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商、卜蜂蓮花紛紛閉店,這個“鍋”疫情不背

疫情是商業變化的催化劑,並非其化學反應的助燃劑!

疫情之後,黃沙四起,鄭州商業戰場上又開啟了新一輪的洗牌期。

近兩天,鄭州大商新瑪特中原新城店與卜蜂蓮花農業路店幾乎在同一時期官宣閉店。在鄭州十多年的零售市場黯然離場,不禁讓人扼腕嘆息。

鄭州大商、卜蜂蓮花紛紛閉店,這個“鍋”疫情不背

而背後原因幾何?

疫情,自然是繞不開的話題。

一季度我國GDP同比去年同期下降6.8%,疫情衝擊之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不少企業、行業經營發展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

近期,為復甦經濟,鄭州也加入了發放電子消費券以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大軍中,雖取得一定成效,但這並不可扭轉某些企業的經營頹勢。

疫情是一面“照妖鏡”,總會將那些“外強中乾”的企業原形畢露。

可能有人會把企業的破產倒閉歸咎為疫情之困,但這似乎值得商榷。因為早在疫情到來之前就已有成百上千家企業奄奄一息,比如鄭州此前威風凜凜的各大傳統百貨商場在時尚購物中心盛行的當下,也即將消逝殆盡!

而對新瑪特中原新城店與卜蜂蓮花農業路店的關閉,疫情只是它們走向死亡的表面原因,並非根本原因。即便沒有疫情發生,也已瀕臨破產倒閉的邊緣。

|新瑪特中原新城店閉店

|持續虧損,交不起房租

4月30日,鄭州大商新瑪特中原新城店正式宣佈閉店,“空降”的一紙公告讓店內工作人員及各大商戶如聞驚雷。當日,店前人群聚集討要說法,並在鄭州商業圈掀起了一場風波!

鄭州大商、卜蜂蓮花紛紛閉店,這個“鍋”疫情不背

而此前,於2015年開業的中原新城店可是大商集團首個國內超10萬平米百貨店,是大商從傳統百貨店向購物中心化升級的樣板。短短五年時間,便從“高光”時刻墜入黑暗深淵。

據悉,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查得,3月30日鄭州新瑪特與鄭州元龍房地產開發公司(為鄭州新瑪特中原新城開發商)的房屋租賃合同糾紛二審民事判決書,鄭州新瑪特拖欠房屋租金2020.2萬元及違約金800多萬元

鄭州大商、卜蜂蓮花紛紛閉店,這個“鍋”疫情不背

鄭州大商、卜蜂蓮花紛紛閉店,這個“鍋”疫情不背

付不起房租,只能逾期違約,此時閉店止損雖迫不得已,但也是最好的選擇。

然而此前,大商鄭州已關閉了兩家店:3月31日悄無聲息地關閉富田太陽城店(超市);4月10日關掉新瑪特金博大店。其中,金博大店從去年轉型開業到關閉僅僅運營了4個月!

也就是說,大商鄭州在一個月內關了3店,而這背後自然要折射到其營運方面。

根據大商財報顯示,中原新城店在2017—2019財年營業收入分別為為1.05億元、9241萬元、8297.8萬元營收已連續三年持續下滑

此外,大商在鄭州地區2019年累計虧損約2億元,其中金博大店面虧損尤為嚴重,超過一億元。中原新城店開業至今,五年時間累計虧損近2億元。

另由中國裁判文書網可查得,大商鄭州均涉及富田太陽城店、金博大店等相關糾紛判決書,僅在鄭州地區涉及買賣合同、勞工、侵害其他著作權等糾紛判決書達1300多份!

這背後又意味著什麼呢?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疫情期間鄭州商超出現的“天價白菜”,並被鄭州市監管局作出50萬元的行政處罰。

鄭州大商、卜蜂蓮花紛紛閉店,這個“鍋”疫情不背

大商鄭州超市“偷雞不成蝕把米”的背後,早已透露出其內在的“乾涸與飢渴”!

|卜蜂蓮花農業路店關閉

|水土不服,必生頑疾

在大商鄭州中原新城店宣告閉店之前,鄭州卜蜂蓮花農業路店在4月29日宣佈正式閉店。後者與前者做法如出一轍,突如其來的閉店通告讓員工措手不及!

鄭州大商、卜蜂蓮花紛紛閉店,這個“鍋”疫情不背

稍有不同的是,卜蜂蓮花在正式通告閉店之前將員工矇在鼓裡召開全體員工會議,並進行“離職談判”。

其內部相關人士表示,卜蜂蓮花農業路店關閉的原因是房東要對業態進行調整,提前解約,超市無法繼續運營。

於2004年進入鄭州的卜蜂蓮花農業路店,經營15年之久的老店壽終正寢!那麼,另一家鄭州卜蜂蓮花紫荊山路店還能多久呢?

鄭州大商、卜蜂蓮花紛紛閉店,這個“鍋”疫情不背

據悉,卜蜂蓮花是泰國正大集團旗下連鎖超市,自1997年6月第一家商店在上海浦東開張以來,在中國已開設上百家門店。超市最初為“易初蓮花”,於2007年4月後陸續更名為“卜蜂蓮花”。

在2013年10月,卜蜂蓮花將位於北京、上海等地36家門店出售給物美商業,但未達成交易。

其實早在幾年前,外資零售商在中國市場日子普遍不好過。隨著本土電商、新零售發展,以及物美、蘇寧、永輝、華潤等零售企業的日益崛起,外資零售企業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少,於是紛紛撤出中國市場。

激烈競爭下,卜蜂蓮花雖曾進行嘗試,與支付寶、京東、天貓、美團等巨頭合作,但為時已晚,並不能挽回每況愈下局面。

那麼,若外資零售僅將原有的商業模式複製到中國市場,不知靈活轉變來應對市場變化,雖獲一時之利,但久而久之,商業“水土不服”的症狀就會愈發凸顯,落幕退場則是必然結果。

疫情等外界影響因素只是表象,若不能抓住並解決企業自身的根本問題,那麼當危機到來之日,便是遺憾離場之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