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桧必须是奸臣?

秦桧的三起三落

今天就来说说这个秦桧,秦桧这个人一生三次创业,三起三落,他第一次创业可以说产品不是特别适销对路,因为他想当忠臣,最典型的事例就是在靖康末年,金军南下打下了东京汴梁,然后掳走徽钦二帝。

当时金国人就说赵氏天子太坏了,他们不能再当皇帝了,咱们另立一个张邦昌当皇帝,秦桧这时候就跳出来说那怎么行,然后给金人上表说了一大堆理由,当时大家都暗暗叫好,这时候敢出来说话的人就是英雄,如果这个时候金人把秦桧拖出去一刀斩杀,那么此后在中国历史上,秦桧就是一个非常光荣伟大正确的,但是对不起!一个创业失败者的形象留在史册上了。

但是金人这个民族挺有意思,他对所有有气节的人有一份尊重,说你这个家伙不听话,但是也不杀他,甚至后来还重用他,把他放在金国当时的一个权臣叫完颜昌的帐下当幕僚,跟完颜昌据说关系还处得特别不错。

为什么秦桧必须是奸臣?

秦桧的第二次创业

他南归之后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当时因为他在金营里待过嘛,非常了解金国的情况,说着一口非常标准的金国语言,所以大家都觉得这个人是可用的,高宗赵构也这么想,就在观察这个人,然后他就装出一副江湖术士的面目,他清楚地知道他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完成宋朝和金国人的和议,你说投降也可以,总而言之他的历史角色就是要干这个事。

但是当时他给自己做了一个包装,他就到处说,我有一策可安天下,别人说,秦相公你倒说说什么计策?哎呀!说出来也没有宰相可以执行,那意思就是说要么就我当宰相,我当宰相我就把这药方给你。

赵构就说,行吧,让你当宰相吧!在绍兴初年就让他当了宰相,说秦爱卿,你到底有什么计策啊?秦桧就说出了八个字,叫北人归北,南人归南,什么意思呢?因为当时,北方有金国,中间有一个刘豫,这是金国人立的一个傀儡皇帝伪齐,国号叫齐国,然后南边是南宋。

秦桧意思是什么?就是搞两个中国,让北方来的人都回到伪齐,然后让被他们抓的我们的人也都回来,这样我们就承认既定现实,这不就和平了吗?

为什么秦桧必须是奸臣?

本来一个关于投降的主张,他做了这么复杂的一个包装,这个复杂的包装之后,连赵构都听不懂,而且听懂了之后赵构就非常生气,说你说北人归北,南人归南,朕乃北人啊!那是不是你意思我也得回去啊?所以秦桧这次当宰相三下五除二就被赵构罢相,这次创业又失败了。

秦桧的第三次创业

第三次创业就是秦桧在绍兴八年再一次去当宰相的时候,他就提出了另外一个口号,这个口号就特别清晰了,就是议和。

所以第三次秦桧创业,投资人赵构一看,不错,让他当了宰相,秦桧这一当宰相可就不得了了!从绍兴8年一直到绍兴25年,更重要的是这17年秦桧是独相,因为宰相是在政事堂里,政事堂里除了这种正式的宰相,还有参知政事这些副宰相,它是一个组合,但是秦桧是独相,17年就一个宰相,所以第三次创业非常成功。

为什么秦桧必须是奸臣?

“白手套”“黑手套”的轮番上演

可能大家会有一个疑问,说那秦桧说投降这事,高宗赵构不是典型的投降派吗?这投降派为什么非得用一个投降派的宰相呢?对,这就要体会统治者当时的心态,统治者是从来不愿意亲口说出投降二字的,他也不愿意站在舞台的第一排来表演这个角色,他需要什么?需要一个手套。

举个其他朝代的例子,你比如说明朝,明朝到了1642年的时候,基本上因为国内被李闯王搞的山河糜烂了,可是北方呢?跟后金也就是后来的清朝之间一场松锦大捷,所有的精锐十万人已经报销了。

对于当时的崇祯皇帝来说,最理智的方法就是跟金国谈和,其实当时的皇太极也有这种想法,皇太极是个非常有战略头脑的人,他知道中原这个东西不是我们文化落后的人现在能管得了的,所以他就希望,拼命的从你那得点好处就算了,所以他是有谈和得意向的,崇祯皇帝也有这想法,他就不说,因为他知道他不敢说,他一直就用各种办法暗示大臣。

为什么秦桧必须是奸臣?

