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词“集大成”者评价是否过誉?——谈沈祖棻《涉江词稿》

沈祖棻为现代诗词名家,这是无可置疑的。邓小军教授认为“中国现代诗词以马一浮、陈寅恪、沈祖棻三大家为成就最高

”, 叶嘉莹更推崇沈祖棻为集大成的作者。作为现代女性词人,沈祖棻词的成就到底有多高?

关于沈祖棻生平,可参见笔者上一篇文章 。

现代词“集大成”者评价是否过誉?——谈沈祖棻《涉江词稿》

沈祖棻词集《涉江词稿》及《涉江词外集》共收录词516首,其中绝大部分为1932年至1949年间创作,1949年之后直至1977年去世期间存词仅4首,关于沈祖棻词的创作历程,汪东在《涉江词稿》序里说:

余惟祖棻所为,十余年来,亦有三变:方其肄业上庠,覃思多暇,摹绘景物,才情妍妙,故其辞窈然而舒。迨遭世板荡,奔窜殊域,骨肉凋谢之痛,思妇离别之感,国忧家恤,萃此一身。言之则触忌讳,茹之则有未甘,憔悴呻吟,唯取自喻,故其辞沈咽而多风。寇难旋夷,杼轴益匮。政治日坏,民生日艰。向所冀望于恢复之后者,悉为泡幻。加以弱质善病,意气不扬,灵襟绮思,都成灰槁,故其辞澹而弥哀。

他总结了沈祖棻词创作的三个阶段:

一.“窈然而舒”的求学阶段

求学阶段的沈祖棻未经战乱,生活比较安宁,在名师指导下,她广泛地学习,词的题材多描摹景物,所谓“窈然而舒”者。

  • 早期的咏物寄托之作

沈祖棻早期词学王沂孙、张炎,多咏物寄托之作,章法、造句、意境已甚得南宋咏物词精神。如《曲玉管.蝉》:

冷露移盘,西风扫叶,枯枝尚叹栖难定。欲把浓愁低诉,还咽残声,此时情。 倦恋柯条,羞寻冠珥,上林只让寒鸦影。冉冉斜阳,镜里双鬓妆成,为谁轻?

暗想当时,任嘶遍故家乔木,却怜几度风霜,而今独抱凄清。感飘零。问知音谁在?不见悲吟楚客,更知何日,万缕垂杨,响答江城。

张炎说咏物词“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 此词写蝉亦是写人,遗貌取神,得蝉之神,不离不滞,在“体认稍真”与“模写差远”之间把握得极为精到。词的风格手法,多比兴寄托,纡曲深婉,衰飒之气,与王沂孙《齐天乐.蝉》一章神似。

又《曲游春.燕》:

归路江南远,对杏花庭院,多少思忆。盼到重来,却香泥零落,旧巢难觅。一杵疏帘隔,倩谁问、红楼消息?想画梁、未许双栖,空记去年相识。

此日。斜阳巷陌。念王谢风流,已非畴昔。转眼芳菲,况莺猜蝶妒,可怜春色。柳外烟凝碧。经行处、新愁如织。更古台、飞尽红英,晚风正急。

与《曲玉管.蝉》不同,此章笔意略为轻盈,更多婉丽之色,但也暗含寄托。汪东评此词云:“碧山无此轻灵,玉田无此厚重。”笔意确实在碧山、玉田之间。

再如《绿意》:

