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大唐,万国来朝,为何中后期却出现了“钱荒”?

“钱荒”在中国古代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古代的“钱荒”就是货币量供不应求,导致钱币购买力的上升和物品价值的下降。实际上就是商品交易时货币量供与求之间的矛盾,

“钱荒”严重之时会导致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相继出现。

根据我国史料记载,我国古代第一次发生“钱荒”是在东晋时期,当时的“钱荒”对东晋的发展并没有造成多大的危害。经过200多年之后,另一个王朝唐朝腾空出世,唐朝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巍巍大唐,万国来朝,但是钱币的流通数量满足不了当时唐朝商品交易,导致各种社会问题随之出现,使唐朝后期出现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钱荒”,当时出现“钱少货多”的局面。

一、唐朝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奢侈的消费生活,安史之乱的影响等因素,均催生了“钱荒”的局面

盛唐时期,唐玄宗李隆基建立了“开元盛世”的辉煌,在政治上大量打击冗宫冗兵、进一步发展科举制,提高官吏的选拔标准,这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而且节省了国家财力的开支,经济上注重小农经济的发展。

巍巍大唐,万国来朝,为何中后期却出现了“钱荒”?

唐玄宗在位期间发动“检田括户”运动,打击豪强地主强占土地现象,鼓励农民积极开垦荒地,经过唐玄宗的治理之下唐朝经济踏上全新的发展之路。在此期间不仅减轻百姓缴纳赋税的负担,而且还增加了国家财政的收入。在如此繁华的盛唐时期却不知为唐朝后期发展埋下了“钱荒”的隐患。

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朝代中最为开放的时代。唐朝时期对于女性来说讲究“以胖为美”,女性在服饰穿戴上没有其他朝代那么追求保守,妆容上多以浓妆艳抹为主,唐朝也算是在我国古代社会中引领时尚的潮流。

在繁华鼎盛的盛唐时期,上至达官富贵,下至黎民百姓都生活在没有忧愁的环境之下,每天都在享受着轻歌曼舞、沉迷各种娱乐的生活熏陶之下,唐朝时期还曾出现梨园、教坊等供人赏乐、赏舞之地。长久以来,因为唐朝一直处于安逸的生活状态下导致唐朝时期奢侈之风盛行。奢侈之风也导致“钱荒”进一步的出现。

巍巍大唐,万国来朝,为何中后期却出现了“钱荒”?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兴盛走向衰败的转折点,长期的战乱使唐朝的经济发展出现停滞的状态,国家政局动荡不安,军事实力不堪一击,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安史之乱期间藩镇割据势力不断增强,宦官专政的权利不断加大,各种社会问题随之出现。

其中经济往来商品交易的货币影响最为严重,比如大量假钱币流入市场、私自制造钱币盛行等一系列钱币问题,导致唐朝时期货币体系遭到破坏,可见安史之乱的发生推动了“钱荒”现象的产生。

二、“两税法”的推行加快了“钱荒”的出现,导致钱币数量的不断减少,造成供不应求的局面

后唐时期“钱荒”的主要因素是唐朝经济快速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货币经济的较快发展,使商品交易的盛行和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导致唐朝货币的使用范围不断普遍化,后唐时期不论是对国内交易的范围、还是对海外贸易的范围都有所扩大,然而面对固定的货币数量却难以满足商品交易的需求,导致货币数量的匮乏,最终造成“钱荒”的结局。

巍巍大唐,万国来朝,为何中后期却出现了“钱荒”?

后唐时期“钱荒”的直接因素是“两税法”政策的实行。唐德宗年间,丞相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政策,不过多久唐德宗就在全国各个地区推行此政策。两税法主要是采用户税和地税两种形式来代替唐朝初期租庸调的一种新的税收制度。

“两税法”在当时算是对缴纳赋税制度进行全面的改善,但也存在着严重的体系问题,随着“两税法”的不断推行由最初征收谷物等实物为主逐渐转变以征收货币金钱为主。许多官吏在实行“两税法”政策之时从中敲诈勒索贫民百姓,提高百姓的各种苛捐杂税,使货币集中在高官达贵之手,货币危机不断上升。

唐朝时期铸币量的逐年减少,导致铜钱需求量的提高。唐朝时期统治者吸取前朝恶钱泛滥的现象,导致的“钱贱物贵”的教训,所以唐朝统治者都提倡减少铜钱的生产数量。

唐朝统治者为了经济贸易适应当时商品交易的环境,废除隋朝时期“圆孔钱”的使用,用“开元通宝”作为唐朝时期商品流通的货币,后来唐朝统治者推行“钱币绵帛并行制”由于该制度系统的不成熟,导致幅员辽阔的唐朝地区货币流通不均匀,造成唐朝部分地区铜钱数量严重不足。

巍巍大唐,万国来朝,为何中后期却出现了“钱荒”?