等来等去等来一人,当时的兵部尚书叫陈新甲,这陈新甲就上一个谈和的表,崇祯皇帝然后就派了一个使臣叫马绍愉,这个人就到了后金谈和,谈成之后这个马绍愉就把谈和的情况写了一封信,然后就汇报到陈新甲这儿,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历史当中特别有趣的一个细节,这陈新甲接到这封信之后兴奋的不得了,然后他就把这封信搁桌上了,他就跑到自己的密室给皇上写小报告去了。

然后这陈新甲好死不死,他手下的仆人特别勤快,一看老爷把这东西搁桌上了,说这东西肯定是要拿出去发表的!就把这封信拿出去发表了,结果朝野大哗!说你皇帝怎么能卖国呢?怎么能和议呢?这不又重蹈当年南宋的覆辙吗?

其实这时候陈尚书呢,只要稍微知点儿趣,把这个责任揽下来就完了,但是他偏不,天天跟人解释,这事不是我干的,这是崇州皇上说的,结果崇祯那个气啊!本来就是出来让你挡刀的,当这个手套的,你还不当,后来就找了个理由说失陷番封等等,总而言之,丧失失地嘛,就把他斩了,这就是陈新甲的故事。

为什么秦桧必须是奸臣?

我们再回头来看这个高宗赵构,他一样的心态!这种事儿对于最高执政者来说是不能说的,有时候谈和投降或者说丧失失地,这是需要一些很大的道德勇气的,有胆量供应这种产品的人,他需要一种非常大的道德担当。

说这么多,其实我想证明的是,秦桧当时为什么第三次创业成功?就是他提供了一个非常稀缺的产品,这个产品不仅有需求,更重要的是当时没有供给。

所有的人都说抗金,皇上也老说,说你们天天都说抗金,当年我在宁波上船被金国人追的满大海跑的时候,你们在哪?天天在那喊,真的到城破的时候有几个为国家死难的人?所以皇上是不信这些抗金派的,恰恰在这个时候谁能站出来说,老子此后万世之名不要,我来当投降派,那皇帝当然欢迎了,这就是为什么秦桧能够独相17年的真正的秘密。

秦桧跟赵构合营的这个公司就算上市了,但是怎么当奸臣,会那么简单吗?我们很多人都说会拍领导马屁,光拍领导马屁就能当奸臣吗?那当奸臣也太容易了,当奸臣至少要有这么几手本事,第一,能替领导背黑锅,比如秦桧就替高宗赵构背了上千年的黑锅。

为什么秦桧必须是奸臣?

继承人问题的重大抉择

这个话得说到岳飞的孙子叫岳珂,他后来到处上访为爷爷辩冤,但是他从来不敢引官修史书,他引的都是野史,说秦桧跟他老婆王氏怎么在家里密谋于密室,后来怎么害死的岳飞,最后牢头禁子就把岳飞给害死了。

当时的官修史书历历在目,非常清楚的证据,有史料说明,秦桧还要求留岳云一命,但是高宗说不行,要杀都得弄死,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斩首于市,而且特地在御批当中还要多派兵将防护,这都见于官修史料,所以秦桧实际上是替高宗背了一个黑锅。

当然后来据历史学家研究,他背的黑锅可远远不止这个,更重要的是在赵构的另外一件事上背黑锅,不光是投降谈判,杀岳飞这么简单,另外这件事其实是高宗最重要的一个心头的隐患,什么问题呢?就是他的继承人问题。

高宗从扬州出逃的时候,金人来了,据说一吓,吓得身体就落下点残疾,大概是阳痿之类的毛病,总而言之后来就没有子嗣了,当时他有一个儿子,孩子非常小,后来在逃亡的过程中,有一天宫女打翻铜盆,惊吓而死,后来他就没有继承人了。

为什么秦桧必须是奸臣?