兰舟桂楫。记绿云十里,香生皋泽。倾盖相逢,偶托微波,误被采芳人识。清阴几日鸳鸯梦,早泪泻铜盘先湿。剩那时、炎热难忘,怕说晚凉消息。

长抱芳心自苦,叹烟渚日暮,看朱成碧。折向西风,万缕千丝,莫把此情重织。江流不尽吴宫怨,纵唱断莲歌谁惜?漫独立,风露中宵,已是一天秋色。

这是咏荷之作,明显有张炎笔意。虽然有模仿痕迹,然而这种模仿已不仅形似,更是神似。对于一个初学词的作者来说,已是非常难得。汪东评此词“足以上继玉田”,实非过誉。

除这三首外,沈祖棻还有多首学张炎和王沂孙的咏物词,但她学习的方向并不仅限于南宋晚期,北宋的秦观、柳永、贺铸等词风有也所涉猎。

从上述几首词来看,初学填词的少女沈祖棻已经表现出极高的天赋。据吴梅日记载:“改金大词卷,苦无佳者,只女生沈祖棻、曾昭燏,男生高文、章荑荪尚可。

沈祖棻学词的经历受汪东、吴梅影响甚大。汪、吴二人对王沂孙推崇备至,认为王沂孙为词家咏物正宗。吴梅很重视比兴寄托,其《词学通论》云“惟有寄托,则辞无泛设,而作者之意,自见诸言外。” 而碧山咏物词寄托甚深,词意甚厚,因此,作为学生的沈祖棻对碧山咏物词格外用功。

现代词“集大成”者评价是否过誉?——谈沈祖棻《涉江词稿》

二.“沈咽多风”的避难阶段

1937年日寇逼近上海,为避战祸,沈祖棻与众多文人学者一样,被逼开始逃难。

这是一段艰苦的历程。沈祖棻既要承受与丈夫程千帆离别思念之苦,经济条件窘困之下又要为生计劳碌,随战火所至,又马不停蹄地辗转多地,本已体弱多病的沈祖棻不得不承受生活的艰苦。

另一方面,目睹日寇入侵,家国沦陷,山河破碎,沈祖棻心中充满了悲愤和对国运的感慨,她以词记录下了从1937至1946年这十年间的经历。

此时期沈祖棻的词,已不是早期的“窈然而舒”,词里表达的情感丰富宏大,有个人身世之慨,有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有师友的友谊,有对故乡的怀念,更值得珍视的是,她的词反映了抗日战争带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融入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对敌人的痛恨,对时事的抨击,有着深深的爱国意识。

这时期沈祖棻的词作,其题材、境界早已超出剪红刻翠的小道,深刻地反映着国家和人民的苦难,表现了那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社会环境。

这已不仅是女性之词,更是士大夫之词,叶嘉莹谈及那时的沈祖棻,说“沈先生完全跟男子一样了”。

现代词“集大成”者评价是否过誉?——谈沈祖棻《涉江词稿》

如《菩萨蛮》:

罗衣尘涴难频换,鬓云几度临风乱。何处系征车?满街烟柳斜。 危楼欹水上,杯酒愁相向。孤烛影成双,驿庭秋夜长。

熏香绣阁垂罗带,门前山色供眉黛。生小住江南,横塘春水蓝。 仓皇临间道,茅店愁昏晓。归梦趁寒潮,转怜京国遥。

记录了战火四起的环境下身世奔波之慨。

《蝶恋花》:

画舫春灯桃叶渡,秦淮旧事难论。斜阳故国易销魂。露盘空贮泪,锦瑟暗生尘。

消尽蓼香留月小,苦辛相待千春。当年轻怨总成恩。天涯芳草遍,第一忆王孙。

此词怀念南京并表达了对山河沦陷的感慨。程千帆笺曰:当年三句乃祖棻当时对国民党政府及蒋介石之看法。谓其过去作为虽颇不理于众口,然若能坚持抗战,有补于国,则昔日之怨固可转为今日之恩也。

像这类谈论时局的词还有很多,如:

碧槛瑶梯楼十二,骄骢嘶过铜铺。天涯相望日相疏。汉皋遗玉佩,南海失明珠。

衔石精禽空有恨,惊波还满江湖。飞琼消息近何如?不辞宽带眼,重读寄来书。

程千帆笺曰:“此首写战局失利,汪精卫投敌。碧槛三句,喻沿海沿江名城沦陷,敌军长驱直入,流亡于后方之人民与故乡相距愈远也。

沈祖棻还写过一组十首《浣溪沙》游仙词,以比兴寄托手法暗讽国内和国际时事。这组词写得非常隐晦,为此,程千帆专门为每一首词作了笺释。兹录其三:

兰絮三生证果因,冥冥东海乍扬尘。龙鸾交扇拥天人。

月里山河连夜缺,云中环佩几回闻。蓼香一掬佇千春。

笺曰:“谓中华民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之正义战争终于爆发,希望长期抗战,终能转败为胜也。兰絮句谓中日关系自一八九四年中日战争以后,日益恶化,此次抗战自有其历史因果。东海句谓日寇入侵。……

漫道人间落叶悲,蓬莱风露立多时。长安尘雾望中迷。

填海精禽空昨梦,通辞鸩鸟岂良媒。瑶池侍宴夜归迟。

笺曰:“咏汪精卫叛变……

三度红桑弱水西,美人云外弄妆迟。六龙临驾更矜持。 仿佛天梯芳屧响,依前洞户画帘垂。黄昏袖手看残棋。

笺曰:“盖汉美国在珍珠港事变前之犹豫也。……

这些以比兴手法议论时事的词,不仅有国内,也有国际性的大事,显示出沈祖棻关心国家政治的广阔眼光,具有珍贵的现实意义。还有那些“身世家国之恨打成一片”(汪东语)的词作,反映了战祸之下的人民、尤其是文人知识分子的遭遇与感受,是那一个时代背景下集体的心声。

现代词“集大成”者评价是否过誉?——谈沈祖棻《涉江词稿》

  • 一部抗战词史
  • 诗有诗史,词有词史。如张景祁反映法国侵略台湾战事,蒋春霖在太平天国背景下的词,均被认为有词史价值。而沈祖棻词更是被学者认为是一部抗战词史。

    叶嘉莹在《从李清照到沈祖棻——谈女性词作之美感特质的演进》的演讲中说:

    我们说这些女子常常都经历了一些乱亡,像李清照经过北宋南宋之间的乱亡,徐灿经过明清之际的乱亡,沈先生也经过了一个抗战的时期,可是沈先生的词不再是李清照那样的词,也不再是徐灿那样的词......沈先生真是“诗有史,词亦有史”……

    章士钊曾为《涉江词稿》题词,中有句云“锦水行吟春复春,词流又见步清真。”沈师汪东学的是周清真,故章士钊以步清真来拟沈祖棻词,但周退密在读涉江词后却说“杜陵诗史千秋业,肯与清真作后尘?”指出沈祖棻词并非步周邦彦后尘,而是像杜甫的诗史那样,是词史。

    沈祖棻词的“词史”地位,是为学者所认同的。

    • 词中爱国感情的探讨

    沈祖棻词的爱国意识,我们可以从其老师汪东身上找到影响的痕迹,也或许可以从晚清到民初词的风气中找到线索。

    汪东很重视作家的良心责任,强调文学的教化意义。1936年,他发表了《国难教育声中发挥词学的新标准》的演讲词,提出词在“国难”的时代背景下的新标准,推尊词体,认为词如诗一样可影响人心,在敌寇入侵的危难之际,词家不应该再效法周、柳一类写点伤春惜别的小情绪,应该推举苏轼、辛弃疾、文天祥这一类爱国词人,以激奋人心。沈祖棻作为受汪东影响很深的弟子,以词来反映现实也就可以理解了。

    从晚清以降的风气来看,由于政府腐败,外敌入侵,国家危难,部分词人开始更多地关注时事局势,一些有词史性质的作品也开始被创作出来,如林则除、周星誉、张景祁、蒋春霖等人的作品。其后,反映时代动荡与知识分子悲慨情绪的《庚子秋词》的出现,令这种风气进一步漫延至民初,直到抗日战争。亲历战争之痛的沈祖棻更受到这股风气的影响。

    现代词“集大成”者评价是否过誉?——谈沈祖棻《涉江词稿》

    成都望江楼

    二.后期词风的“澹而弥哀”

    1946年——1949年是沈祖棻词创作的后期。抗战之后,内战爆发,沈祖棻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日增,而对国民党的统治也日益不满。1947年在她任教的武汉大学发生的国民党政府镇压学生的“六一惨案”,更令沈祖棻满腔悲愤。她写道:

