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家庭和事業的平衡,無解,怎麼辦?

一大早就收到一位女性朋友的來信:老師,我該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呢?


她的具體情況是這樣的:孩子半歲,因為沒有母乳,所以她需要去賺奶粉的錢。孩子他爸老主要承擔家裡的車貸房貸,壓力也比較大,所以,她需要一起工作賺奶粉錢。


家裡的婆婆倒是樂意幫忙帶孩子,但身體不太好,每次帶完孩子呢,就經常會說腰疼。她覺得面對婆婆這樣的情況有愧疚感,又想自己帶孩子。


一時間也沒辦法去換一份又能賺錢又能照顧家裡的工作。但確實分身乏術,不知道該怎麼辦?


想要家庭和事業的平衡,無解,怎麼辦?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了許久,這是一個複雜問題,並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解決的。


我的主業是情感諮詢,並不是職業生涯規劃師,也不是財富教練,所以我並沒有辦法給到很完美的建議。


但我還是忍不住跟她說了一些我認為的可能當下可以幫到她的方法,比如,做微商,做直銷等等,似乎可以賺錢且平衡家裡的方法,但因為我自己沒做過,所以只是單純提供思路而已。


我最推崇的當然還是堅持學習投資大腦這件事,雖然這件事情沒辦法立馬見效,但是至少可以在未來為她增加一些就業可能性。但很顯然,這些都並不是她想要的答案。


這件事情也讓我有了一個很深的思考,如果有人下一次碰到這樣類似的情況,我該怎麼引導呢?


同時,我也有一個疑問:人生真的沒有彩排嗎?我們總是希望在碰到事情的時候,想辦法去解決,那有沒有另一種可能:我們在事情來臨之前,提前準備好能力和方法呢?


就今天上述的案例,如果是你,你能做哪些改變和調整呢? 我將給到如下3個建議,也就是一個人突破困境的3大法寶:轉變思維,調整情緒,馬上行動。


想要家庭和事業的平衡,無解,怎麼辦?

一、思維上的轉變-學會開口求幫助。

回憶下, 你身邊會不會有這樣一類人?他們總是覺得別人很忙很累,不好意思麻煩別人,所以他們扛了很多活,但終於有一天他們受不了了,爆發了...


或許這裡面的他們,包括你。人生當中可能有這樣的一個誤區:對別人的開口,是不好的。

很多人在銷售水平一直上不去,也是卡在這了,因為在他們的認知裡找別人開口是索取。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認知呢?


這就回到了原生家庭曾經父母不斷跟孩子互動的語言模式:任何事情都要自己做,不要總想著靠別人。別人都那麼忙了,你沒點眼力見麼,還去打擾他們。你看不到爸媽這麼辛苦賺錢嗎,你就不能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嗎?


等等類似這樣的話語,在孩子的心中種下了一個種子:任何事情我要靠自己,我不能麻煩別人,否則我就是個累贅。


那些話,或許真的只是當下父母所能表達的情緒而已,並不是他們的真實本意,但她們的話都被深深的被烙印在孩子的心中。如果沒有經過刻意覺察練習調整,一般人很難走出這樣的思維困境。


所以每次看到在來訪者的描述自己經歷的時候,看到他們承擔了很多原本她們所不能承擔的東西,我真的很心疼他們,但我知道這是內在功課,需要她們自己去面對。


當一個人自己還沒有覺察,內在力量還沒有恢復的時候,我能做的就是先去引她們進行思維的轉變。


我們需要重新回到小時候的自己,那個想要什麼就去開口的自己,開始重塑自己的認知:向別人開口是正常的,被別人拒絕也是正常的,但開口仍是我們的權利。如果不開口,就只會把自己累垮。或許,別人也等著你開口呢?


想要家庭和事業的平衡,無解,怎麼辦?

二、與情緒和解是你開始轉變的隱形力量。

當一個人處在情緒之中,它的所爆發出來的能量和動力是不可估量的。 當然,前提是要用好這股能量,比如化悲憤為食慾的方式,在我和情緒和解之前我曾用過,當然我並不建議你這麼做。


那面對悲傷和憤怒,我們該怎麼做呢,如何把它們轉為滋養我們的能量呢?


最重要的第一步是對情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情緒並不存在好壞之分。


有人的覺得悲傷不好。但如果有親人逝世,一個人一滴眼淚沒流,你會不會有點擔心他呢?在這個情況下,如果他願意悲傷,願意釋放情緒,是不是就是一件好事呢?