继承人对当时的皇族和普通老百姓家里说有没有孩子那可不是一个概念,那是意味着权力的重大转移,所以刚开始第一次有人提出方案,说我们是不是迎太祖一支来入承大统,刚开始赵构是勃然大怒,什么意思嘛,我才二十多岁,你以为我生不了孩子,我有病我得治。

但是后来呢,他自己就提出来,而且还散播一些迷信,说我老娘昨晚做个梦,说当时这个太后,哲宗皇帝的孟太后,说那个太后做了个梦,说要迎太祖皇帝的子嗣来承继大统,然后就民间海选太祖皇帝的子嗣。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其他的宗族正在觊觎大位,你赵构你也不是合法的呀!你不也就是康王吗?然后你老爹老哥被掳走了,你就当了皇帝,凭什么?你继承法统的合理性在哪呢?我们也是赵氏子孙啊!我们也是凤子龙孙啊,我们为什么不可以?

所以各地都的宗室都在暗暗地积聚势力,所以赵构一看这个情况,那就别废话了,干脆把这个牌摊在桌上,就宣布我们迎太祖一支回来继承大统。

这一宣布就绝了那些宗室的心,在当时的南宋军民心里多少有点指望,因为太祖皇帝英明神武,军神一样的人,一条蟠龙棍打遍天下十六州,所以继承太祖的精神成为当时军民的一种共识,所以它起到了凝聚民心的作用。

为什么秦桧必须是奸臣?

所以当时就从民间选了两个小孩,一个叫赵伯琮,一个叫赵伯玖,就养在宫中当继承人,这个时候就看的出秦桧的作用,他作为宰相,继承人的大事,这一定是大事,中国古代的王朝里面,所有关于这种皇统继承人,这没有小事,当宰相,你就一定要把这个事情把握好,可是秦桧就是闷声发大财不吱声,有很多人问他,这事你怎么不提啊?秦桧说,还没到时候。

所以就帮赵构挡群臣对于皇统这个问题各种各样的舆论,包括当时跟秦桧有一个短暂的共事时代的另外一个宰相叫赵鼎。赵鼎就不懂事,他觉得他是宰相,老跟皇上说,你得立嗣啊,你得立皇太子啊,你得让皇太子到资善堂读书啊!赵构就心里想,你要干嘛啊?在我这搞着现货,然后就为几十年后投资期货啊?所以赵鼎很快就找个理由给罢掉了,所以就开始了秦桧的17年独相。

难做的奸臣

所以秦桧这一生啊,你必须得承认,当奸臣真不容易,他就敢赌,说我就跟你后来的孝宗,继承大统的孝宗赵伯琮没完,我就是天天挡着你,天天刁难你,这个刁难说白了也是做给赵构看的,你看我天天得罪他,得罪他的意涵就是什么呢?就是你一死,我连命都不要了,我就赌你这头。

为什么秦桧必须是奸臣?

一个赌徒他要没有点儿狠心,这个手下不去的,万一高宗赵构哪天吃的不合适拉肚子拉死了呢?然后赵伯琮继位,第一个就杀你秦桧。所以能为皇上当白手套或者黑手套,帮他干点他没法出面干的脏活累活,这是当奸臣的第一个条件,那你说当奸臣有这一条就够了吗?远远不够,差哪去了!你最多算一初段奸臣,奸臣修行的道路是漫漫长路,要想当秦桧这样的九段奸臣还有很多技巧。

比如说你得敢干坏事,什么意思呢?你敢于把自己的名声搞得很臭,所以我们看宋史的秦桧传里有各种欺男霸女,各种贪图钱财,任用宵小,迫害忠良,那真是史无绝说,你要说秦桧干的坏事那说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秦桧干坏事不得不说他是一只眼瞄着赵构,我必须干点坏事让你放心,在古代的那样一个权力结构当中,一个人臣老想干好事,老想为自己积攒善良的名声,对不起!你就是找死。

第三条,当奸臣你以为你光专横跋扈干坏事就行了吗?跟权力,所有跟皇家权力沾边的事你得特别小心,别看秦桧那么横,他所有沾到赵构的事儿,他是一个极其谨小慎微的人。

比如说在史料当中的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他老婆就是那个著名的王氏,王氏跑到宫里去跟吴皇后吃饭,吴皇后说这是新进贡的青鱼,你尝两口,王氏大大咧咧一傻娘们,说这青鱼我吃的多了,我们家青鱼比这都大,吴皇后也不吱声,娘娘还是有修养的。然后王氏回家就跟秦桧说,今天在宫里吃的青鱼,比咱家青鱼还小,秦桧他恨不得啪就是一嘴巴,秦桧说坏了,你们家东西比皇宫东西还大,秦桧想半天,第二天想出一绝招。

