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山東”之逯家嶺-齊長城-臥雲鋪穿越攻略

浩浩蕩蕩,三人行徒步山東戶外一行百餘人,於5月4日奔赴萊蕪深山崖上古村落-逯家嶺,尋幽訪古逯家嶺崖上石屋,迎著七八級陣風,徒步穿越5公里許的齊長城遺蹟,涉險摩雲山、臥龍山,征服霹靂尖,回探臥雲鋪。徒步里程雖不足9公里,但線路跌宕起伏,四野七彩梯田、連綿群山盡入眼簾,讓人心緒萬千。

“徒步山東”之逯家嶺-齊長城-臥雲鋪穿越攻略

晨7點鐘於濟南兒童醫院門前出發,9點40到達目的地-濟南市萊蕪區茶業口鎮逯家嶺村。雖然耗在路上的時間有點長,但一路浸淫在沿途秀麗的都市園林風光、綠意荏苒的山野風光中,心已醉了七八分。

徒步第一程:參觀逯家嶺

逯家嶺是山東省著名的崖上古村落,山東省“鄉村記憶”的典範。通往逯家嶺村的山路坡陡急彎多,沒有山地駕車經驗的新手,慎行。很佩服司機,50多人的豪華大巴,司機駕駛得駕輕就熟,尤其是一些急彎道,坐在車上,作為乘客,手心都捏出汗來,可司機卻遊刃有餘,神態自若。也虧得我們來得早,如果晚到的話,沿途眾多的小車來回穿花,難免會出現陡坡起步,對手動擋的大巴車來說,簡直是一大折磨。

“徒步山東”之逯家嶺-齊長城-臥雲鋪穿越攻略

位於齊長城風門道關下的逯家嶺,被人們稱為崖上的村落,因為整個村莊都建在海拔620餘米的石崖上。村子東南幾十裡外還有古“長勺之戰”遺址。西頭與逯家嶺隔著一條深長狹谷的霹靂頂,就是萊蕪、章丘和博山的三界碑。古街、老樹、石頭房、石雕工藝、土爐砂鍋燉雞、文革時的標語近年吸引著一撥又一撥人,前來探奇獵險。登上齊長城,透過柏樹叢和潔白的花海,回望村子所處的地貌,類似於秦嶺腳下的白鹿原,都是臺塬地貌。唯一不同的是白鹿原屬於關中的黃土臺塬,而逯家嶺屬於石灰石質的高山石塬。塬體以石頭結構為主,石頭間隙有薄薄的泥土,因此,這兒的塬體堅固,不易發生泥石流之類的地質災害。

逯家嶺地勢狹長,村落依山而築,其它三面都是懸崖。這樣的地勢利於防守,逯家嶺雖然自然資源極其匱乏,但古代一直是兵家必爭之戰略要地。村北山嶺上東北-西北走向的齊長城可見一斑。在沒有通公路的舊時代,這兒的村民想出個村,見識文明世界,要翻越連綿的溝壑,日子過得有多艱辛,可想而知。這裡的人當時築房,都是就地取材,以取之不盡的石頭為建築材料,建造的石屋堅固、結實,屋頂架上木樑,草泥糊頂,冬暖夏涼。村裡房屋結構比較完整的是逯家大院。

“徒步山東”之逯家嶺-齊長城-臥雲鋪穿越攻略

每戶人家的石屋捱得很近,石塬上少有阻擋,一年四季風比較大,古代深山林木茂盛,野獸多,匪患也可能猖獗,雖然塬上地勢比較開闊,但村民的房子建的很集中,衚衕狹窄,這也許是為了抱團取暖、互助便利吧。村裡的石碾、老宅、廢棄的石屋、牲畜圈舍、古槐、牆壁上文革時期的標語、狹長曲折的衚衕都成為遊人感興趣的話題。土爐砂鍋柴火燉雞,更成為遊人大口朵頤的鄉野美味。

村南頭有片柏樹林,位於懸崖峭壁之上。穿過林子,來到懸崖邊,是遠眺逯家嶺的絕好觀景臺。危崖之上有幾塊巨石,膽大者擺拍酷姿的好去處。遠處,一層層高山梯田,綠黃相間,分外養眼。

徒步第二程:齊長城穿越

蒼天很給力,給了我們此行一個陰天,卻又佈施了淡淡的雲朵,天高雲淡,風聲呼嘯,登山不怕曬,而是有點怕冷了。

10點五十左右,參觀完逯家嶺,沿著進村的路出了村子,向東北方向有條路,延伸向逯家嶺北頭的山峰。山坡上野草茂盛,山花盛開,山頂被茂密的柏樹簇擁,藏起了險峰的銳氣。坡越向上越陡峭,但對常登山的人來說,不是難事。峰頂為一層層岩石天然堆壘而成的,岩石錯落有致,很好攀登。11點20左右,大家已陸續登上山頂。山頂海拔825米,地勢平坦,上立齊長的界碑。向東,石築的齊長城沿山坡走勢,像巨龍,一路蜿蜒而下,直通風門道關。

