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劉禪麾下,居然有倆高智商,一個堪比李雲龍,一個超越諸葛亮


蜀漢後期的確是人才短缺,只擁有一個州的地盤,和擁有九個州的魏拼老命,敗亡只是早晚的問題。

就算這樣,蜀漢的軍隊也沒有慫過,和魏打的是熱火朝天。甚至大多是主動出擊。

也許姜維用的,就是那句: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吧!

姜維是個文武全才的人,是那個時代少有的高智商之一。

除了他之外,還有一個幾乎被人們遺忘的,識字不超過十個的將軍,居然在打仗中幾乎沒有敗績。

只能說,這兩位都是天才。


4.鎮北將軍王平

王平是個天才。

就像文章開頭所說,他不認識字,打仗還很猛,見到便宜就去撿。這風格,和《亮劍》裡面主人公李雲龍,也幾乎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打仗天才,原本就不分識字與否,而是看這個領導能不能分析透時事政治,能不能分清敵我軍事力量的優勢和劣勢,能不能調動軍隊士兵的積極性,能不能鎮得住手裡的兵,能不能指揮得當、見縫插針。

王平能。

他也是從底層爬上來的人,最初也是個大頭兵。而且他是跳槽來的。

最初他跟的是曹操,但是曹操手下優秀的兵實在是太多了。他在那裡,幾乎看不到自己的任何前途。

所以他跳槽到了蜀國。

人們第一次知道王平,是和馬謖一塊出場的時候。那時候馬謖很狂,跟著諸葛亮實習,才學不錯,很適合當個老師甚至教授。

馬謖和王平聊天的時候,發現這個人說話很粗,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

當馬謖指揮軍隊的時候,王平總能發現他指揮的漏洞,讓馬謖很不爽。

這個不爽放到心裡面還行,要放到行軍打仗上,那可是要吃大虧了。

是的,街亭之戰,馬謖沒有聽王平的話,導致被張郃殺的找不到北。幸虧王平急中生智,佈置疑兵,而有勇有謀的張郃,素來知道諸葛亮善於用連環計,而且特喜歡來陰招。

這陰招往往讓諸葛亮反敗為勝。所以張郃沒有動。

馬謖被殺了,王平一點都沒內疚,相反,他在勸馬謖這事上,盡力了。只可惜那時候他是個副官,話語權不夠。


三國劉禪麾下,居然有倆高智商,一個堪比李雲龍,一個超越諸葛亮

後來,王平開始獨立帶兵作戰,在他的人生中,只要是王平單獨指揮一場戰役,幾乎是戰無不勝。就算有時候沒有打贏,也會從敵軍手裡撈不少好處回來,裝備軍隊,繼續招兵買馬。

從這個角度看,他和李雲龍的風格還很一致。

第一次遇見張郃的時候,張郃被他鎮住了,沒敢及時進攻,錯失了良機。

第一次獨立帶兵和張郃交鋒的時候,張郃又沒有得到啥便宜。

那是231年,魏蜀兩邊又幹起來了。

司馬懿讓當時的一流名將張郃去打王平,結果張郃沒打贏,灰頭土臉。

234年,諸葛亮去世,魏延要和楊儀打群架的時候,王平突然進攻魏延,把魏延軍打敗。

當時王平還說,“和王平打仗,千萬別帶魏字,要不討不到好處。”

魏延的白眼都翻到了黃浦江。

243年,丞相蔣琬病重,經過綜合量化得出結論,提升王平為鎮北大將軍,接著懟曹魏大軍。

244年,魏軍曹爽領十萬兵,揚言要踏平蜀漢。

結果被王平憑3萬守軍擋住,一直到戰爭結束,曹爽也沒有突破王平的防線。氣的曹爽非常不爽,連連喝道:“曹,曹,曹”。

不得不說,王平真是個人才,如果當年好好學習的話,估計當個文臣也能做的不錯。如果放到電影《功夫》裡面的話,也會被誇一句:不是醫生,就是個律師,或許也能成為一個武師。

這就是高智商,人生可能有多個如果,但唯一肯定的是,他在亂世,一定能夠脫穎而出。


5.大將姜維

姜維,在整個三國裡面都很有名氣,一曲《收姜維》,讓他家喻戶曉。

給人的印象就像是,姜維的名氣,是完全依靠的諸葛亮。

姜維的成功,的確離不開諸葛亮這位伯樂。

但有一句話叫做:如果你是千里馬,就算沒遇到伯樂,你依然是千里馬。

諸葛亮的智商沒的說,在治理國家上很有一套,但誰都不知道,諸葛亮身體不太好,武藝值很低很低。

姜維不一樣,他基本上吸收了絕大多數諸葛亮治理國家和行軍打仗的知識,並且自身武力值很高。

高到足以和超級戰將過招而不落下風。

可以說,就算三國前期那猛將林立的時代,姜維一樣能夠發光發熱,憑藉武力值都能有一定名氣。

這就是他的不凡之處,文能安城郭,武能打天下。

難怪諸葛亮要把他培養成自己唯一官方認可的接班人。

三國劉禪麾下,居然有倆高智商,一個堪比李雲龍,一個超越諸葛亮

姜維不到30歲的時候就已經成為蜀漢政權的徵西大將軍,這已經是高級將領的級別。

而且在32歲的時候,諸葛亮病逝在五丈原,姜維更是獨立面對老一輩的絕頂帥才司馬懿。

就算這樣,姜維的確表現出色,臨危不亂,指揮得當,把司馬懿給嚇退了去。


三國劉禪麾下,居然有倆高智商,一個堪比李雲龍,一個超越諸葛亮

的確,最後姜維“後院”著了火。正當他在前線和曹魏廝殺的時候,卻接到了劉禪的投降書。

你是,一把手投降了,下面打工的還拼什麼勁兒?投降吧!

這之後很多人自殺了,這是氣節。

但死很容易,可以成全自己的忠孝之心。難的是活著。

姜維名義上投降了,實際上心中還留有一絲幻想。

那年他63歲,他在曹營策反了敵軍高級將領之一的鐘會,並用反間計殺了曹魏的核心帥才鄧艾。

這是他最後的機會,如果能夠成功,劉禪可以接著當皇帝,蜀漢還是蜀漢,說不定還能再進一步,和曹魏再鬥上幾年。

可惜消息還是走漏了,鍾會被發現,亂刀砍死。

姜維的意志終於崩潰了,一生努力化為泡影,連帶著的,是好幾代人心中的遺憾。

客觀上講,姜維的失敗,促進了祖國統一的大好局面。但從主觀上來看,相信不少人也隨著姜維的遺憾而遺憾。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生如夏花之絢爛。

不到最後一刻絕不輕言放棄。

姜維的精神,值得後世所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