后唐时期窖藏钱币之风的盛行,导致“钱荒”进一步发展,使钱币数量不断的减少。唐朝时期在各个流通领域施行“钱币绵帛并行制”,由于唐朝政府本身钱币发行量就不断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钱币绵帛并行制”不能够满足各个地区的需要,“钱币绵帛并行制”就被迫退出唐朝货币制度的历史舞台。

在此期间唐代窖藏钱币之风非常兴盛,唐朝政府虽然颁布法令限制窖藏钱币之风,但是结果并不是很理想,最终泽进一步加剧了用钱不足的现象。

唐代时期金银器物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绚丽多彩的瑰宝。金银器件图案装饰造型生动影响,动态栩栩如生,装饰富丽堂皇,唐朝时期每一件器件几乎都是用金银铜物所打造。

盛唐时期,唐王朝各个阶级的百姓在追求时尚潮流的同时引起了奢侈之风的盛行。奢侈之风导致大量的金属钱币被打造成金银奢侈品,其中民间地区发生大量销钱铸造金银器物导致钱币短缺的重要根源之一。

巍巍大唐,万国来朝,为何中后期却出现了“钱荒”?

佛教的兴起导致“钱荒”的出现。唐朝时期在我国历史上出现唯一的女性帝王武则天,武则天在位期间大力宣传佛教文化,使唐王朝一时兴起佛教文化潮流。据史书记载唐朝武则天统治期间只用三分之一的铜铸造钱币,其中三分之二的铜用在凡是有关佛教的钟、佛像、香炉、手炉等一切建筑物上,所以导致铜铸造钱币的数量越来越少。

三、唐朝中后期“钱荒”现象不断地扩展,统治者对“钱荒”加以整顿与治理,推行多种措施

(一)铸造大小钱,增加货币需求量

在安史之乱的特殊期间,社会动荡不安,物价飞快猛涨,导致货币量严重不足。唐朝政府为了节省人力、物力资源,通过将偏远地区赋税征收的实物转运到经济较为优越地方进行变卖,然后再以低价购买原料和燃料进行钱币的铸造,从而增加货币供应数量,进一步缓解商品贸易经济较为富裕的地区的钱币需求量不足的问题。

唐朝政府鼓励百姓开山采铜矿,帮助政府一起进行货币铸造,而且还大量收购民间有所损坏的铜器等器物,虽然依旧存在铸造铜钱成本过高的不利之处,但唐朝政府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铜钱的供应量,缓解了商品经济发达地区的钱荒压力。

(二)实行严格的“钱禁”政策,保证铜币的质量和流通顺畅

唐朝中期为解决“钱荒”的问题所在,唐朝统治者实行严格的“钱禁”政策,不允许除了唐朝专门铸造钱币的机构以外,其他平民百姓和豪强贵族不可以私自铸造钱币,就算是皇亲贵族也可以。也禁止私自开采铜矿、冶炼原铜和贩卖原铜、私自制造铜器。

巍巍大唐,万国来朝,为何中后期却出现了“钱荒”?

不允许销毁钱币打造金银首饰之类,元和年间,统治者还规定禁止大量储存钱币,对有关佛教铜建筑物的铜器加以改造再利用,唐朝的“钱禁”政策解决了长久以来钱币的质量和流通问题。

(三)“除陌”政策

唐德宗年间在我国民间就出现了“除陌”政策,此政策主要是唐朝政府用军费不足之名对市场交易中进行公与私两种支付钱物的一种交易方式。“除陌”政策的实行算是最为复杂的措施,其中要经过官府抽取税钱、以物易物将商品折合成钱币、以牙商进行交易、最后再有牙官进行登记和计算。

“除陌”政策的实行就可以看出钱币在无形之中不断扩大供应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钱荒”的危机。

四、唐朝中后期受“钱荒”的困扰,虽然对唐朝的发展有所影响,但对后世起到借鉴作用

唐朝“钱荒”的出现对中晚唐时期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使经济发展出现短暂的停滞状态,不管是商品经济和小农经济的发展,还是海外经济贸易的发展都受到严重的打击。

中晚唐的政治体系也一度遭到破坏,国家政局不稳,社会秩序混乱,造成大量冗兵冗官的出现,大多数的贫穷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此期间虽然让唐朝发展陷入险境,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货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唐朝“钱荒”种种的经历,最终以悲惨的结局收场,同时也为后世朝代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巍巍大唐,万国来朝,为何中后期却出现了“钱荒”?

宋朝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发展,古代历史上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后来也出现“飞钱”和“柜坊”类似银行的机构。后唐时期“钱荒”的结局,让宋朝统治者认识到钱币需求量的重要性,为宋朝货币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宋朝时期钱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达到平衡,进一步促进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秩序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从而也有利于统治者更好的治理国家政局和维护国家统一。

参考文献:

《新唐书》

《旧唐书》

《资治通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