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眼中的康橋

說起徐志摩,除了他那常常為人津津樂道的豐富情史外,最讓人熟悉的大概就是《再別康橋》這首詩歌了。徐志摩青年時曾在英國劍橋大學留學,住在康橋,他似乎對康橋有著特殊的感情,除了人們所熟知的《再別康橋》,他還在1926年也就是他離開康橋後兩年多,寫了一篇有關康橋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

徐志摩眼中的康橋

那麼徐志摩眼中的康橋究竟是什麼樣子呢?我節選了一些原文中的描寫:

康橋的靈性全在一條河上;康河,我敢說是全世界最秀麗的一條水。河的名字是葛蘭大(Granta),也有叫康河(Kiver Cam)的,許有上下流的區別,我不甚清楚。河身多的是曲折,上游是有名的拜倫潭——“Byron’s Pool”——當年拜倫常在那裡玩的;有一個老村子叫格蘭騫斯德,有一個果子園,你可以躺在累累的桃李樹蔭下吃茶,花果會掉入你的茶杯,小雀子會到你桌上來啄食,那真是別有一番天地。這是上游;下游是從騫斯德頓下去,河面展開,那是春夏間競舟的場所。上下河分界處有一個壩築,水流急得很,在星光下聽水聲,聽近村晚鐘聲,聽河畔倦牛芻草聲,是我康橋經驗中最神秘的一種:大自然的優美、寧靜,調諧在這星光與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靈。

徐志摩眼中的康橋

這河身的兩岸都是四季常青最蔥翠的草坪。從校友居的樓上望去,對岸草場上,不論早晚,永遠有十數匹黃牛與白馬,脛蹄沒在恣蔓的草叢中,從容的在咬嚼,星星的黃花在風中動盪,應和著它們尾鬃的掃拂。橋的兩端有斜倚的垂柳與椈蔭護住。水是澈底的清澄,深不足四尺,勻勻的長著長條的水草。這岸邊的草坪又是我的愛寵,在清朝,在旁晚,我常去這天然的織錦上坐地,有時讀書,有時看水;有時仰臥著看天空的行雲,有時反撲著摟抱大地的溫軟。

但河上的風流還不止兩岸的秀麗。你得買船去玩。船不止一種:有普通的雙槳划船,有輕快的薄皮舟(canoe),有最別緻的長形撐篙船(punt)。最末的一種是別處不常有的:約莫有二丈長,三尺寬,你站直在船梢上用長竿撐著走的。這撐是一種技術。我手腳太蠢,始終不曾學會。你初起手嘗試時,容易把船身橫住在河中,東顛西撞的狼狽。英國人是不輕易開口笑人的,但是小心他們不出聲的皺眉!

在初夏陽光漸暖時,你去買一隻小船,劃去橋邊蔭下,躺著念你的書,我是做你的夢,葵花香在水面上漂浮,魚群的唼喋聲在你的耳邊挑逗。或是在初秋的黃昏,接著新月的寒光,望上流僻靜處遠去。

徐志摩眼中的康橋

一別二年多了,康橋,誰知我這思鄉的隱憂?也不想別的,我只要那晚鐘撼動的黃昏,沒遮攔的田野,獨自斜倚在軟草裡,看第一大星在天邊出現!

徐志摩眼中的康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