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会|“紫石”灼灼抗战魂

地名大会|“紫石”灼灼抗战魂

现珍藏于海安博物馆的“紫石县图”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月)——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在“淮左名邑”——泰县境内曾存在过紫石县,她与苏中人民抗日历史紧密相连,承载着如今白米、曲塘、海安一带人民抗日记忆。由于紫石县前后存在的时间只有5年,再加上她是抗日民主政权组建的政权,所以,尽管她在当时风靡一时,但如今知道的人已越来越少,即使知道的,也是片鳞只爪。另外,因为1948年3月设立海安县的时候,同时撤销紫石县,所以有人把紫石县等同于海安县以及后来的海安市,其实两者的区别还是挺大的。且不谈行政区划、面积、人口之差异,就比如说,海安的雅周、曲塘南部等,从来没有属于过紫石县。


“江苏省域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政区图(民国四年)”“江苏省域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时期政区图(民国三十七年)”只有泰县(今泰州市姜堰区),没有紫石县。建政前的泰县,含现高港区、江都区的局部,海安市的大部,海陵区和姜堰区的全部。东西最长距离为218华里,从现属江都区的樊川镇一直向东,直达黄海之滨;南北最长距离为120华里。全县辖10个区272个乡镇,堪称地域广阔,人口众多。


地名大会|“紫石”灼灼抗战魂

地名大会|“紫石”灼灼抗战魂


据史料记载,紫石县的前身为“海曲白河北办事处”(简称“泰北办事处”)“海”即海安,“曲”即曲塘,“白”即白米,“河”即老通扬运河,又称运盐河。


“泰北办事处”是抗战时期民主政权行政区之一,隶属于泰县抗日民主政府。泰县抗日民主政府于1940年10月在海安镇成立,第一任县长为惠浴宇,1941年7月成立“泰北办事处”,主任为魏翘南,同年10月,“泰北办事处”从泰县析出,建成独立行政区,直属苏中行政公署。


1943年1月,“泰北办事处”撤销,设立紫石县,所辖范围南以栟茶河,通扬运河(老)为界,北至富安,东抵李堡,西达白米,即民国泰县第六、第七、第八区大部分地区。紫石县第一任县长为李俊民,兼任“联抗”(全称为“苏鲁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直属纵队、鲁苏战区苏北游击指挥部第三纵队司令部”)副司令,副县长为魏翘南,下设秘书、民政、教育、司法科和财经局。为便于“联抗”的迂回作战,苏中行署和苏中军分区将通榆公路以东的李堡、海富两区划为“联抗”防区。之所以将“泰北办事处”更名为紫石县,而没有直接更名为海安县,得从1938年9月新四军东进说起。


地名大会|“紫石”灼灼抗战魂

苏中四专署行政区划示意图(1943年1月)

地名大会|“紫石”灼灼抗战魂

苏皖九署行政区划示意图(1948年3月)


1938年2月,受中共中央委托,周恩来到皖南和新四军军部领导人叶挺、项英等人一起商定“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战略方针,这与即将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六届六次全会之精神——“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极其吻合。


1938年9月,由管文蔚领导的丹阳游击纵队改编成新四军挺进纵队,第二支队北渡长江,驻扎在离泰州城(时为泰县县城,现在为海陵区)不远的江都嘶马、大桥一带。之后第三、第四支队一部陆续渡江,和先期渡江的第二支队建成新四军北上的桥头阵地。1939年10月,由叶飞率领的新四军第四团和管文蔚率领的部队在扬中八桥会师,合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


地名大会|“紫石”灼灼抗战魂

新四军东进北上示意图(1938年5月-1939年10月)


“挺纵”进驻的嘶马、大桥一带是“二李”防区(李明扬、李长江),经过陈毅同志的统战,李明扬同意将以嘶马、大桥和吴家桥为中心的长15km、宽10km的地区作为“挺纵”的活动范围,可是由于日本人重兵扫荡,“挺纵”不得不北撤郭村进行休整。郭村距离泰州城很近,新四军又没有走的迹象,引起“二李”不满和不安,加上江苏省主席韩德勤的挑拨离间,“郭村战斗”打响。