    《鹧鸪天》

    惊见戈矛逼讲筵,青山碧血夜如年。何须文字方成狱,始信头颅不值钱。

    愁偶语,泣残篇,难从故纸觅桃源。无端留命供刀俎,真悔懵腾盼凯旋。

    《沈溪沙》

    眦裂空余泪数行,填膺孤愤欲成狂。人间无用是文章。

    乱世死生何足道,汉家兴废总难忘。病帷惊起对残釭。

    “人间无用是文章”,她甚至开始质疑自己的词到底有何作用。

    何处秋坟哭鬼雄,尽收关洛付新烽。凯歌凄咽鼓鼙中。

    谁料枉经千劫后,翻怜及见九州同。夕阳还似靖康红。

    抗战胜利的喜悦随即被内战打破,国民党不顾民生艰困,将政府自重庆回迁南京时大肆庆祝,种种事情,令沈祖棻心情低落。1947年,沈祖棻分娩时被庸医遗留一条手术布于腹中,令沈祖棻本已病弱的身体雪上加霜。身心疲惫的她于1949年写下一首《水龙吟》,从此告别词坛。

    十年留命兵间,画楼却作离魂地。冤凝碧血,瘢萦红缕,经秋憔悴。历劫刀圭,牵情襁褓,艰难一死。叹中兴不见,藐孤谁托?知多少,凄凉意。

    争信余生至此,楚云深、问天无计。伤时倦侣,啼饥娇女,共挥酸泪。寄旅难归,家乡作客,悲辛人事。对茫茫来日,飘零药里,病何时起?

    现代词“集大成”者评价是否过誉?——谈沈祖棻《涉江词稿》

    金陵大学学生宿舍

    远祧清真,兼收各家之长的集大成者

    1944年,沈祖棻为学生词集《风雨同声集》写了一篇序言:

    病近世佻言傀说之盛,欲少进之于清明之域,乃本夙所闻于本师汪寄庵、吴霜厓两先生者,标雅正沉郁之旨为宗,纤巧妥溜之藩,所弗敢涉也。......在昔南宋群贤,觏逢多故,陆沉天醉之悲,一寄诸词,斯道以之益尊。今者,岛夷乱华,舟覆栋倾,函夏衣冠,感激相召,亦庶几万一合乎温柔敦厚之教,世之君子傥有取焉,而不以徒工藻绘相嘲让邪?

    从这篇序言中,我们可以一窥沈祖棻的词学思想。

    一.标举雅正沉郁词风。

    二.推崇南宋诸贤,尚比兴寄托。

    三.着眼于国家现实,有思想上的进步性。

    这些词学思想,一方面受汪东与吴梅影响,另一方面,也有沈祖棻本人的坚持。汪东对周邦彦最为推崇,被主为是其时学周邦彦成就最高的词家。作为汪氏弟子,沈祖棻对周邦彦词也用力甚多。

    如《宴清都》:

    未了伤心语。回廊转、绿云深隔朱户。罗裀比雪,并刀似水,素纱轻护。凭教剪断柔肠,剪不断相思一缕。甚更仗、寸寸情丝,殷勤为系魂住。

    迷离回珠馆,谁扶病骨,愁认归路。烟横锦榭,霞飞画栋,劫灰红舞。长街月沉风急,翠袖薄、难禁夜露。喜晓窗,泪眼相看,搴帷乍遇。

    这首词记录了沈祖棻因腹瘤到医院手术却遇火灾之事,“凭教剪断柔肠”就是手术切去坏肠,“烟横锦榭,霞飞画栋,劫灰红舞”言医院火灾,这本是一件不幸的事,却被沈祖棻写得极为典雅优美。词的章法字句,全承清真家法,所以章士钊从词学渊源而评其“词流又见步清真”,亦无不当。