悲傷它意味著這個人是一個深情的人,他的情感是流動的。


這個時候,除了看到親人的離開,感受悲傷,背後的真相是我們與對方的情感鏈接很深,這一份悲傷就會藏在我們的心裡,激勵這我們一定要活好自己,把對方想要的幸福一起活出來。此刻悲傷的力量就被轉化了。


憤怒也是一樣,有些人覺得憤怒就是脾氣不好,不好相處。請你試想下,你見過從未發火的人嗎?


每個人多少都是有脾氣的。這個憤怒又哪些積極面呢?


憤怒,通常意味著自己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或者自己希望對方有所改變。


舉例:我跟你說了很多次,你怎麼還是不聽,被你氣死了。 這裡面的需求是被尊重,希望我的話能夠被你放到心裡,同時希望對方改變。


這裡的真相又是什麼呢?這背後藏著愛和尋求和解的鏈接。


請你去觀察下身邊周圍的婚姻?到底是天天吵架的離婚多,還是悶不吭聲冷戰的離婚多?


願意吵願意鬧,意味著雙方 還有期待。 當雙方悶不吭聲的時候,也就是心灰意冷的狀態,那這段婚姻就走到了終點。


在這裡分享一個我自己處理情緒的百試百靈的小妙招: 給自己準備一個小本子,起名叫樹洞或你自己喜歡的名字。每次有有任何情緒,都可以把它寫下來,什麼都不要管,就寫下你的感受就好。

比如我現在很憤怒,我覺得我當初瞎了眼了等等之類的話,我恨不得揍他。


記錄下所有那個當下你的想法,哪怕是你覺得內心當中的陰暗的部分,這都沒關係。這個本子她會無條件地包容接納你的一切。


當你試著去寫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的情緒慢慢緩和了,你想要的答案自然而然就出現了,我總是這麼做的,而且屢試不爽。


想要家庭和事業的平衡,無解,怎麼辦?

三、學習和行動讓你的改變有跡可循。

我自己也是家庭事業兩邊忙,所以我很清楚,當我們工作累的時候,想要休息的時候可能真的只想靜靜地躺著,刷刷抖音,看看電視劇。


這麼做它其實並無好壞對錯之分,只是當下我們選擇放鬆的一個方式罷了,很長一段時間,我也是這麼做的。


但有一天,我看到一個手機耗時數據報告嚇到了,一天用手機的時間超過10個小時。


這下子給了我一個警鐘,也就是說,除去睡覺吃飯,用10小時來算,再除去上班時間,我所有的空餘時間都給了手機。這就非常可怕了:我的世界裡除了除了睡覺,工作就是手機。


做了深刻的反思,知道這不是我想要的未來,於是才開始有了行為上的一個轉變。


有個眾所周知的數學公式:1.01的365次方等於37.8。 我們去想象從1到37.8 的這個轉變,會覺得很困難,很遙遠,但真正要做的其實只是每天進步0.01而已。


不妨用數學公式來一起做一個推算:每小時60分鐘,一天24小時也就是1440分鐘,1%的時間是14.4分鐘,也就是說,如果每天積累15分鐘的學習和行動的時間,一年之後的蛻變就會是驚人的。


這次疫情中,在網上看到很多人開始思考:如果我沒有工作了能做什麼?從這個角度來分析,疫情是一件好事,讓更多人的開始學會居安思危。當我們不給自己留退路的時候,你就一定會全力以赴不是嗎?


這裡說的學習和行動,沒有絕對的唯一標準,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去做調整。


我見過一個98年的妹妹,家裡5個姐妹,遭遇了家庭變故之後,她輟學開始一天打4份工給家裡補貼家用。


18歲的時候,替父親還了債款,20歲的時候,給自己買了第一輛車,現在開始準備成人自考,想要圓自己的大學夢。


通過這個故事,我想表達的是:如果真的一個人很缺錢,她是一定會找到各種方法去賺錢的。與其坐在哪裡苦惱,我到底該如何去平衡,還不如想辦法把能做的事先做好。


想要家庭和事業的平衡,無解,怎麼辦?

以上呢,就是我分享的三大法寶,希望能給你帶來一些啟發。


想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最好的就是儘可能在還沒開始之前,就做好充分的準備。


任何一件問題的解決,當我們沒有能力的時候,是否可以選擇拉長戰線,用未來的眼光來看待這個問題呢?


我們的能力和問題是匹配的,當我們的內在力量足夠強大的時候,我們的問題也會越累越少。


當我們總是想要立馬解決問題,那不妨換個角度思考,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哪些能力?從中這個點出發,你就能找到突破口。


我是愛麗莎,最懂你的親密關係導師。 我在這裡與你分享愛的感悟與智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