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安家》裡的隔輩育兒衝突,你會怎麼做?

面對《安家》裡的隔輩育兒衝突,你會怎麼做?


男人下班回到家,看到孩子奶奶在廚房忙活,孩子爺爺在給餵飯,孩子安靜乖巧,喂一口吃一口,一片其樂融融,歲月靜好,覺得甚是欣慰。

女人下班回到家,看到孩子爺爺在餵飯,孩子看著平板,喂一口吃一口,氣血立馬湧上心頭,怎麼能邊看IPAD邊吃飯,而且還是被餵飯!

01

熱播劇《安家》裡海清飾演的宮大夫,是典型的職場媽媽,當然,還有著典型的老公、公婆和孩子,劇中兩代人的育兒觀念的衝突,那場景,那臺詞,簡直就是抄襲了我們家曾經的日常。

面對《安家》裡的隔輩育兒衝突,你會怎麼做?

宮大夫:別喂他飯了,他都中班了.

爺爺:不喂他就不吃,餓著孩子怎麼辦?

宮大夫:不吃就讓他不吃好了,他餓了自然會吃的。

爺爺:那怎麼行,歡歡身上這點肉,都是我們一口一口喂出來的。

宮大夫:也不能讓他一邊看Ipad一邊吃飯,對眼睛不好,也對消化不好。

爺爺:讓他看,他看著這個還能多吃一口飯呢。

奶奶:你不帶孩子不知道,別人家都是這樣帶的,怎麼到你這就不對了?

面對《安家》裡的隔輩育兒衝突,你會怎麼做?

看爺爺奶奶無法被說服,宮大夫開始對孩子溫柔地曉之以理:歡歡我們不看了好麼?對眼睛不好,吃完飯我們再看。

沒想到孩子嘴一撇頭一橫:你不給我看,我就不吃飯!說完得意得瞟了瞟爺爺。

奶奶聽了,眉開眼笑,一個勁誇孩子:還挺押韻,我們歡歡會作詩嘍。

宮大夫徹底怒了,直接拿走了歡歡手裡的IPAD,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後再吃飯。歡歡立馬哭了。

看著原本的和諧穩定被打破了,老公也急了:

本來爺爺奶奶帶得挺好的,你一摻和,全亂了。

奶奶立刻拉下了臉,爺爺氣的拍著桌子,指著門口喊:

走,你們都給我走!

宮大夫也走得很乾脆,直接去買了個房,帶著孩子搬走了。老公都不興帶的。

面對《安家》裡的隔輩育兒衝突,你會怎麼做?

02

老人對餵飯的執著,對電子產品的喜愛(都是哄娃神器啊),對他們那一輩育兒方式的信念,與我們這一輩的育兒理念太多格格不入。三代同堂的屋簷下,面對這樣的衝突,我們要怎麼辦?怎麼帶孩子,到底聽誰的?

敲黑板,知識點:用排除法。

先評估一下,是否可以不讓老人帶孩子,夫妻倆是否有一個可以全職帶娃?如果答案是肯定的,OK,問題解決。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我們是否願意退讓和妥協,就讓老人按他們的方式給我們帶孩子,和孩子爸一樣把心放寬,我也可以樂的清閒。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問題也可以解決了。

如果答案也是否定的,那麼就只有一個答案了:

怎麼養孩子,必須由身為老母親的我們主導,其他成員只能輔助!

面對《安家》裡的隔輩育兒衝突,你會怎麼做?

03

方向和原則已定,具體要怎麼實現我們的主導地位,同時又實現民族的大和諧呢?

再次敲黑板,畫重點。

首先,最最關鍵的一點,一定要爭取到隊友(老公)的戰略共識,達成統一戰線。

在養育孩子的主要問題上,只要我們和公婆的觀點意見相沖突,他們都要溫柔而堅定的發聲支持我方的觀點和決定。

要讓他們深刻認識到,在戰略傾向的正確性是多麼重要,傾向性錯誤,不僅不能化解矛盾,還會將矛盾激化和升級。

《安家》中宮大夫的老公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長期在立場上不堅定、行動上不作為,讓老婆和爸媽都認為自己該處在教育孩子的主導地位上,牆頭草和稀泥的行為只會適得其反,最後一拍兩散。

若要問:為什麼就不能支持爸媽的養育方式呢?

首先,不論教育方式誰對誰錯,孩子是我們的孩子,我們對孩子的成長負有最主要的責任,自然也應該用我們的認同的方式來養育孩子,再而心甘情願的接納孩子成長的結果。

其次,爸媽是來幫忙帶孩子的,既然是幫忙,自然是幫我們用我們主張的方法來帶孩子,如果硬要和我們背道而馳,那就不是幫忙了。

再者,孝順老人的途徑有很多,陪他們聊聊天,散散步,給他們做頓飯,而不是以孝順為名,把孩子一股腦丟給他們,自己做甩手掌櫃。

最後,決定支持哪一方之前,仔細思量下面這句話:

你爸媽永遠是你爸媽,你老婆卻不一定永遠是你老婆。

面對《安家》裡的隔輩育兒衝突,你會怎麼做?

04

有了隊友的支持,基本上大局已定。但父母輩是不會一開始就心悅誠服的放下自己老一套的理論和方法的。

所以在實踐過程中,一定要有始有終鍥而不捨,將育兒主導從戰略層面落到實踐操作,最開始的每一次風波、衝突,都是奠定主導地位的地基。

在堅持自己的育兒理念和實踐方法時,一定要堅定堅定再堅定,但也要知書達禮曉之以情,一哭二鬧三出走的戲碼,儘量不要用,不符合我們80年代中年老母親的風格不說,也容易讓隊友倒戈。

只要我們立場堅定,隊友的支持不動搖,假以時日,父母輩自然會意識到他們的反抗無效,我們的主導地位神聖不可動搖,然後會放棄戰鬥轉而自我安慰:反正是你們的孩子,你們說咋帶就咋帶。

勝利就這麼到來了。

面對《安家》裡的隔輩育兒衝突,你會怎麼做?

05

萬一從根本上無法獲得老公的支持,或者老公和劇中宮大夫的老公一樣,在矛盾沒爆發前假支持,一旦爆發了就掉鏈子,怎麼辦?

再回到之前的排除法,問問自己,能否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放手放心,就讓老人帶去?

能,那就樂的清閒,快活去吧,反正掙得了大把時光。

不能?但一對三又無勝算可言,總不能長期拉鋸,傷肝傷肺累人累己。那麼還有一個選擇,忍辱負重,養精蓄銳,待實力強勁,便可和《安家》裡的宮大夫一樣,毅然而坦然的和老公說:現在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不管你同意不同意,我都決定要帶著孩子搬出去。你和我們一起走,我歡迎,你留下來陪爸媽,我也理解。

在三世同堂的屋簷下,要麼說一不二,要麼包容忍耐,要麼瀟灑離開。

人生不是隻有一種選項,想想你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只要你想,你也可以。

面對《安家》裡的隔輩育兒衝突,你會怎麼做?


面對《安家》裡的隔輩育兒衝突,你會怎麼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