    现代词“集大成”者评价是否过誉?——谈沈祖棻《涉江词稿》

    金陵大学文学院

  • 雅正之音
  • 雅正是沈祖棻词语言的重要特点,整部涉江词,雅正之音贯穿其中。如“雨织清愁,香温断梦,十年心事堪嗟”、“美人纨扇归何处,任桃花、开遍江皋”、“归路江南远,对杏花庭院,多少思忆”等,汪东赞其“大抵如幽兰翠筱,洗净铅华,弥淡弥雅”、“此正本色语,非浅俗也”。

    • 比兴寄托与常州词派的影响

    比兴寄托是沈词修辞上的重要特点,前面讨论沈祖棻创作历程时已列举多个例子。除了汪、吴二师外,沈祖棻词显然也有常州词派影响的痕迹。上述之《风雨同声集》序言推举“南宋群贤”的比兴寄托咏物之作,又云“感激相召,亦庶几万一合乎温柔敦厚之教

    ”,与张惠言所云“兴于微言,以相感动……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周济所云“感慨所寄,不过盛衰”相通。常州派提倡的尊体、比兴、正变,在沈祖棻这篇序言中都得到体现。

    • 关注国家兴亡

    而沈祖棻的比兴寄托、感激相召,更多地融入了对国家兴亡现实的关注。她曾说:“在校时受汪东、吴梅两位老师的影响较深,决定了我以后努力的词的方面,在创作中寄托国家兴亡之感,不写吟风弄月的东西。”作为一位女性词人而不写风月,这种思想是难能可贵的。

    她读阮籍《咏怀诗》后曾写下感想:

    尝与千帆论及古今第一流(广义的),无不具有至崇高之人格,至伟大之胸襟,至纯洁之灵魂,至深挚之感情,眷怀家国,感慨兴衰,关心胞与,忘怀得失,俯仰古今,流连光景;悲世事之无常,叹人生之多艰,识生死之大,深哀乐之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夫然后有伟大之作品。......因共数自灵均、子建、嗣宗、渊明、工部、东坡、稼轩、小山、遗山、临川等先贤不过十余人......

    沈祖棻所景仰的,是屈原、杜甫、东坡、稼轩这些心怀国家、品格高尚、胸襟广阔、性情真挚的诗人,她认为先有伟大的人格,才有伟大的作品,她的词,是践行着她的这种思想的。作为一个女性词人,纵观整部《涉江词稿》,我们找不到传统那些伤春悲秋的、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小情绪,即使她少女时代初学词时有少量此类习作,亦已被她删除掉。汪东为《涉江词稿》所写的序中云:“夫声音之道,与政相通;情感之生,与物相应。”,也体现了沈祖棻词中包含的以比兴寄托抒写国家兴衰的思想与艺术特点。

    所以,笔者认为沈祖棻的作品,已经不仅是学人之词,更是士大夫之词了。

    现代词“集大成”者评价是否过誉?——谈沈祖棻《涉江词稿》

    现代词之集大成者

    叶嘉莹《从李清照到沈祖棻》一文认为 “沈先生完全跟男子一样了,她写出了跟男子一样的‘学人之词’‘诗人之词’‘史家之词’,而且写出不同的风格,不同的作品,那真是一个集大成的作者。

    学人之词,是指词家本色;诗人之词,也就是诗化之词,指词里的言志成分;史家之词,是词对历史的反映。这三者前面均已谈到。笔者想再谈一下“不同的风格”。

    • 博采众长,镕铸一炉

    沈祖棻词主要取法清真,确立了典雅的特色。但其风格绝不仅限于清真,细考《涉江词稿》,能发现沈祖棻是博采众家之长的。

    前面已提及她对南宋晚期词人的学习,其中主要是王沂孙和张炎。她的咏物之作甚得碧山神粹。现在看看她的张炎风格的作品。

    《高阳台》

    雨织清愁,香温断梦,十年心事堪嗟。冷落歌灯,尊前怕听琵琶。高楼只在斜阳外,更为谁、留滞天涯。但凄然、望极秋江,一片蒹葭。

    归来依旧吴山碧,对荒烟苑圃,古藓纹纱。乔木苍凉,明朝知是谁家?吟笺纵写相思字,又何情、说与年华。待重追,昔日游踪,画舫香车。

    清空疏隽,苍凉感慨之气跃然纸上,实难想象出自女性笔下。

    但沈祖棻的长调并不限于清雅之音,也有铮铮铜鼓。如《水龙吟》:

