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人,原来是一群这样的人。一起来看大明士人,可惜大清无士人

士人,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一个共同追求。

士人,原来是一群这样的人。一起来看大明士人,可惜大清无士人

我们都知道中国象棋,将帅旁边,都会有个士,这也是保护将帅的最后一道屏障,当然也是很重要的了。

士人,原来是一群这样的人。一起来看大明士人,可惜大清无士人

那什么是士人呢?到底怎么做才算是士人呢?士人并不是读书多就成士,而是有一定的独特的追求,才能算是士人。

在中国古代,有这样的说法——士人到明而止,大清一代无士人

士人,原来是一群这样的人。一起来看大明士人,可惜大清无士人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大明朝的士人。

明朝以儒学立国,通过科举取士,儒学之风大行,地方的书院教育也逐渐兴盛,培养了一批有学识,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文人志士。这其中有学优为仕者,居庙堂之高,能心怀天下,为国为民;亦有壮志未酬者,处江湖之远,能修身明德,洁身自好。明代的陕西,继承发扬了自宋而始的关学传统,结合秦地朴实豪爽之民风,在明朝诞生了不少值得后人仰慕的士人。

士人,原来是一群这样的人。一起来看大明士人,可惜大清无士人

王恕(1416一1508),字宗贯,陕西三原人,正统十三年(1448)中进士。王恕为官四十余年,历仕英宗、代宗、宪宗、孝宗、武宗五朝,以刚正清严而留名后世。

士人,原来是一群这样的人。一起来看大明士人,可惜大清无士人

王恕奏事毫不回避,以"好直言"著称,在南京任职期间,先后应诏陈述政事二十一次,提出建议三十九次。他刚正不阿,敢于犯颜直谏,朝中不论是皇亲权贵还是奸佞小人,都惧怕他,而正直之臣则视其为楷模。《明史》记载:"遇朝事有不可,必曰:'王公胡不言也?'则又曰:'公疏且至矣',已,恕疏果至。时为谣曰:'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

士人,原来是一群这样的人。一起来看大明士人,可惜大清无士人

王恕画像

虽然权贵宠臣都对他十分嫌恨, 但是王恕在孝宗朝依然得到重用,成为朝中"君子"之首。他掌管吏部六年之久,能知人善任,为朝廷选出大批人才。孝宗晚年,王恕因献言不进,愤而告老还乡,之后的武宗十分仰慕王恕的品行,特派人奉诏书前往其家乡问候,王恕虽身处朝廷之外,依然心念政事,借此机奏言数件国家大政,武宗均以诏书形式郑重回复。

士人,原来是一群这样的人。一起来看大明士人,可惜大清无士人

明代以忠言直谏留名后世的,我们知道一个海笔架。海瑞的大名,可以说是后世流芳。

但是在大明时候出名了不怕死的谏臣,除了海瑞,还有一位楞脾气的陕西人。

士人,原来是一群这样的人。一起来看大明士人,可惜大清无士人

杨爵(1493—1549),字伯珍,陕西富平人,明嘉靖八年(1529)进士。杨爵自幼家贫,二十岁才开始读书,终凭苦读取得功名,进士及第后任行人一职,奉旨出行考察湖南、河南、山西等地。耳闻目睹了地方失治,生民流离的惨状,杨爵心忧天下,回朝后奋笔提写《固邦本疏》,上奏后得到明廷的采纳。后升任监察御史,见嘉靖皇帝迷信方士,尊崇道教,不理朝政而求长生不老之术。

士人,原来是一群这样的人。一起来看大明士人,可惜大清无士人

他决定冒死直谏,惊醒皇帝,遂上《隆治道疏》,痛析天下危乱之因,痛陈朝政时弊,对嘉靖皇帝"信用方术,阻抑言路"的做法进行批评。嘉靖皇帝看完奏折后暴跳如雷,立即命锦衣卫将其逮捕入狱,严刑拷打,杨爵被打得"血肉狼藉","死一夕复苏",可谓九死一生。

士人,原来是一群这样的人。一起来看大明士人,可惜大清无士人

朝臣敬佩其忠烈,千方百计施以援救,没想到求情之人也受到廷杖之罚。从嘉靖二十年开始,杨爵在牢中度过了五年,历尽折磨,信念终不改。他虽身在狱中,仍心系苍生,希望皇帝醒悟,并忍者伤痛在狱中写成《狱中谏书》等文。《明史》记载,杨爵刚出狱一个月,又有尚书

疏言乩仙之妄。嘉靖帝怒曰:"我固知释爵,诸妄言归过者纷至矣。"于是杨爵再次被下大牢,两年后出狱,被革职为民。

明代民间有传:"南有海瑞,北有杨爵,为民救国,不计死活。"

士人,原来是一群这样的人。一起来看大明士人,可惜大清无士人

杨爵像

陕西这片土地上,养育了很多直爽刚毅,敢于忠言直谏之名臣,他们身居馆阁,声名在外。然而还有很多在陕西为官之士人,他们虽非陕籍,同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心系百姓,在陕西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政绩。

按照明代惯例,地方大员一般不能连任,而在明代的陕西却有一例接连三任的陕西三边总督,他就是弘治十五年(1502),担任陕西巡抚的杨一清,任职期间,他督理陕西马政,平定边疆进犯,并裁减镇守中官费用,使得军纪严明。明武宗即位后,数万蒙古军入侵固原,杨一清率轻骑自平凉昼夜行军,抵御入侵并发动奇袭,击退蒙古军的进犯。此后,明廷命杨一清为总制延绥、宁夏、甘肃三边军务。杨一清多次奏言收复河套地区,但一直未被采纳,他就加强守备,加固沿边长城,发展茶马贸易,即使在无战事时期也加强战备,严加防守,因此能多次击败蒙古军进犯。

