代變身:NIU ZONE新聯地帶

△ 舒適的人行場所 攝影:是然建築攝影

舊工業區的時代變身:NIU ZONE新聯地帶

△ 和諧的統一立面

舊工業區的時代變身:NIU ZONE新聯地帶

△ 大面積的採光 攝影:是然建築攝影

新建築置入,形成“網紅”效應

我們將設計的重點放在新舊建築之間的模糊關係以及開放性上。

入口新置水平鋼結構,將原本兩棟分離狀的建築連為一體,形成標誌性的入口空間“海德角”。

舊工業區的時代變身:NIU ZONE新聯地帶

舊工業區的時代變身:NIU ZONE新聯地帶

△ 標誌性的入口空間“海德角” 攝影:是然建築攝影

“海德角”的設計靈感來自倫敦海德公園角。弧形灰空間體現拱門意向,營造一個通暢的半城市半建築空間,既是人群的庇護所,也是建築與人的互動角。

鋼結構向下斜切,形成倒梯形平面空間的主入口,暗示人群走向內部流線,新增結構轉變了單一體量關係提升場所厚度。

整體造型採用穿孔鋁板,增加通透性減少舊建築的沉悶感,以最低成本達到巧妙設計效果。

舊工業區的時代變身:NIU ZONE新聯地帶

舊工業區的時代變身:NIU ZONE新聯地帶

△ 穿孔鋁板形成的幾何構成 攝影:是然建築攝影

進入園區後,沿軸線增加“帆加速”軟性景觀裝置棚。

“帆加速”易於移動、組建及拆卸,白日可為行人提供遮陽,夜間則可作為數字化視覺背景。

舊工業區的時代變身:NIU ZONE新聯地帶

舊工業區的時代變身:NIU ZONE新聯地帶

△ 軟性景觀裝置棚“帆加速” 攝影:是然建築攝影

漫步至庭院,在內院景觀上空架起立體連廊系統“雲連廊”。

“雲連廊”將圍合廣場的三棟建築連接,建立體量間的功能便捷性,同時也利於消防逃生。

舊工業區的時代變身:NIU ZONE新聯地帶

舊工業區的時代變身:NIU ZONE新聯地帶

△ 立體連廊系統“雲連廊” 攝影:是然建築攝影

最後,在雲連廊與地面過渡的樓梯上,新增“人文劇場”。

二十餘個水平鋼結構單元,由豎向單元固定,形成“蠶繭”造型,隱喻就建築的破繭重新。黃色的造型水平鋼結構造型,是漫步流線的“高潮”。

舊工業區的時代變身:NIU ZONE新聯地帶

舊工業區的時代變身:NIU ZONE新聯地帶

△“蠶繭”造型的“人文劇場” 攝影:是然建築攝影

舊工業區的時代變身:NIU ZONE新聯地帶

△“人文劇場”各標高平面

從“海德角”,“帆加速”,到“雲連廊”,再走到’人文劇場’,最後下至景觀庭院,連成完整景觀漫步軸線,將內部廣場轉變為外向空間,賦予空間聚合性和社交性的職能,增加停駐時間。

舊工業區的時代變身:NIU ZONE新聯地帶

△ 亮點空間 攝影:是然建築攝影

模糊場所功能為未來提供更多更新可能性

“新”建築不僅僅是改造後稱之為“新”,而是將以未來建築標準定義“新”。

為了建築的可持續性使用,我們在建築圍合的U字型場所中,新增半開敞空間“眾慧大廳”,實體空間被賦予不確定的功能定位,讓建築的未來有更多的可能性 。

舊工業區的時代變身:NIU ZONE新聯地帶

△ 半開敞空間“眾慧大廳” 攝影:是然建築攝影

該大廳雖是開敞空間,但由大型玻璃頂覆蓋,為不同辦公人群提供連接性場所。這裡也將是餐飲咖啡的外擺區域,作為建築的內部客廳,供人們休息、停留。

小企業往往缺少展示平臺,而“眾慧大廳”則為他們提供了產品展示的新場所。在工作之餘,這個寬闊空間將會不定期充當秀場,或舉辦藝術展覽,為園內注入場所活力。

舊工業區的時代變身:NIU ZONE新聯地帶

舊工業區的時代變身:NIU ZONE新聯地帶

△ 充滿無限可能的開放空間 攝影:是然建築攝影

改造後的NIU ZONE新聯地帶,行人在“海德角”下相遇,在舊佈景和新架構下拍照留影,在“雲連廊”上漫步,在“人文劇院”聚集,在草地上玩耍,在“眾慧大廳”舉辦酒會、展覽,在開場明亮的空間內購物、喝咖啡發呆。

未來,建築不舊,城市不老。

舊工業區的時代變身:NIU ZONE新聯地帶

技術圖紙

舊工業區的時代變身:NIU ZONE新聯地帶

△ 首層平面圖

舊工業區的時代變身:NIU ZONE新聯地帶

△ 城市主立面

舊工業區的時代變身:NIU ZONE新聯地帶

△ 西立面圖

舊工業區的時代變身:NIU ZONE新聯地帶

舊工業區的時代變身:NIU ZONE新聯地帶

△ 剖面圖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上海NIU ZONE新聯地帶

項目地址:上海市楊浦區臨青路430號

基地面積:16341平方米

建築面積:37935平方米

建成時間:2019年7月

建設單位:上海盛盼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建築/深化/結構設計:上海三益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主創建築師:賈正陽

項目負責人:陳穎忻

項目團隊:

方案創作:王俊、曹大衛、王瑩、呂家俊、馮若倩、蒙明慧、陳煒彬、趙金彪

建築:吳言、張曉莉

結構:胡愚、沙正、盧芳、彭寧

機電:祝偉民、陳磊、朱邵永、鄭鳴、馮心宙、閆輝、黎麗仙

技術支持:王曉紅、胡文曉、陳英、趙斌

顧問單位:

照明/景觀設計:上海豐麓園林綠化建設有限公司

室內設計:上海手建裝潢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單位: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