    九州才靖胡尘,汉家旗帜翻风乱。中原北定,江南重到,但供肠断。千古江山,万家沟壑,十年心眼。换惊烽急鼓,夷歌野哭,登临处,方多难。

    大泽哀鸿流转,更休悲、莼鲈归晚。王侯第宅,京华冠盖,兴亡谁管?海市迷金,琼延舞翠,狂歌无限。问虞渊短景,昆池浩劫,倩何人挽?

    直有辛稼轩《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气概。

    沈祖棻在开始逃难岁月之后,一改初期以中长调为主的创作,开始以小令为主,并常常以多首小令为一组词来集中反映某时期的经历或某种时事。

    现代词“集大成”者评价是否过誉?——谈沈祖棻《涉江词稿》

  • 风格多样
  • 沈祖棻的小令,取法甚广,博采众长,李商隐、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欧阳修、晏几道、纳兰性德,尽为所用。

    这些小令中,有部分描绘居住地山水、或思念苏州故乡的作品,写得甚为清新明丽,甚有韦庄风格。如“生小住江南,横塘春水蓝”、“家近吴门饮马桥,远山如黛水如膏”、“溪山清可语,且作从容住。珍重故人心,门前江水深”。

    有冯延巳、欧阳修风格:

    不管秋风迟与骤。团扇恩深,长恋君怀袖。百草千花凋谢后,香莲自覆连枝藕。

    盼到相逢,病枕人消瘦。昨日星辰今日酒,尊前渐觉情非旧。

    小晏风格:

    何处清歌可断肠,终年止酒剩悲凉。江南春水如天碧,塞上寒云共月黄。 波渺渺,事茫茫,江乡归路几多长?登楼欲尽伤高眼,故国平芜又夕阳。

    李商隐也是沈祖棻用心学习过的一位诗人,还曾和作过多首李商隐的《无题》。下面的词句可以看出明显的义山风格。

    梦外沉沉夜渐长,飘灯庭院雨丝凉。重帷自下郁金堂。

    弦谱相思鸾柱涩,梦愁远别麝烟微。

    纳兰性德风格:

    梦醒银屏人未还,暮云西隔几重山。镜中万一损眉弯。 不分流离还远别,却因辛苦倍相关。严城清角正吹寒。

    记取团圆天上月。常似连环,莫便翻成玦。

    然而她讥刺时事的作品,针贬时弊,议论纵横,则又是苏辛门径:

    谋国惟闻诛窃钩,嵯峨第宅尽王侯。新声玉树几时休? 何止百年宗社感,真成万世子孙忧。渐渐麦秀望神州。

    沈尹默为《涉江词稿》的题诗,或者正能说明沈祖棻词博采众长的特点:

    乡里休誇断肠集,吾宗不櫛一书生。王吴秦贺终非远,肯与前朝作后尘?

    风流欧晏接重光,才调苏辛亦擅场。一事终须论格律,凫能用短鹤能长。

    现代词“集大成”者评价是否过誉?——谈沈祖棻《涉江词稿》

    沈尹默题《涉江词稿》手稿

    三百年来林下作,秋波临去尚销魂

    沈祖棻的词,有情深而哀,有苍凉悲慨,有清新流丽,有闲淡如茶,有悲愤激昂,有无情讽刺。有婉丽雅正的传统词风,有苍凉感慨的生命叹息,有关注现实的家国情怀,有抨击政治的凛然剑气,是学者之词,是诗人之词,也是史家之词。叶嘉莹称其为集大成的作者,沈祖棻当之无愧。

    周退密为《涉江词稿》所题《鹧鸪天》,是沈祖棻生平经历和创作成就的最好概括。

    濯锦江头水自春,鸾漂凤泊寄吟身。神伤故国空延月,泪洒芜城久厌兵。

    余感慨,敛风情。谱将花草出新声。杜陵诗史千秋业,肯与清真作后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