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破蒼穹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米格-25“狐蝠”戰機

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前夕,以色列地面監測站發現蘇軍的新型戰鬥機Mig-25頻繁出現在以色列領空執行偵察任務。以方果斷派出了美國F-4戰機(當時西方世界性能最為優越的戰鬥機)對其進行攔截,卻被Mig-25迅速甩開——這種飛機安裝的加力燃燒室可以在短時間內大幅度提高戰機的飛行速度。

面對這種情況,F-4駕駛員立即發射“響尾蛇”導彈試圖追擊,但讓他感到震驚的是以“響尾蛇”導彈的速度都沒能成功追上新式戰機。地面監測站取得的數據顯示,MIg-25在飛行時的最高速度達到了3.2馬赫,這驚動了整個西方世界。

刺破蒼穹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米格-25“狐蝠”戰機

西方軍事專家一直想不明白為什麼蘇聯人可以在科技水平相當的情況下製造出這種水平的戰鬥機,如果不是1976年有蘇聯飛行員駕駛Mig-25叛逃的話,他們恐怕會被一直矇在鼓裡。實際上蘇聯之所以費盡心思打造這款超高音速戰鬥機,是為了應對此前被美軍寄予厚望的XB-70“女武神”轟炸機。不過由於種種原因XB-70項目被取消了,Mig-25“Foxbat”卻最終成功服役,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了懸掛在西方人頭頂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劍”。

刺破蒼穹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米格-25“狐蝠”戰機

一、“女武神”陰影下的緊急研發

二戰結束之後,世界各國的火箭技術飛速發展,到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蘇等國都大規模裝備了彈道導彈。而這一現象也催生了“要導彈不要飛機”的導彈優越論,這一理論在軍事領域有著大量擁躉,蘇聯受到影響最甚——赫魯曉夫本人也認為彈道導彈和超音速戰機在職能上高度重合,不過前者的成本要低很多。這種風潮導致當時蘇聯的航空飛機研發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停滯不前。而另外一個超級大國美國的軍方人士雖然也受到這一理論的影響,但一直以來對超音速轟炸機的追求使得他們並沒有停止先進戰機的研發。

刺破蒼穹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米格-25“狐蝠”戰機

當蘇聯得知美軍在研發XB-70和SR-71兩種最高速度超過3馬赫戰機的消息後,立即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當時蘇軍最先進的截擊機在這種速度下也毫無辦法,一旦XB-70研發成功,將會讓蘇聯時刻處於危險之下。1958年,在航空工業部長傑明捷夫的支持下,米高揚科技局開始了對新式高空截擊機的研發,並於5年後試飛成功。在研發的過程中,設計人員十分謹慎,為了測試新式的R15-300渦輪噴氣發動機,他們甚至專門準備了由Mig-21改裝而來的測試飛機並進行多次試飛確保萬無一失。1964年3月到9月之間,一共有三架Mig-25試飛成功,並打破了多項世界紀錄。

刺破蒼穹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米格-25“狐蝠”戰機

這種截擊機在誕生之初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西方軍事專家一度以為蘇聯在大型鈦合金部件的加工技術有了重大突破才讓Mig-25的機身可以承受3.2馬赫高速帶來了300度高溫。不過在美軍分析了從蘇聯叛逃的那架飛機之後發現,Mig-25的整個技術性能並沒有西方想象得那麼先進:機身的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由不鏽鋼打造的,在雷達系統上甚至使用了早已經過時的零件,甚至由於超過二十噸的重量導致轉彎半徑巨大而被西方稱為“直線戰鬥機”。雖然難以轉彎確實是個硬傷,但是也使Mig-25戰機的機身強度很高——後來的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試圖通過用坦克碾壓的方式銷燬被擊落的米格機身,結果直接順著機翼開了上去。無論如何,僅從結果來看,Mig-25成功達到了設計要求,在擔當高空截擊機時展現出了十分強大的性能。

刺破蒼穹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米格-25“狐蝠”戰機

二、Mig-25十分先進的氣動佈局

Mig-25採用的氣動佈局與之前的幾種米格系列戰機完全不同,是由米高揚設計局與蘇聯空氣動力學研究院共同研究得出的“智慧結晶”。Mig-25“Foxbat”是現代噴氣式戰鬥機中第一種使用雙垂尾佈局的機型,全機採取了水平尾翼,機翼的後掠角角度為42度。62平方米的機翼面積可以讓Mig-25得以在兩萬米的高空執行巡航飛行任務;這種飛機的展弦比較小,為3.2,而這種小展弦比和42度的中等後掠角可以保證機翼的剛度;在設計之初,機翼並沒有設計下反角(即水品面和機翼基準面的夾角),不過在隨後的測試中設計人員發現機翼存在嚴重的上反效應,於是改加了5度的下反角。

