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詞“集大成”者評價是否過譽?——談沈祖棻《涉江詞稿》

沈祖棻為現代詩詞名家,這是無可置疑的。鄧小軍教授認為“中國現代詩詞以馬一浮、陳寅恪、沈祖棻三大家為成就最高

”, 葉嘉瑩更推崇沈祖棻為集大成的作者。作為現代女性詞人,沈祖棻詞的成就到底有多高?

關於沈祖棻生平,可參見筆者上一篇文章 。

現代詞“集大成”者評價是否過譽?——談沈祖棻《涉江詞稿》

沈祖棻詞集《涉江詞稿》及《涉江詞外集》共收錄詞516首,其中絕大部分為1932年至1949年間創作,1949年之後直至1977年去世期間存詞僅4首,關於沈祖棻詞的創作歷程,汪東在《涉江詞稿》序裡說:

餘惟祖棻所為,十餘年來,亦有三變:方其肄業上庠,覃思多暇,摹繪景物,才情妍妙,故其辭窈然而舒。迨遭世板蕩,奔竄殊域,骨肉凋謝之痛,思婦離別之感,國憂家恤,萃此一身。言之則觸忌諱,茹之則有未甘,憔悴呻吟,唯取自喻,故其辭沈咽而多風。寇難旋夷,杼軸益匱。政治日壞,民生日艱。向所冀望於恢復之後者,悉為泡幻。加以弱質善病,意氣不揚,靈襟綺思,都成灰槁,故其辭澹而彌哀。

他總結了沈祖棻詞創作的三個階段:

一.“窈然而舒”的求學階段

求學階段的沈祖棻未經戰亂,生活比較安寧,在名師指導下,她廣泛地學習,詞的題材多描摹景物,所謂“窈然而舒”者。

  • 早期的詠物寄託之作

沈祖棻早期詞學王沂孫、張炎,多詠物寄託之作,章法、造句、意境已甚得南宋詠物詞精神。如《曲玉管.蟬》:

冷露移盤,西風掃葉,枯枝尚嘆棲難定。欲把濃愁低訴,還咽殘聲,此時情。 倦戀柯條,羞尋冠珥,上林只讓寒鴉影。冉冉斜陽,鏡裡雙鬢妝成,為誰輕?

暗想當時,任嘶遍故家喬木,卻憐幾度風霜,而今獨抱悽清。感飄零。問知音誰在?不見悲吟楚客,更知何日,萬縷垂楊,響答江城。

張炎說詠物詞“體認稍真,則拘而不暢;模寫差遠,則晦而不明。” 此詞寫蟬亦是寫人,遺貌取神,得蟬之神,不離不滯,在“體認稍真”與“模寫差遠”之間把握得極為精到。詞的風格手法,多比興寄託,紆曲深婉,衰颯之氣,與王沂孫《齊天樂.蟬》一章神似。

又《曲遊春.燕》:

歸路江南遠,對杏花庭院,多少思憶。盼到重來,卻香泥零落,舊巢難覓。一杵疏簾隔,倩誰問、紅樓消息?想畫梁、未許雙棲,空記去年相識。

此日。斜陽巷陌。念王謝風流,已非疇昔。轉眼芳菲,況鶯猜蝶妒,可憐春色。柳外菸凝碧。經行處、新愁如織。更古臺、飛盡紅英,晚風正急。

與《曲玉管.蟬》不同,此章筆意略為輕盈,更多婉麗之色,但也暗含寄託。汪東評此詞雲:“碧山無此輕靈,玉田無此厚重。”筆意確實在碧山、玉田之間。

再如《綠意》:

蘭舟桂楫。記綠雲十里,香生皋澤。傾蓋相逢,偶託微波,誤被採芳人識。清陰幾日鴛鴦夢,早淚瀉銅盤先溼。剩那時、炎熱難忘,怕說晚涼消息。

長抱芳心自苦,嘆煙渚日暮,看朱成碧。折向西風,萬縷千絲,莫把此情重織。江流不盡吳宮怨,縱唱斷蓮歌誰惜?漫獨立,風露中宵,已是一天秋色。

這是詠荷之作,明顯有張炎筆意。雖然有模仿痕跡,然而這種模仿已不僅形似,更是神似。對於一個初學詞的作者來說,已是非常難得。汪東評此詞“足以上繼玉田”,實非過譽。

除這三首外,沈祖棻還有多首學張炎和王沂孫的詠物詞,但她學習的方向並不僅限於南宋晚期,北宋的秦觀、柳永、賀鑄等詞風有也所涉獵。

從上述幾首詞來看,初學填詞的少女沈祖棻已經表現出極高的天賦。據吳梅日記載:“改金大詞卷,苦無佳者,只女生沈祖棻、曾昭燏,男生高文、章荑蓀尚可。

沈祖棻學詞的經歷受汪東、吳梅影響甚大。汪、吳二人對王沂孫推崇備至,認為王沂孫為詞家詠物正宗。吳梅很重視比興寄託,其《詞學通論》雲“惟有寄託,則辭無泛設,而作者之意,自見諸言外。” 而碧山詠物詞寄託甚深,詞意甚厚,因此,作為學生的沈祖棻對碧山詠物詞格外用功。

現代詞“集大成”者評價是否過譽?——談沈祖棻《涉江詞稿》

二.“沈咽多風”的避難階段

1937年日寇逼近上海,為避戰禍,沈祖棻與眾多文人學者一樣,被逼開始逃難。

這是一段艱苦的歷程。沈祖棻既要承受與丈夫程千帆離別思念之苦,經濟條件窘困之下又要為生計勞碌,隨戰火所至,又馬不停蹄地輾轉多地,本已體弱多病的沈祖棻不得不承受生活的艱苦。

另一方面,目睹日寇入侵,家國淪陷,山河破碎,沈祖棻心中充滿了悲憤和對國運的感慨,她以詞記錄下了從1937至1946年這十年間的經歷。

此時期沈祖棻的詞,已不是早期的“窈然而舒”,詞裡表達的情感豐富宏大,有個人身世之慨,有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有師友的友誼,有對故鄉的懷念,更值得珍視的是,她的詞反映了抗日戰爭帶給人民帶來的痛苦,融入了對國家命運的關心,對敵人的痛恨,對時事的抨擊,有著深深的愛國意識。

這時期沈祖棻的詞作,其題材、境界早已超出剪紅刻翠的小道,深刻地反映著國家和人民的苦難,表現了那一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社會環境。

這已不僅是女性之詞,更是士大夫之詞,葉嘉瑩談及那時的沈祖棻,說“沈先生完全跟男子一樣了”。

現代詞“集大成”者評價是否過譽?——談沈祖棻《涉江詞稿》

如《菩薩蠻》:

羅衣塵涴難頻換,鬢雲幾度臨風亂。何處系徵車?滿街煙柳斜。 危樓欹水上,杯酒愁相向。孤燭影成雙,驛庭秋夜長。

薰香繡閣垂羅帶,門前山色供眉黛。生小住江南,橫塘春水藍。 倉皇臨間道,茅店愁昏曉。歸夢趁寒潮,轉憐京國遙。

記錄了戰火四起的環境下身世奔波之慨。

《蝶戀花》:

畫舫春燈桃葉渡,秦淮舊事難論。斜陽故國易銷魂。露盤空貯淚,錦瑟暗生塵。

消盡蓼香留月小,苦辛相待千春。當年輕怨總成恩。天涯芳草遍,第一憶王孫。

此詞懷念南京並表達了對山河淪陷的感慨。程千帆箋曰:當年三句乃祖棻當時對國民黨政府及蔣介石之看法。謂其過去作為雖頗不理於眾口,然若能堅持抗戰,有補於國,則昔日之怨固可轉為今日之恩也。

像這類談論時局的詞還有很多,如:

碧檻瑤梯樓十二,驕驄嘶過銅鋪。天涯相望日相疏。漢皋遺玉佩,南海失明珠。

銜石精禽空有恨,驚波還滿江湖。飛瓊消息近何如?不辭寬帶眼,重讀寄來書。

程千帆箋曰:“此首寫戰局失利,汪精衛投敵。碧檻三句,喻沿海沿江名城淪陷,敵軍長驅直入,流亡於後方之人民與故鄉相距愈遠也。

沈祖棻還寫過一組十首《浣溪沙》遊仙詞,以比興寄託手法暗諷國內和國際時事。這組詞寫得非常隱晦,為此,程千帆專門為每一首詞作了箋釋。茲錄其三:

蘭絮三生證果因,冥冥東海乍揚塵。龍鸞交扇擁天人。

月裡山河連夜缺,雲中環佩幾回聞。蓼香一掬佇千春。

箋曰:“謂中華民族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之正義戰爭終於爆發,希望長期抗戰,終能轉敗為勝也。蘭絮句謂中日關係自一八九四年中日戰爭以後,日益惡化,此次抗戰自有其歷史因果。東海句謂日寇入侵。……

漫道人間落葉悲,蓬萊風露立多時。長安塵霧望中迷。

填海精禽空昨夢,通辭鴆鳥豈良媒。瑤池侍宴夜歸遲。

箋曰:“詠汪精衛叛變……

三度紅桑弱水西,美人云外弄妝遲。六龍臨駕更矜持。 彷彿天梯芳屧響,依前洞戶畫簾垂。黃昏袖手看殘棋。

箋曰:“蓋漢美國在珍珠港事變前之猶豫也。……

這些以比興手法議論時事的詞,不僅有國內,也有國際性的大事,顯示出沈祖棻關心國家政治的廣闊眼光,具有珍貴的現實意義。還有那些“身世家國之恨打成一片”(汪東語)的詞作,反映了戰禍之下的人民、尤其是文人知識分子的遭遇與感受,是那一個時代背景下集體的心聲。

現代詞“集大成”者評價是否過譽?——談沈祖棻《涉江詞稿》

  • 一部抗戰詞史
  • 詩有詩史,詞有詞史。如張景祁反映法國侵略臺灣戰事,蔣春霖在太平天國背景下的詞,均被認為有詞史價值。而沈祖棻詞更是被學者認為是一部抗戰詞史。

    葉嘉瑩在《從李清照到沈祖棻——談女性詞作之美感特質的演進》的演講中說:

    我們說這些女子常常都經歷了一些亂亡,像李清照經過北宋南宋之間的亂亡,徐燦經過明清之際的亂亡,沈先生也經過了一個抗戰的時期,可是沈先生的詞不再是李清照那樣的詞,也不再是徐燦那樣的詞......沈先生真是“詩有史,詞亦有史”……

    章士釗曾為《涉江詞稿》題詞,中有句雲“錦水行吟春復春,詞流又見步清真。”沈師汪東學的是周清真,故章士釗以步清真來擬沈祖棻詞,但周退密在讀涉江詞後卻說“杜陵詩史千秋業,肯與清真作後塵?”指出沈祖棻詞並非步周邦彥後塵,而是像杜甫的詩史那樣,是詞史。

    沈祖棻詞的“詞史”地位,是為學者所認同的。

    • 詞中愛國感情的探討

    沈祖棻詞的愛國意識,我們可以從其老師汪東身上找到影響的痕跡,也或許可以從晚清到民初詞的風氣中找到線索。

    汪東很重視作家的良心責任,強調文學的教化意義。1936年,他發表了《國難教育聲中發揮詞學的新標準》的演講詞,提出詞在“國難”的時代背景下的新標準,推尊詞體,認為詞如詩一樣可影響人心,在敵寇入侵的危難之際,詞家不應該再效法周、柳一類寫點傷春惜別的小情緒,應該推舉蘇軾、辛棄疾、文天祥這一類愛國詞人,以激奮人心。沈祖棻作為受汪東影響很深的弟子,以詞來反映現實也就可以理解了。

    從晚清以降的風氣來看,由於政府腐敗,外敵入侵,國家危難,部分詞人開始更多地關注時事局勢,一些有詞史性質的作品也開始被創作出來,如林則除、周星譽、張景祁、蔣春霖等人的作品。其後,反映時代動盪與知識分子悲慨情緒的《庚子秋詞》的出現,令這種風氣進一步漫延至民初,直到抗日戰爭。親歷戰爭之痛的沈祖棻更受到這股風氣的影響。

    現代詞“集大成”者評價是否過譽?——談沈祖棻《涉江詞稿》

    成都望江樓

    二.後期詞風的“澹而彌哀”

    1946年——1949年是沈祖棻詞創作的後期。抗戰之後,內戰爆發,沈祖棻對國家命運的擔憂日增,而對國民黨的統治也日益不滿。1947年在她任教的武漢大學發生的國民黨政府鎮壓學生的“六一慘案”,更令沈祖棻滿腔悲憤。她寫道:

    《鷓鴣天》

    驚見戈矛逼講筵,青山碧血夜如年。何須文字方成獄,始信頭顱不值錢。

    愁偶語,泣殘篇,難從故紙覓桃源。無端留命供刀俎,真悔懵騰盼凱旋。

    《沈溪沙》

    眥裂空餘淚數行,填膺孤憤欲成狂。人間無用是文章。

    亂世死生何足道,漢家興廢總難忘。病帷驚起對殘釭。

    “人間無用是文章”,她甚至開始質疑自己的詞到底有何作用。

    何處秋墳哭鬼雄,盡收關洛付新烽。凱歌悽咽鼓鼙中。

    誰料枉經千劫後,翻憐及見九州同。夕陽還似靖康紅。

    抗戰勝利的喜悅隨即被內戰打破,國民黨不顧民生艱困,將政府自重慶回遷南京時大肆慶祝,種種事情,令沈祖棻心情低落。1947年,沈祖棻分娩時被庸醫遺留一條手術佈於腹中,令沈祖棻本已病弱的身體雪上加霜。身心疲憊的她於1949年寫下一首《水龍吟》,從此告別詞壇。

    十年留命兵間,畫樓卻作離魂地。冤凝碧血,瘢縈紅縷,經秋憔悴。歷劫刀圭,牽情襁褓,艱難一死。嘆中興不見,藐孤誰託?知多少,淒涼意。

    爭信餘生至此,楚雲深、問天無計。傷時倦侶,啼飢嬌女,共揮酸淚。寄旅難歸,家鄉作客,悲辛人事。對茫茫來日,飄零藥裡,病何時起?

    現代詞“集大成”者評價是否過譽?——談沈祖棻《涉江詞稿》

    金陵大學學生宿舍

    遠祧清真,兼收各家之長的集大成者

    1944年,沈祖棻為學生詞集《風雨同聲集》寫了一篇序言:

    病近世佻言傀說之盛,欲少進之於清明之域,乃本夙所聞於本師汪寄庵、吳霜厓兩先生者,標雅正沉鬱之旨為宗,纖巧妥溜之藩,所弗敢涉也。......在昔南宋群賢,覯逢多故,陸沉天醉之悲,一寄諸詞,斯道以之益尊。今者,島夷亂華,舟覆棟傾,函夏衣冠,感激相召,亦庶幾萬一合乎溫柔敦厚之教,世之君子儻有取焉,而不以徒工藻繪相嘲讓邪?

    從這篇序言中,我們可以一窺沈祖棻的詞學思想。

    一.標舉雅正沉鬱詞風。

    二.推崇南宋諸賢,尚比興寄託。

    三.著眼於國家現實,有思想上的進步性。

    這些詞學思想,一方面受汪東與吳梅影響,另一方面,也有沈祖棻本人的堅持。汪東對周邦彥最為推崇,被主為是其時學周邦彥成就最高的詞家。作為汪氏弟子,沈祖棻對周邦彥詞也用力甚多。

    如《宴清都》:

    未了傷心語。迴廊轉、綠雲深隔朱戶。羅裀比雪,並刀似水,素紗輕護。憑教剪斷柔腸,剪不斷相思一縷。甚更仗、寸寸情絲,殷勤為系魂住。

    迷離回珠館,誰扶病骨,愁認歸路。煙橫錦榭,霞飛畫棟,劫灰紅舞。長街月沉風急,翠袖薄、難禁夜露。喜曉窗,淚眼相看,搴帷乍遇。

    這首詞記錄了沈祖棻因腹瘤到醫院手術卻遇火災之事,“憑教剪斷柔腸”就是手術切去壞腸,“煙橫錦榭,霞飛畫棟,劫灰紅舞”言醫院火災,這本是一件不幸的事,卻被沈祖棻寫得極為典雅優美。詞的章法字句,全承清真家法,所以章士釗從詞學淵源而評其“詞流又見步清真”,亦無不當。