“徒步山東”之逯家嶺-齊長城-臥雲鋪穿越攻略

石築的長城堅固結實,保持了比較完好的形態。這一段長城結構簡單,沒有發現烽火臺和敵樓。我在猜測,也許我們所在的山頂古時就肩負著烽火臺的重任。沿長城遺址向西而去,勁風怒號,吹得人站不穩,山樑上氣溫也低,雖然走得比較急,摸摸皮膚,居然冰涼涼的。長城北側山坡植有成片的槐樹林,林下野草蔥綠,樹上葉子鮮有萌發,也不見槐花的影子,想吃上這裡的槐花,估計要到六月份啦。

“徒步山東”之逯家嶺-齊長城-臥雲鋪穿越攻略

11點50,來到了風門道關。這裡是埡口,一條公路從這裡通過,連起了臥雲鋪、逯家嶺,也能通往淄博。埡口的齊長城遺址-風門道關段(2001年6月25日國務院公佈)的碑是淄博市人民政府立的。

“徒步山東”之逯家嶺-齊長城-臥雲鋪穿越攻略

很多自駕車輛都在這兒彙集,就近登上長城。有趣的是在這兒發現一位流浪漢,貌似對這長城也很感興趣。坐在這石碑旁,自我而孤獨卻又自信滿滿,全當我們非人類。很好奇,他是如何一路乞討於此的?

從風門道關向西,山勢變得更加陡峭。一連串的拔高,直至海拔835米的摩雲頂。這一段齊長城依著陡峭的山勢而築,萬丈危崖高懸,自成天然屏障,因此,古人在這兒也沒有太多人為的痕跡。然後,我們沿著齊長城遺址,一路向西南向下切,能看到一條十分明向的小路通向霹靂尖下面的埡口。


“徒步山東”之逯家嶺-齊長城-臥雲鋪穿越攻略

此峰頂為霹靂尖

很多人走到這個海拔768米的埡口已經體力不支,登頂霹靂尖的人少了很多。霹靂尖海拔834米,離埡口也就300餘米。然而,就這短短的幾百米,卻難倒了部分很少活外運動的遊人。一尖管三界,在古代,在這海拔839米的小山尖上,方向感稍有差池,可能就犯了偷越國界的重罪。而如今,不管你在這兒如何馳馬揚鞭,都跑不出大山東的掌心。霹靂尖主峰峰頂的“封神”石臺遺蹟,應是齊長城的烽火臺。

從埡口下到臥雲鋪的小道沒有分岔,不必擔心迷路,不過沿途亂石多,下腳要多注意。徒步里程3公里不到。下行,很節省體力,半小時就到了臥雲鋪村。

徒步第三程:參觀臥雲鋪村

臥雲鋪村位於萊蕪區北面,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曾有萊蕪最美古村落之稱,也是山東省首批傳統村落,山東省“鄉村記憶”工程文化遺產單位,平均海拔550米。古村東與淄博博山交接,東北與濟南的章丘接壤。由於地勢比較高,常年大部分時間被雲霧籠罩,像臥在雲海中一般,因之得名臥雲鋪。

村中有多座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是王、閆、張、劉、李、吳、蘇七姓氏村民的傑作。據傳,最早村人的宗族觀念比較強,沿襲著一姓一井一碾子的鄉約民規,七個姓氏各用各的水井和碾子。明朝永樂年間,原為河北棗強縣人的石匠王三慄,從旱災嚴重的故土逃難到此,相中了這塊近乎與世隔絕的山窩,王姓應為開村之祖,所以排在姓氏首位。作為石匠,讓人犯愁的石頭永遠是他眼中的珍寶。他就地取材,搭建了石屋,與家人在此休養生息。後來又陸續有劉姓家人來此避難,被他收留,及至後續又來了其他五姓人家。這兒沒有戰亂之擾,村民安居樂業,人丁興旺,石屋也越建越多,最終成就了這高山避護下的雲中村落。

“徒步山東”之逯家嶺-齊長城-臥雲鋪穿越攻略

臥雲鋪印象

村裡建築幾乎都原於石頭,石頭的房廁石頭的拱橋,石頭的街道石頭的殿龕,石頭的桌凳石頭的磨碾,石頭的碑碣石頭的井窯,還有石頭的缸臼石頭的豬槽馬廄……。因為受限於惡劣的山地地形,為了利用有限的空間,很多街道的牆拐角都被抹掉一塊,以增大轉角的空間,方便村人通行和物料運輸。整個村莊像一座乾淨整潔的袖珍石頭城堡,承載了一代又一代團結友愛的臥雲鋪人最美好純樸的鄉村記憶。

五一期間,前來參觀的遊人很多,火了這兒的農家樂和小商販。村民自產的花椒、玉米糝子、小米、雞蛋等農產品拿出來售賣,生意很搶手。攤點上居然還有臥雲鋪牌的礦泉水在售賣。山楂糖葫蘆、爆米花、炸鵪鶉蛋生意也很火爆。

“徒步山東”之逯家嶺-齊長城-臥雲鋪穿越攻略

站在齊長城上俯視山窩裡的臥雲鋪,被紫色的桐花點綴著,分外美麗

村口有口池塘,塘邊有幾株大柳樹,茁壯成長,很有些神樹的威望。抬頭望,我們剛剛征服過的一座座山頭隨著逶迤連綿的山脈環拱而立於臥雲鋪的上空,守護著這方風水寶地。

一座一村落,一個傳奇奮鬥的故事。善於生存的中國老百姓,在最貧瘠荒涼的地方,也能精彩地生存下來,他們生命之堅強,讓人喟嘆,讓人敬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