第二天秦桧就说我们家青鱼比皇宫里大,我们给皇上送几条大青鱼吃吃,然后送了一堆大鱼过去,但是送的不是青鱼,送的是那种很不值钱但是外形比较大的鱼,吴皇后一看,这俩老头老太太不识货,他们以为这叫青鱼,还他妈以为比咱皇宫里大,老冒儿,这个结就让秦桧给解了。

为什么秦桧必须是奸臣?

还有一个事,秦桧有个儿子叫秦熹,秦熹当时官当的也很大了,枢密使,排班就是秦桧第一名他就第二名,父子俩人称霸朝野,有一次秦熹在书房里,站在他老爹跟前,穿了一件葛黄袍,葛布的,黄颜色的袍子。

秦桧搂了他一眼说,赶紧换衣服去,秦熹说,不好看是吧?回后头又换了一身,又是葛黄袍,秦桧说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呢?这黄色是你穿的呀?秦熹说没问题的呀!这个东西不违制的!葛布的黄袍老百姓都能穿的,这道理你不懂吗?

秦桧阴曲曲说了一句,是,百姓皆可,唯你我父子不可,所以你看秦桧多小心!连穿衣服的颜色都不能让皇帝起一丁点儿疑心。

所以你看一个奸臣多难!既得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敢把万世之名丢掉,提供所有人都不敢提供的服务,还得主动往自己脸上泼粪,而且泼粪的时候还得谨小慎微,专横跋扈,贪赃敛财,还不能让皇家觉得你在觊觎他的权力,所以你看当奸臣多难?

和秦桧唱“对手戏”的高宗赵构

任何一个故事都至少有两个主人公,那跟秦桧演对手戏的这个人就是高宗赵构,那他是什么心态?其实赵构的所有设计后来发现都奏效了,因为在历史上我们留下的印象,赵构是昏君,秦桧是坏蛋,因为秦桧权倾朝野!你看到他父子俩人,他当宰相,儿子当枢密使,一个掌政权,一个掌军权,那还不挟持了皇帝吗!

赵构其实构想的就是这样的一个结局,就是所有这个阶段,我为了保持住自己的权位而干的所有坏事都是秦桧干的,我呢,就是人太好,糊涂,你大不了叫我一昏君,昏君又没什么了不起,反正我不是坏人。

所以秦桧临死的时候,赵构给他赐了八个字:决策元勋,精忠全德,什么意思呢?决策,所有的决策你是大功一件,所有的坏事都是你干的,好事也是你干的,精忠全德,精忠就是精忠岳飞那个精忠,这俩字岳飞不配,我给你,全德,你看你是一个道德上的完人,我就是糊涂,我以为你道德上是完人,不知道你坏,就写了这么八个字来赠送给秦桧。

可是秦桧真有那么大的权力吗?在宋代之前确实经常会出现权臣把握朝纲,然后造反,甚至是篡位的事情,可自打宋太祖开始守内虚外,强干弱枝那个国策出来之后,中国历史上还发生过这种事吗?

不管多大的权臣,皇帝想要丢弃你的时候就是二指宽的条子你就完蛋,管你是魏忠贤还是严嵩都没有任何能力跟皇权博弈,尤其是当时宋朝的制度,军队是掌握在皇帝手里,你宰相能翻出多大天去?

为什么秦桧必须是奸臣?