    現代詞“集大成”者評價是否過譽?——談沈祖棻《涉江詞稿》

    金陵大學文學院

  • 雅正之音
  • 雅正是沈祖棻詞語言的重要特點,整部涉江詞,雅正之音貫穿其中。如“雨織清愁,香溫斷夢,十年心事堪嗟”、“美人紈扇歸何處,任桃花、開遍江皋”、“歸路江南遠,對杏花庭院,多少思憶”等,汪東贊其“大抵如幽蘭翠筱,洗淨鉛華,彌淡彌雅”、“此正本色語,非淺俗也”。

    • 比興寄託與常州詞派的影響

    比興寄託是沈詞修辭上的重要特點,前面討論沈祖棻創作歷程時已列舉多個例子。除了汪、吳二師外,沈祖棻詞顯然也有常州詞派影響的痕跡。上述之《風雨同聲集》序言推舉“南宋群賢”的比興寄託詠物之作,又云“感激相召,亦庶幾萬一合乎溫柔敦厚之教

    ”,與張惠言所云“興於微言,以相感動……以道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賙濟所云“感慨所寄,不過盛衰”相通。常州派提倡的尊體、比興、正變,在沈祖棻這篇序言中都得到體現。

    • 關注國家興亡

    而沈祖棻的比興寄託、感激相召,更多地融入了對國家興亡現實的關注。她曾說:“在校時受汪東、吳梅兩位老師的影響較深,決定了我以後努力的詞的方面,在創作中寄託國家興亡之感,不寫吟風弄月的東西。”作為一位女性詞人而不寫風月,這種思想是難能可貴的。

    她讀阮籍《詠懷詩》後曾寫下感想:

    嘗與千帆論及古今第一流(廣義的),無不具有至崇高之人格,至偉大之胸襟,至純潔之靈魂,至深摯之感情,眷懷家國,感慨興衰,關心胞與,忘懷得失,俯仰古今,流連光景;悲世事之無常,嘆人生之多艱,識生死之大,深哀樂之情,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夫然後有偉大之作品。......因共數自靈均、子建、嗣宗、淵明、工部、東坡、稼軒、小山、遺山、臨川等先賢不過十餘人......

    沈祖棻所景仰的,是屈原、杜甫、東坡、稼軒這些心懷國家、品格高尚、胸襟廣闊、性情真摯的詩人,她認為先有偉大的人格,才有偉大的作品,她的詞,是踐行著她的這種思想的。作為一個女性詞人,縱觀整部《涉江詞稿》,我們找不到傳統那些傷春悲秋的、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小情緒,即使她少女時代初學詞時有少量此類習作,亦已被她刪除掉。汪東為《涉江詞稿》所寫的序中雲:“夫聲音之道,與政相通;情感之生,與物相應。”,也體現了沈祖棻詞中包含的以比興寄託抒寫國家興衰的思想與藝術特點。

    所以,筆者認為沈祖棻的作品,已經不僅是學人之詞,更是士大夫之詞了。

    現代詞“集大成”者評價是否過譽?——談沈祖棻《涉江詞稿》

    現代詞之集大成者

    葉嘉瑩《從李清照到沈祖棻》一文認為 “沈先生完全跟男子一樣了,她寫出了跟男子一樣的‘學人之詞’‘詩人之詞’‘史家之詞’,而且寫出不同的風格,不同的作品,那真是一個集大成的作者。

    學人之詞,是指詞家本色;詩人之詞,也就是詩化之詞,指詞裡的言志成分;史家之詞,是詞對歷史的反映。這三者前面均已談到。筆者想再談一下“不同的風格”。

    • 博採眾長,鎔鑄一爐

    沈祖棻詞主要取法清真,確立了典雅的特色。但其風格絕不僅限於清真,細考《涉江詞稿》,能發現沈祖棻是博採眾家之長的。

    前面已提及她對南宋晚期詞人的學習,其中主要是王沂孫和張炎。她的詠物之作甚得碧山神粹。現在看看她的張炎風格的作品。

    《高陽臺》

    雨織清愁,香溫斷夢,十年心事堪嗟。冷落歌燈,尊前怕聽琵琶。高樓只在斜陽外,更為誰、留滯天涯。但悽然、望極秋江,一片蒹葭。

    歸來依舊吳山碧,對荒煙苑圃,古蘚紋紗。喬木蒼涼,明朝知是誰家?吟箋縱寫相思字,又何情、說與年華。待重追,昔日遊蹤,畫舫香車。

    清空疏雋,蒼涼感慨之氣躍然紙上,實難想象出自女性筆下。

    但沈祖棻的長調並不限於清雅之音,也有錚錚銅鼓。如《水龍吟》:

    九州才靖胡塵,漢家旗幟翻風亂。中原北定,江南重到,但供腸斷。千古江山,萬家溝壑,十年心眼。換驚烽急鼓,夷歌野哭,登臨處,方多難。

    大澤哀鴻流轉,更休悲、蓴鱸歸晚。王侯第宅,京華冠蓋,興亡誰管?海市迷金,瓊延舞翠,狂歌無限。問虞淵短景,昆池浩劫,倩何人挽?