地名大会|“紫石”灼灼抗战魂


“郭村战斗”胜利之后,陈毅同志继续执行“联李、孤韩、击敌”的统战方针,主动让出郭村,并借道泰州,直插黄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主力再度北上,和“挺纵”一起拿下黄桥,成立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新四军进驻黄桥之后,韩德勤视为心腹大患,派两路大军进行围剿,先后发生了营溪战斗、姜堰战斗和黄桥决战。


地名大会|“紫石”灼灼抗战魂

“郭村战斗”指挥部旧址


姜堰战斗前后,一位叫韩国钧的元老耆宿成为我党我军的重点统战对象。


地名大会|“紫石”灼灼抗战魂

韩国钧雕塑


韩国钧(1857—1942),字紫石,亦字止石,晚号止叟。清末举人,江苏泰县海安镇人(现属海安市),曾任江苏省省长、江苏督军等要职。因为人耿直正派,不容于当时的官场,曾两度辞职退居。1925年辞官返里,仍热心社会事业,主持编订皇皇巨著《海陵丛刻》。抗日战争爆发后,韩国钧义无反顾的投身抗日洪流,他积极主张“化除党见,一致御外”, 力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40年11月,被推为苏北参政会名誉参议长。韩国钧在家乡威望极高,社会各界尊称其为“紫老”。


陈毅到达苏北之后,选择统战的第一个中间势力代表人物就是“紫老”。


地名大会|“紫石”灼灼抗战魂

地名大会|“紫石”灼灼抗战魂


1940年9月,姜堰战斗之后,陈毅第一次到海安拜访“紫老”,二人政治主张相近,均精通诗文,自然相见恨晚、相谈甚契,二人互赠对联,一时传为佳话。陈毅赠“紫老”的对联为:“杖国抗敌,古之遗德;乡居问政,华夏有人。”“紫老”送给陈毅的对联是:“注述六家胸有甲;立功万里胆包身。”陈毅尊称韩国钧为“紫老”,韩国钧尊称陈毅为“四将军”。从此,在韩德勤与陈毅之间,“紫老”充当了中间人,且感情倾向于陈毅。1940年9月,“紫老”受陈毅之托,赴兴化面呈韩德勤,恳请韩德勤出席在姜堰曲江楼召开的“八县军民代表会议”,将国共合作抗日落到实处,结果韩德勤提出“新四军让出姜堰、退回江南”的无理要求,令时年83岁的“紫老”大失所望,在路过兴化茅山景德禅寺时即兴赋诗一首:

《登茅山景德禅寺》

离乡避乱登山楼,敌践河山实可忧。

默默蒋圌江畔泣,滔滔江河水咽流。

联盟抗日堪称范,分道扬镳自掘丘。

同室操戈仇者快,昭阳拟赴嘱回头。


“紫老”对国共合作的名存实亡忧心忡忡,对铁蹄下的苦难百姓极度同情,对破碎的祖国山河无比痛心,可他一个耄耋老人,又能有何作为呢?


地名大会|“紫石”灼灼抗战魂

紫石县时期的租约


1941年,海安镇再度沦陷,“紫老”为了保持名节就避居徐庄乡下,日伪尾随而至。鉴于“紫老”的社会声望,特别是“紫老”曾于1905年赴日考察90天,日本人就死命力劝“紫老”出任伪江苏省长,“紫老”严词拒绝:“老朽是中国人,宁死不当一天亡国奴!”,日伪无计可施,就把他软禁在徐庄,并派兵监视居住。次年1月23日,“紫老”忧愤成疾,溘然长逝。


韩国钧逝世之后,社会各界不顾日伪阻拦,举行了各种纪念活动,因为“泰北办事处”是韩国钧出生和死亡的地方,紫石县便应运而生。


地名大会|“紫石”灼灼抗战魂

作者:钱俊,泰州市姜堰区史志办副主任,南京大学自考法律专业毕业。

长按下图二维码,阅读最新“方志江苏”文章

地名大会|“紫石”灼灼抗战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