士人,原来是一群这样的人。一起来看大明士人,可惜大清无士人

明武宗宠信宦官刘瑾,遭到臣民反对,镇守宁夏的安化王以诛讨刘瑾的口号起兵,西北为之大震,明廷再度起用熟悉西北军务的杨一清为三边总督,领兵平乱,杨一清很快平复了叛乱,并设计除掉玩弄朝政的宦官刘瑾,大臣主持除掉权宦,这在明代仅此一例,杨一清因此名声大震。在嘉靖三年(1524),他再次被起用为兵部尚书和总制陕西三边军务,在职期间,边境安然,他还发现并提拔了很多人才,时人非常敬重其才能和胸襟,甚至有人将他比作唐代明相姚崇。

士人,原来是一群这样的人。一起来看大明士人,可惜大清无士人

杨一清画像

在明代陕西官员中,还有一位广受民众爱戴的官员,他就是天顺初年(1457),任陕西按察使的项忠。时值陕西饥荒,项忠果断开仓赈济饥民,此举深得百姓拥护,不久因母丧,请求辞官回家服丧,陕籍军民纷纷请求留任,英宗只好下旨夺情留任。天顺七年朝廷欲召回项忠为京官,陕西民众再次挽留。项忠在陕任间,注重兴修水利,曾督开龙首渠及皂河,引水入城,解决了西安城内民饮咸水的难题。泾河上元代开凿的王御史渠已经荒废,项忠命人重新开凿了广惠渠,使引泾灌区的泾阳、三原等五县七万余倾田地得到灌溉。

在明代陕西的士人中,有一位兼通医术和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人,他经过一次华山之旅留给后世一套令人叹为观止的画作。

士人,原来是一群这样的人。一起来看大明士人,可惜大清无士人

王履(1332—1384),字安道,江苏昆山人。因懂医术而担任"秦府良医正",秦王朱樉就藩西安后,王履也随之到关中。

洪武十四年(1381),五十岁高龄的他在友人的鼓舞下仅带一书童就开始了征服西岳华山之旅。升岳之路险峻,但他的兴趣和意志更为执着,正如他在《入山》一诗所述:"庐山秀在外,华山秀在里。要识真面目,即彼铁锁是。铁锁悬当云上头,纵横曲直是谁谋?吾今判著浮云去,不见神奇不罢休!"

士人,原来是一群这样的人。一起来看大明士人,可惜大清无士人

攀登途中的美景让爱好画作的王履大开眼界,三十余年的绘画经验和心得在这座奇山上得以升华。《华山图册》是王履游览华山后,感物动情而画成,也是他传世的唯一画迹。全册各开意境或险峻,或幽深,或苍茫,或清旷,将华山奇险秀绝的胜境描绘得淋漓尽致。"吾师心,心师木,目师华山"的"师法造化"见解和"以形写意"的观点,是中国历史上山水画理论的一座奇峰。

士人,原来是一群这样的人。一起来看大明士人,可惜大清无士人

[明]王履:《华山图册》局部图

明代已经有外国传教士来华,西方的科学知识开始逐渐传入中国,传教士最先影响到的就是中国的上层士大夫,在明代的陕西人中,有这样一个开眼看世界的士人。他就是王徵,在基督教传入陕西一节,已经知道王徵与基督教的渊源,这也是他生在西北一镇却能开眼看世界的一个重要因素。

王徵发扬关学注重兵法、自然科学的实学传统,"以实用为贵,以涉虚为戒"。在从政之余,他倾心学习钻研工程机械、西方输入的新科学技术。

士人,原来是一群这样的人。一起来看大明士人,可惜大清无士人

在广平等地当差时,王徵凭借早年从父亲和舅父那里学来的数、理基础知识,潜心研究水利工程和机械工具的设计、制造;在扬州时,他有幸结交了德籍来华传教士邓玉函,并了解和学习了不少西方文化的科技知识。后来王徵又有缘与徐光启的学生,精通西洋火器的邓州巡抚孙元化共事,通过孙元化又学习和掌握了不少实用科学技术,进一步开阔了视野。

在这期间,他向教士金尼阁、汤若望、龙华尼等学习拉丁文,并根据邓玉函口授,由他笔译,于天启七年(1627)撰写完成了《远西奇器图说》三卷。

士人,原来是一群这样的人。一起来看大明士人,可惜大清无士人

而后王徵又将他早年有关农具和日常用具改良与发明编辑为《新制诸器图说》与《远西奇器图说》两书合而为一,以《奇器图说》之名刊行,这是我国引进西方先进的数学、力学和机械学原理的重要科学著作。在该书的序言里,王徵"极夸其法之神妙","能以小力运大","其制器之巧,实甲于古今"。书中所记大部分为日常生活用具,例如有由低向高处饮水的"虹吸";灌溉农田的"鹤引";以风力带动磨盘的"风";报时机器"轮壶"等等。

王徵在传播西方科学,促进时人开眼看世界方面卓有贡献,故有"南徐(光启)北王"之美誉。

士人,原来是一群这样的人。一起来看大明士人,可惜大清无士人

《奇器图说》书影

这才是真正的士人,敢冒死直谏,敢不畏强权,有自己的追求,可以一蓑烟雨任平生,寄情山水,也可以开眼看世界,主动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有责任,有担当,这才是士人。

这样的一群人,才是国之支柱,才是象棋中的那个守护在将帅身边,不离不弃的士。

士人,原来是一群这样的人。一起来看大明士人,可惜大清无士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