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人軟骨頭?東漢士人都是道德聖人,這種高度一般人真學不來

中國文人軟骨頭?東漢士人都是道德聖人,這種高度一般人真學不來

劉秀劇照

西漢宗室劉秀,通過十幾年的征戰,再度統一國家,是為東漢。東漢歷史近200年,各方政治勢力相繼登場,演出了一臺極其豐富的大戲,而其中最引人注意的莫過於,外戚、宦官和士人。在崇尚孝治的漢帝國,佔據文化制高點的士人,伴隨著儒學的日漸興盛而起,與帝國的興衰沉浮緊密聯繫在了一起。今天,我們就以東漢士人為切入點,一窺那個東漢的面貌。

一、士人的崛起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學遂漸漸獲得在政治上一穩步上升的地位。等到東漢建立,儒學更是在官方的大力倡導下,成為指導帝國的最高學說,正所謂“風化最美,儒學最盛”。

儒學能夠愈加興盛,與東漢統治者的打call是分不開的。在王莽統治時期,光武帝劉秀就曾前往長安學習《尚書》,略通大義,他即位之後對儒學自然十分推崇,東漢一朝的功臣也大多通儒學。光武帝之後的明帝、章帝,也是自小深受儒學薰染,言行舉止頗有大儒風範。在最高統治者的帶頭學習之下,上至王室外戚,下到侍衛臣子,莫不受學,東漢帝國隱然興起了學習儒學的風尚。

中國文人軟骨頭?東漢士人都是道德聖人,這種高度一般人真學不來

《尚書》

東漢政府還正式確立和擴充了有利於儒學的人才招攬計劃,打開了士人通向政治舞臺的大門。主要的便是地方察舉和公府徵辟。察舉制給了全國士人參與政治的機會,至於公府徵辟,就是由政府或公卿來舉薦選拔人才,更是對擁有卓越聲名的在野之士的青睞。

在多種因素的合力之下,儒學在東漢逐漸興盛起來,士人也漸漸在政治上開始發揮重要作用,士人的行為也便愈加惹人注目。

中國文人軟骨頭?東漢士人都是道德聖人,這種高度一般人真學不來

東漢士人

二、東漢士人的style

若說士人勢力在政治上的抬頭,與之前的功臣、宗室、外戚有何不同,那便是他們擁有一種不同的價值觀,他們所相信的那套價值體系,預示著他們在政治生活中將扮演嶄新的角色。東漢士人的風尚,一直為後代追羨,我們不妨來看看他們崇高德行的深處隱藏著什麼?

漢代士人有守孝三年的傳統。這在西漢雖然早有案例,但在東漢卻成為常事,而且不止為父母守孝三年,對於舉主、故將也行孝三年。東漢歷史上,屢有加倍服喪的人,甚至有人守喪達20多年的。

中國文人軟骨頭?東漢士人都是道德聖人,這種高度一般人真學不來

鳳九為青緹守喪三年

守喪之制的沿襲和流變,反映出一個推崇孝治的帝國的生動面貌。至於避讓本應繼承的爵位,推讓本應該繼承的財產,顧念親屬而拒絕做官,都是“孝”在兄弟親屬間的衍生,本質上是相通的。

漢代士人還會為親屬及朋友報仇,為舉主、業師等報恩。報仇的,比如東漢著名學者崔瑗,他的兄弟崔章被州人所殺,崔瑗便親手殺死仇人,然後逃亡,後來趕上大赦才得以回到家中。

中國文人軟骨頭?東漢士人都是道德聖人,這種高度一般人真學不來

崔瑗書法

報恩的,則比如廉範,身為隴西太守的鄧融曾準備禮物請廉範擔任功曹,正趕上鄧融被州吏檢舉,廉範知道此事難以解決,便想找辦法幫助他,於是推脫沒有答應鄧融的徵聘,鄧融不明白他的意思,心裡十分恨他。廉範到了洛陽,改名換姓,成為廷尉的獄卒。不久,鄧融果然下獄,廉範便盡心侍候在他身邊。鄧融覺得這個獄卒很像廉範,便問:“你怎麼長得像廉範啊?”廉範說:“你是受了災禍眼睛看不清了。”鄧融便不再說話。廉範侍候鄧融,直至他染病去世,始終沒有說話,後來又親自駕車到南陽送喪,把鄧融安葬後才離去。

中國文人軟骨頭?東漢士人都是道德聖人,這種高度一般人真學不來

《軍師聯盟》中的東漢名士荀彧

東漢士人高節自持。如廉範,父親客死蜀漢,他和母親流亡客居於西州,等到他15歲的時候,便辭別母親,西行迎接父親的棺柩。蜀郡太守張穆,是他祖父時的官吏,於是送巨資給廉範,廉範沒有接受,而是揹負棺柩步行回去。途中運載他們的船隻觸礁沉沒,廉範抱著棺柩,一同沉入水中。眾人為他的孝義所感動,把他打撈上來,搶救得生。張穆聽說此事後,又命人快馬加鞭把之前的巨資再度送上,廉範仍然堅持不要。

東漢士人的高節異行還有很多,但統論全部,都是孝文化的流變。從孝順父母,到推及兄弟親戚,再到朋友恩人,都是以孝為核心的梯次順延。站在我們今天的立場上,這些行為有些可能難以理解,有些或許顯得絕情和不通融,但在當時濃厚的孝治氛圍中,這些行為都深受追捧和稱讚,我想這便是那個時代的某種特色吧。


中國文人軟骨頭?東漢士人都是道德聖人,這種高度一般人真學不來

漢文帝曾為母親親嘗湯藥

三、東漢士人的命運

東漢士人十分注重道德,甚至過度,而且他們注重的道德較為偏狹。道德固然需要注重,但是如果只講道德,將道德變為評價人物和選拔人才的不二標準,那麼不免會有人為道德而道德,也難免有人固守道德而不知變通。

東漢士人的命運,其實從他們登上歷史舞臺的時候就已經展露其特點了。當儒學成為官方顯學,當儒士紛紛得以入仕做官,當士人成為政治上一個可觀的群體,那麼他們的清議便可影響朝局,便可與宦官、外戚勢力鬥爭,他們的長期存在便可造就影響深遠的門第。

中國文人軟骨頭?東漢士人都是道德聖人,這種高度一般人真學不來

袁紹家族“四世三公”

著名的“黨錮之禍”便是朝士與宦官勢力的鬥爭,大批名士遭到打壓和懲罰,腥風血雨之中,但見帝國疲態盡顯,飄搖易墜。等到黃巾之亂起,再解除對黨人的禁錮,不免為時已晚。當家族“四世三公”的袁紹剷除宦官勢力之後,董卓的軍隊已要開進東漢的京城了,大一統的國家即將陷入混亂和分裂,士人又將如何繼續存在下去?他們的學說風尚又將如何改變?答案將寫在那亂世之中。


中國文人軟骨頭?東漢士人都是道德聖人,這種高度一般人真學不來

影視劇中的董卓

文史君說

東漢士人的事蹟被後世傳頌,人們對那個複雜矛盾的朝代也充滿著興趣和好奇,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已經擁有很多的角度去看待這段歷史,去看待士人的興衰與榮辱、風度與偏激、形式與內容。合上史書,往事瞭然於胸,又隨風飄散,在此過程中,我們總會體味到歷史的智慧,而有所收穫。

范曄:《後漢書》,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

錢穆:《國史大綱》,商務印書館2013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河南師大春秋學社)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