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廂記》中,有關張生跳粉牆的情節,為何門開卻又要跳牆?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劉禹錫

在王實甫的《西廂記》中,有一個情節,即崔鶯鶯寫信給張生,讓他“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有意思的是,張生傍晚時分前去赴約時,並沒有像常人一樣徑直通過已經敞開的大門,而是選擇了翻牆跨越,這裡的牆當然是很矮的牆,一般稱為女牆或粉牆。問題也就油然而生,為什麼張生要在開著門的情況下跳牆呢?

在《西廂記》中,有關張生跳粉牆的情節,為何門開卻又要跳牆?

《西廂記》張生跳粉牆

關於張生跳粉牆的事件,歷來學界都議論紛紛、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很多不同的學者都有自己不同的觀點。在我們正式討論這一情節之前,我們有必要首先去看一下前人對這一問題究竟是怎樣看待的,或者說,他們是怎樣去解釋張生跳粉牆的故事的。在《論崔鶯鶯》一書中,作者戴不凡曾這樣說道:“張生如徑從角門裡進來,這對一個古代女性(且不說她的身份性格)來說,那只有促成她的羞怒,促成她的翻臉。張生縱愚,想亦愚不至此,不至於一點不為紅娘著眼,一點不為鶯鶯著眼。”(戴不凡:《論崔鶯鶯,上海文藝出版社1963年版,第95頁)顯然,戴不凡是從張生當時的心理狀況出發,來考慮這一問題的,他認為張生之所以會有門不走,而要去爬牆,目的是要給足鶯鶯和紅娘的顏面。否則,自己徑直走入,會讓鶯鶯和紅娘的顏面落地,這樣就會激怒鶯鶯和紅娘,對自己也未必是件好事。所以他權衡再三,才最終選擇了跳牆,而不是徑直從門中走入。

在《西廂記》中,有關張生跳粉牆的情節,為何門開卻又要跳牆?

對於戴不凡的這一觀點,學界贊成者有,反對者亦有。至於贊成戴不凡的,因與其觀點比較一致,我們沒有必要再多展開。倒是反對他的那些學者的觀點,我們有必要引用一位。中國當代戲曲研究的重要人物董每戡在他的論著中,就對戴不凡的觀點,很不認同。董每戡的觀點是這樣的:“鶯鶯未必有如戴氏所想的那麼只怨別人的想法。因據詩意是她分明要他打門裡進來,才‘迎風戶半開’的,他由此入是照她自己所說的做,這又能怪誰呢?況她心願如此,如何會怪他人呢?”(董每戡:《五大名劇論》,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189~190頁)意思說的比較明確,那就是紅娘有可能會責怪張生從門內走入,但鶯鶯是主動邀請他的,而且在信中還說是“迎風戶半開”,“戶也就是門的意思,所謂“門”也就是從這裡來的。也就是說,崔鶯鶯是會把門半開,等待張生過來的。所以崔鶯鶯對張生從門而入,不會有什麼太大意見。

在《西廂記》中,有關張生跳粉牆的情節,為何門開卻又要跳牆?

與上面兩位學者提出的觀點不盡相同,現在在整個中國大陸高校佔據權威地位的高教版袁行需先生主編的《中國文學史》中,也花了較長的篇幅去討論張生為何要跳牆。作者認為,是張生是誤讀了鶯鶯的詩,所以才導致後來發生了種種的鬧劇。由於這位作者的分析比較精彩,我們在此不妨也摘錄一段,去看一下他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

鶯鶯約會張生,卻沒有讓他跳過牆來,是張生把詩理解錯了…本來,張生是個才子,當不至於不會解釋,他之所以會聰明一世,糊塗一時,是因在絕望之餘,突然受寵若驚,欣喜之情衝昏頭腦,使他連詩也解錯了。(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01頁)


在《西廂記》中,有關張生跳粉牆的情節,為何門開卻又要跳牆?

從上面羅列的幾位學者的意見來看,可以知道,他們大多數都堅持是張生的理解出了問題,才導致出現他慌張跳牆的鬧劇。問題是,如果說張生對鶯鶯約會詩的理解是有問題的,那麼,鶯鶯的詩究竟應該怎樣理解,才是相對正確的呢?在此,我們有必要從王實甫所依據的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來考察一下。當然,在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之前,還有元稹的《鶯鶯傳》。因而,我們在此有必要去首先看看看元稹《鶯鶯傳》的原文:

是夕,紅娘復至,持彩箋以授張,曰“崔所命也。”題其篇曰《明月三五夜》。其詞曰:“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張亦微喻其旨。是夕,歲二月旬有四日矣。崔之東有杏花一株,攀援可逾。既望之夕,張因梯其樹而逾焉。達於西廂,則戶半開矣。


在《西廂記》中,有關張生跳粉牆的情節,為何門開卻又要跳牆?

細細品味這段引文,至少有這樣一點值得我們注意,那就是,在這裡,鶯鶯的約會詩意思還是比較清楚的。所謂“達於西廂,則戶半開矣”,就解釋了鶯鶯詩句中的“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而所謂“崔之東有杏花一株,攀援可逾。既望之夕,張因梯其樹而逾焉”,則解釋了另外一句詩“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的意思。我們再來看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中對這一問題的處理:

今十五日,鶯詩篇曰《明月三五夜》,則十五夜也,故有“待月西廂”之句。“迎風戶半開”,私啟而侯我也。“隔牆花影動”者,令我因花而逾垣也。“疑是玉人來”者,謂我至矣。


在《西廂記》中,有關張生跳粉牆的情節,為何門開卻又要跳牆?

可以看得出來,相對於元稹的《鶯鶯傳》,這裡增加了這樣一個情節,那就是張生試圖去解釋鶯鶯詩中的每一句話。此外,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中對於張生跳粉牆事件的處理,則是這樣的:張生跳過粉牆之後,連忙喊紅娘:“快疾忙報與你姐姐,道門外玉人來也。”從中可以說明,鶯鶯和張生的約會,是在房間裡面發生的,否則張生就不會告訴紅娘,讓她報知鶯鶯,就說門外的人已經到啦。但王實甫在《西廂記》去改變了張生和崔鶯鶯約會見面的地點,由原來的房屋內,改為了後花園。在這裡,王實甫將約會地點稍稍加以改變,不僅使這出戏增加了新的趣味,而且在刻畫張生性格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實,王實甫之所以會安排設置出張生跳粉牆這樣的情節,主要的原因,還在於他試圖去刻畫生動的人物形象,而就張生為何會跳粉牆的原因而言,我們認為袁行需主編的《中國文學史》中的觀點,比較讓人信服,那就是,是張生自己誤讀了或者說是誤會了崔鶯鶯的詩。

作者介紹:我是“稻穀的故事”,執筆走天涯,與大家一起分享、瞭解中國的文化!

《西廂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