所以当时赵构其实最怕的根本就不是秦桧的权力,他就怕秦桧本人,所以给你再高的俸禄,你死了之后给你再高的表扬都可以,但是高宗赵构在秦桧死后跟一个叫杨存中的心腹就说,死了好,我从此上朝的时候靴中可以不带刀了。

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所谓的权力,你爱怎么闹怎么闹,我真正怕的就是你上朝的时候你扑过来弄死我,所以我为了防范你这一个孤独的肉身,我靴里要带一把刀。

所以你看绍兴25年,秦桧临死的时候,他大概是65岁左右,高宗赵构去看他,在古代的时候这皇帝视疾啊,别觉得是什么领导关心下属,到医院提了个点心盒子水果去关心下属,不是这意思,皇帝看你基本就是给你送终,你不死也得死。

高宗回宫当天晚上,所有秦家人,连秦桧带他的儿子秦熹,所有的人致仕,什么?退休了,然后当天夜里这一纸诏书出宫到秦桧手里,秦桧一看,咽气了,这就是秦桧的下场,就是你立即被抛弃掉。

当然此前赵构跟秦家其实有个约定,就是保你子孙富贵,所以后来还是给秦桧的子孙留了很多粮田,所以家里在经济生活上没有吃太多的苦,这算是君臣之间的一个约定。

其实高宗心里非常清楚,秦桧死了之后他一定要干一件事,就是把秦桧的班底给它清除掉,可是另外一方面,他一定还要保持秦桧路线不变,50年不动摇,那怎么办呢?就只好从秦桧的班底当中去选,他就四处打听,终于打听出这么一件事。

说这秦桧临死的时候他手下有俩死党,一个叫董得元,一个叫汤思退,老太师不行了,把俩心腹叫来吧,托付后事,叫到病床前,一人给一千两银子,董得元说这一千两银子不敢不接啊,你如果不接,老太师觉得你有二心,你看我这快死了,你就不跟我亲近了,想叛逃啊?所以董得元就收了。

而这汤思退呢?汤思退就不敢收,后来这事就传到赵构耳朵里,赵构说,汤思退好样的,又是秦桧死党,又能执行秦太师路线,但是与此同时秦桧死的时候还跟他不是一条心,所以秦桧一死就直接把汤思退提拔到相位。

所以你看君王之心呐!当他去谋划天下这一盘棋,其实所有的着眼点都是自己权力的捍卫,那你说这个赵构太坏了,原来以为他是昏君,现在发现他是个坏人,这人心思太毒了。

但是读历史读的越多就越有一种感慨,就是赵构又有什么办法?他能信谁?他为什么称孤道寡?就是因为他真的是孤寡一人,没有人能够相信,赵构这一生,被多次兵变。

为什么秦桧必须是奸臣?

从最早的苗刘兵变,他相信的那些大臣,什么杜充啊,淮西军,动不动就叛变,骄兵悍将,所有的人一旦叛变,他可不像咱们干什么不爽,我退休!他皇帝没法退休,他只要失去了权位,他就是个死,所以你说这种人,他跟囚徒又有什么区别?

所以说一个人一旦当了皇帝,实际上他终生都处于一种战争状态,就是一个人和所有人,和天下人之间的战争。

前不久看到皇明祖训,那个权力怪兽朱元璋,给自己的子孙留下来的几段话,其中就有一段,他告诫自己的子孙:你们啊!在平时千万要小心周围所有的人,有的人,所有的亲信,包括家里人,一个都不要信,要随时提防所有的人。

你跟任何人密谋,谈的话,不能入别人的耳朵!所有的卫士,不能离开十丈远,然后他还举例子,说元朝有个皇帝就是被人这么弄死的,然后到指示自己的子孙,说你们平时在宫中的时候,要耳朵天天听着街市上的声音,预先要作判断,晚上出来要夜观天象,然后平时在宫中要仔细的判断周围到底在发生什么事,这还不够,在每个宫门处要养几匹快马,在城门的四周要多备几套鞍鞯,一旦听到动静不对立即要逃走,不能喝酒,午后要少吃饭。

朱元璋用这套话留给了他的子孙,从某种角度上说,你看了这段话你不觉得可悲吗?一个皇帝,一个掌握着所有人生杀大权的人,他其实终生都活在恐惧当中,他终生都活在和所有人的战争当中,没有一刻停歇。

所以我们穿越一千多年的迷雾,再去看着赵构这个人,如果我现在能看着他,我觉得我会发出一种情绪,它的名字叫悲悯。

在传统社会的那种权力结构当中,其实没有任何人有选择,不管他在历史上留下的名声是好是坏,是昏君还是明君,是忠臣还是奸臣,实际上他都没得选,或者说选择的余地非常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