    直有辛稼軒《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氣概。

    沈祖棻在開始逃難歲月之後,一改初期以中長調為主的創作,開始以小令為主,並常常以多首小令為一組詞來集中反映某時期的經歷或某種時事。

    現代詞“集大成”者評價是否過譽?——談沈祖棻《涉江詞稿》

  • 風格多樣
  • 沈祖棻的小令,取法甚廣,博採眾長,李商隱、溫庭筠、韋莊、馮延巳、歐陽修、晏幾道、納蘭性德,盡為所用。

    這些小令中,有部分描繪居住地山水、或思念蘇州故鄉的作品,寫得甚為清新明麗,甚有韋莊風格。如“生小住江南,橫塘春水藍”、“家近吳門飲馬橋,遠山如黛水如膏”、“溪山清可語,且作從容住。珍重故人心,門前江水深”。

    有馮延巳、歐陽修風格:

    不管秋風遲與驟。團扇恩深,長戀君懷袖。百草千花凋謝後,香蓮自覆連枝藕。

    盼到相逢,病枕人消瘦。昨日星辰今日酒,尊前漸覺情非舊。

    小晏風格:

    何處清歌可斷腸,終年止酒剩悲涼。江南春水如天碧,塞上寒雲共月黃。 波渺渺,事茫茫,江鄉歸路幾多長?登樓欲盡傷高眼,故國平蕪又夕陽。

    李商隱也是沈祖棻用心學習過的一位詩人,還曾和作過多首李商隱的《無題》。下面的詞句可以看出明顯的義山風格。

    夢外沉沉夜漸長,飄燈庭院雨絲涼。重帷自下鬱金堂。

    弦譜相思鸞柱澀,夢愁遠別麝煙微。

    納蘭性德風格:

    夢醒銀屏人未還,暮雲西隔幾重山。鏡中萬一損眉彎。 不分流離還遠別,卻因辛苦倍相關。嚴城清角正吹寒。

    記取團圓天上月。常似連環,莫便翻成玦。

    然而她譏刺時事的作品,針貶時弊,議論縱橫,則又是蘇辛門徑:

    謀國惟聞誅竊鉤,嵯峨第宅盡王侯。新聲玉樹幾時休? 何止百年宗社感,真成萬世子孫憂。漸漸麥秀望神州。

    沈尹默為《涉江詞稿》的題詩,或者正能說明沈祖棻詞博採眾長的特點:

    鄉里休誇斷腸集,吾宗不櫛一書生。王吳秦賀終非遠,肯與前朝作後塵?

    風流歐晏接重光,才調蘇辛亦擅場。一事終須論格律,鳧能用短鶴能長。

    現代詞“集大成”者評價是否過譽?——談沈祖棻《涉江詞稿》

    沈尹默題《涉江詞稿》手稿

    三百年來林下作,秋波臨去尚銷魂

    沈祖棻的詞,有情深而哀,有蒼涼悲慨,有清新流麗,有閒淡如茶,有悲憤激昂,有無情諷刺。有婉麗雅正的傳統詞風,有蒼涼感慨的生命嘆息,有關注現實的家國情懷,有抨擊政治的凜然劍氣,是學者之詞,是詩人之詞,也是史家之詞。葉嘉瑩稱其為集大成的作者,沈祖棻當之無愧。

    周退密為《涉江詞稿》所題《鷓鴣天》,是沈祖棻生平經歷和創作成就的最好概括。

    濯錦江頭水自春,鸞漂鳳泊寄吟身。神傷故國空延月,淚灑蕪城久厭兵。

    餘感慨,斂風情。譜將花草出新聲。杜陵詩史千秋業,肯與清真作後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