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人软骨头?东汉士人都是道德圣人,这种高度一般人真学不来

中国文人软骨头?东汉士人都是道德圣人,这种高度一般人真学不来

刘秀剧照

西汉宗室刘秀,通过十几年的征战,再度统一国家,是为东汉。东汉历史近200年,各方政治势力相继登场,演出了一台极其丰富的大戏,而其中最引人注意的莫过于,外戚、宦官和士人。在崇尚孝治的汉帝国,占据文化制高点的士人,伴随着儒学的日渐兴盛而起,与帝国的兴衰沉浮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今天,我们就以东汉士人为切入点,一窥那个东汉的面貌。

一、士人的崛起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遂渐渐获得在政治上一稳步上升的地位。等到东汉建立,儒学更是在官方的大力倡导下,成为指导帝国的最高学说,正所谓“风化最美,儒学最盛”。

儒学能够愈加兴盛,与东汉统治者的打call是分不开的。在王莽统治时期,光武帝刘秀就曾前往长安学习《尚书》,略通大义,他即位之后对儒学自然十分推崇,东汉一朝的功臣也大多通儒学。光武帝之后的明帝、章帝,也是自小深受儒学熏染,言行举止颇有大儒风范。在最高统治者的带头学习之下,上至王室外戚,下到侍卫臣子,莫不受学,东汉帝国隐然兴起了学习儒学的风尚。

中国文人软骨头?东汉士人都是道德圣人,这种高度一般人真学不来

《尚书》

东汉政府还正式确立和扩充了有利于儒学的人才招揽计划,打开了士人通向政治舞台的大门。主要的便是地方察举和公府征辟。察举制给了全国士人参与政治的机会,至于公府征辟,就是由政府或公卿来举荐选拔人才,更是对拥有卓越声名的在野之士的青睐。

在多种因素的合力之下,儒学在东汉逐渐兴盛起来,士人也渐渐在政治上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士人的行为也便愈加惹人注目。

中国文人软骨头?东汉士人都是道德圣人,这种高度一般人真学不来

东汉士人

二、东汉士人的style

若说士人势力在政治上的抬头,与之前的功臣、宗室、外戚有何不同,那便是他们拥有一种不同的价值观,他们所相信的那套价值体系,预示着他们在政治生活中将扮演崭新的角色。东汉士人的风尚,一直为后代追羡,我们不妨来看看他们崇高德行的深处隐藏着什么?

汉代士人有守孝三年的传统。这在西汉虽然早有案例,但在东汉却成为常事,而且不止为父母守孝三年,对于举主、故将也行孝三年。东汉历史上,屡有加倍服丧的人,甚至有人守丧达20多年的。

中国文人软骨头?东汉士人都是道德圣人,这种高度一般人真学不来

凤九为青缇守丧三年

守丧之制的沿袭和流变,反映出一个推崇孝治的帝国的生动面貌。至于避让本应继承的爵位,推让本应该继承的财产,顾念亲属而拒绝做官,都是“孝”在兄弟亲属间的衍生,本质上是相通的。

汉代士人还会为亲属及朋友报仇,为举主、业师等报恩。报仇的,比如东汉著名学者崔瑗,他的兄弟崔章被州人所杀,崔瑗便亲手杀死仇人,然后逃亡,后来赶上大赦才得以回到家中。

中国文人软骨头?东汉士人都是道德圣人,这种高度一般人真学不来

崔瑗书法

报恩的,则比如廉范,身为陇西太守的邓融曾准备礼物请廉范担任功曹,正赶上邓融被州吏检举,廉范知道此事难以解决,便想找办法帮助他,于是推脱没有答应邓融的征聘,邓融不明白他的意思,心里十分恨他。廉范到了洛阳,改名换姓,成为廷尉的狱卒。不久,邓融果然下狱,廉范便尽心侍候在他身边。邓融觉得这个狱卒很像廉范,便问:“你怎么长得像廉范啊?”廉范说:“你是受了灾祸眼睛看不清了。”邓融便不再说话。廉范侍候邓融,直至他染病去世,始终没有说话,后来又亲自驾车到南阳送丧,把邓融安葬后才离去。

中国文人软骨头?东汉士人都是道德圣人,这种高度一般人真学不来

《军师联盟》中的东汉名士荀彧

东汉士人高节自持。如廉范,父亲客死蜀汉,他和母亲流亡客居于西州,等到他15岁的时候,便辞别母亲,西行迎接父亲的棺柩。蜀郡太守张穆,是他祖父时的官吏,于是送巨资给廉范,廉范没有接受,而是背负棺柩步行回去。途中运载他们的船只触礁沉没,廉范抱着棺柩,一同沉入水中。众人为他的孝义所感动,把他打捞上来,抢救得生。张穆听说此事后,又命人快马加鞭把之前的巨资再度送上,廉范仍然坚持不要。

东汉士人的高节异行还有很多,但统论全部,都是孝文化的流变。从孝顺父母,到推及兄弟亲戚,再到朋友恩人,都是以孝为核心的梯次顺延。站在我们今天的立场上,这些行为有些可能难以理解,有些或许显得绝情和不通融,但在当时浓厚的孝治氛围中,这些行为都深受追捧和称赞,我想这便是那个时代的某种特色吧。


中国文人软骨头?东汉士人都是道德圣人,这种高度一般人真学不来

汉文帝曾为母亲亲尝汤药

三、东汉士人的命运

东汉士人十分注重道德,甚至过度,而且他们注重的道德较为偏狭。道德固然需要注重,但是如果只讲道德,将道德变为评价人物和选拔人才的不二标准,那么不免会有人为道德而道德,也难免有人固守道德而不知变通。

东汉士人的命运,其实从他们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就已经展露其特点了。当儒学成为官方显学,当儒士纷纷得以入仕做官,当士人成为政治上一个可观的群体,那么他们的清议便可影响朝局,便可与宦官、外戚势力斗争,他们的长期存在便可造就影响深远的门第。

中国文人软骨头?东汉士人都是道德圣人,这种高度一般人真学不来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

著名的“党锢之祸”便是朝士与宦官势力的斗争,大批名士遭到打压和惩罚,腥风血雨之中,但见帝国疲态尽显,飘摇易坠。等到黄巾之乱起,再解除对党人的禁锢,不免为时已晚。当家族“四世三公”的袁绍铲除宦官势力之后,董卓的军队已要开进东汉的京城了,大一统的国家即将陷入混乱和分裂,士人又将如何继续存在下去?他们的学说风尚又将如何改变?答案将写在那乱世之中。


中国文人软骨头?东汉士人都是道德圣人,这种高度一般人真学不来

影视剧中的董卓

文史君说

东汉士人的事迹被后世传颂,人们对那个复杂矛盾的朝代也充满着兴趣和好奇,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已经拥有很多的角度去看待这段历史,去看待士人的兴衰与荣辱、风度与偏激、形式与内容。合上史书,往事了然于胸,又随风飘散,在此过程中,我们总会体味到历史的智慧,而有所收获。

范晔:《后汉书》,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

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河南师大春秋学社)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