刺破蒼穹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米格-25“狐蝠”戰機

在最初的佈局之中,為了保證航向的穩定性Mig-25採用了尾部腹鰭和雙垂尾的設計,但是在試飛中發現這樣的結構有可能對飛機的著陸產生不利影響,後來經過多次測試修改了垂尾和尾鰭的面積才克服了這一問題;而在進氣管方面,Mig-25使用了矩形二元進氣管,這也是米格系列飛機中第一種使用兩側進氣管的機型,但是會出現在條件較差跑道起降時吸入雜物的問題,這個問題直到現在也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除了這些微小問題之外,Mig-25在測試和服役階段都曾出現過嚴重故障導致機毀人亡的慘劇。

刺破蒼穹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米格-25“狐蝠”戰機

1967年10月,蘇軍首席試飛員在一次飛行測試中因為副翼過度扭轉時飛機出現了副翼反操作現象,導致飛機瞬間向期待方向的反方向快速反轉,最終墜毀,在這一事件發生後設計人員規定飛行員在高速飛行時僅使用差動平尾進行操作,但這樣的規定也讓飛行員遇到了新的問題:平尾安裝位置不當導致在一些極端飛行狀態中助力器的功率不足;1973年10月,在Mig-25已經投入量產並正式服役了將近四年之後,又出現了墜機事件——駕駛員在低速飛行時觸發了小概率發生的翼面氣動突變,導致尾翼在氣流壓迫下無法還原,使得飛機陷入了軸向翻滾,而因為當時較低的飛行高度(1500m),駕駛員沒有充足時間進行調整,最終飛身碎骨。經過研究之後,軍方花費將近一年的時間調整了Mig-25的轉軸,成功解決了飛機在低空低速情況下小概率失穩的問題。

刺破蒼穹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米格-25“狐蝠”戰機

在空機時,Mig-25的最高時速可以達到3.2馬赫,但當滿載半噸導彈時速度會降到3馬赫以下。測試人員發現,全速飛行很容易損害飛機的發動機,除此之外這種飛機維持最高速飛行速度的時間長短取決於機內儲存的冷卻劑容量,但是冷卻劑會擠佔燃油的攜帶量,這也就意味著最高時速的維持時間和續航時間不可得兼。在實戰中,軍方對Mig-25的各方面承載量都有嚴格要求,因為曾經出現過重量較大導致機體出現不可逆形變的情況。這一現象被認為是氣動原因,而不是機體在設計上的強度原因。

刺破蒼穹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米格-25“狐蝠”戰機

三、多種機載導彈帶來強大火力

作為專門截擊入侵敵機以保護己方重要樞紐的截擊機,Mig-25裝備了Mertch-A陣列雷達和Mig-RP-25雷達這樣高性能的雷達系統以及多枚威力巨大的空對空導彈——包括R-23中距離空對空導彈、R-40RT導彈、R-60短程空對空導彈以及AA-9短程導彈等多種可以給敵方飛機帶來很大戰略威脅的先進武器。在1976年發生飛行員叛逃事件之後,為了避免洩密,蘇聯在隨後的機型中安裝了RP-25M “Sapfir”連續波體制雷達,並在機鼻部位安裝了TP-26跟蹤系統以達到45km的目標搜索範圍。

刺破蒼穹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米格-25“狐蝠”戰機

而Mig-25最具代表性的機載武器就是AA-9“阿莫斯”空對空導彈,這一武器在隨後的Mig-31中也得到了普遍使用。該型號導彈即使是在今天也是十分優秀的,它採用多功能雷達導引,打擊範圍極大(兼具下視、下射能力),既可以攻擊敵方低空飛行的巡航導彈,也可以對敵方入侵的戰略轟炸機(假想敵XB-70)造成致命打擊。與同時期美軍的AIM-54A導彈相比,這種導彈的重量更大,機動性也要更好,最主要的是它的最大射程可達120km。

刺破蒼穹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米格-25“狐蝠”戰機

在實戰之中,Mig-25堅固結實的機身和可以隨時起飛並迅速到達指定位置、指定高度對敵機展開攔截的特點起到了很大作用。憑藉這些優點,出口至伊拉克的Mig-25得以在服役二十多年後還在伊軍“稀碎”的防空體系中擊落美國的F-18戰機,這也是伊拉克戰爭中伊軍擊落的唯一一架美軍戰鬥機。Mig-25可以以低於兩倍音速的速度繞過北約機群,在不與預警機顫抖的情況下找到機會,在30km之外使用機載的空對空導彈進行打擊。

刺破蒼穹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米格-25“狐蝠”戰機

總體來說,Mig-25是一款性能十分優越的飛機,其全鋼打造的機身和逆天的動力系統是史上絕無僅有的,是蘇聯唯一一款可以高速截擊美軍“黑鳥”偵察機的戰機。在當時蘇聯掌握的技術並不高端的情況下,設計人員通過簡單粗暴的方式達到了想要的效果,它也因此成為了能夠真正代表蘇聯的戰鬥機之一。雖然Mig-25有著缺陷與不足,但是它的誕生讓我們看到那一代人的艱苦條件下的堅韌與不屈,也讓西方社會感受到了真正的威脅。Mig-25代表了蘇聯戰鬥機的最高水平,它的故事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投身軍工事業,為現代戰鬥機的發展作出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