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氐之亂:為何氐人在蜀地的叛亂,沒像西北齊萬年叛亂那般被平定

西晉王朝的分崩離析過程中,最早割據天下的並非覆滅西晉的匈奴政權,而是在蜀地建立的氐人政權,史稱成漢。成漢的建立者為巴氐,是氐人的一支,在西北氐人齊萬年叛亂之際,為躲避西北戰亂逃往巴蜀之地,進而在蜀地建立了五胡十六國時期的第一個胡族政權。

巴氐之亂:為何氐人在蜀地的叛亂,沒像西北齊萬年叛亂那般被平定

成漢政權示意圖


值得去探究的是,相較於西北氐人齊萬年叛亂,雖然前期一度掌控了雍、涼等地,但最終還是被西晉平定。而相比氐人當中自西北逃亡到蜀地的巴氐部族,以初期較為弱勢的基礎,最終能建立了氐人政權。

那麼,為何巴氐能在蜀地最終建立了存續數十年的胡族政權,沒像西北氐人齊萬年叛亂那般被西晉王朝平定?

巴氐之亂:為何氐人在蜀地的叛亂,沒像西北齊萬年叛亂那般被平定

直接原因:蜀地趙廞、羅尚等無力鎮壓氐人反叛

從最直接的角度來看,蜀地晉兵無力平亂,是巴氐最終建立成漢政權的重要原因。從巴氐人李特、李雄開創成漢政權的過程來看,其實數次直接交鋒過程中,暴露出了蜀地晉兵的積弱。

李特兄弟流亡到蜀地,依附益州刺史趙廞[xīn],趙廞有心謀反,殺掉前來接替他的耿騰後,派遣李特的弟弟李庠[xiáng]鎮守北方入蜀的通道。但由於擔心李庠勢大反叛,便派人殺掉李庠。李特兄弟便離開了趙廞,回到了綿竹。

不久之後,李特率領流民趁機擊潰了趙廞派來鎮守北道的部將,又趁勢攻打趙廞駐紮的成都城。趙廞得知李特的兵馬即將到來,甚至沒有交戰就逃走,最終被隨從所殺。由此來看,當時西晉在蜀地的州鎮勢力,在面對李特的流民進犯時,抵抗能力極低。

等到原先的梁州刺史羅尚,前往成都出任益州刺史後,朝廷下令讓蜀地流民返回西北,諸多流民為了不離開蜀地,便紛紛投奔李特。這引起了廣漢太守辛冉等人的忌憚,於是發兵數萬偷襲李特營地。結果,前去攻打李特的軍隊大敗,更多蜀地流民前往投奔李特。

太安元年,河間王司馬顒派衙博、張徵,益州刺史羅尚派遣張龜,三路並進討伐李特。李特派李蕩、李雄擊潰衙博,自己率軍擊敗張龜。之後,李特自稱“益州牧、都督梁、益二州諸軍事、大將軍、大都督”,改年號為建初,勢力更加壯大。

巴氐之亂:為何氐人在蜀地的叛亂,沒像西北齊萬年叛亂那般被平定

打敗張徵之後,又派李驤等人擊潰羅尚軍隊,佔領成都,逼得羅尚求和。太安二年,眼看正面進攻無法擊敗李特,羅尚用計聯合各地塢堡力量,這才偷襲成功,最終擊殺了李特。

李特死後,羅尚又被李雄打敗,重新佔領成都,最終稱帝建立了成漢政權。

從氐人李特、李雄起兵反抗蜀地晉將的經歷來看,西晉在蜀地的州鎮長官趙廞、辛冉、羅尚等人,所統軍隊在對抗氐人流民兵力之時,並沒有表現出十分明顯的優勢。即便是在鎮守關中的河間王司馬顒派軍隊鎮壓李特之時,李特面臨關中兵力屢有受挫,但最終還是擊潰了西晉討伐軍隊。

在無力正面對抗氐人流民攻擊之時,這才無奈之下使用計謀擊敗李特。但蜀地巴氐之亂已起,李雄又成為巴氐繼任者,最終擊敗羅尚,在李特開創的局面基礎上,在蜀地建立了氐人的成漢政權。

從巴氐流民入蜀,到李特起兵反抗,最後到李雄擊潰羅尚,建立成漢的整個過程中,很直接的體現出了西晉王朝在蜀地的力量之積弱,正面對抗的局面之下往往不能取勝,最終也就無法平定氐人之亂。這是導致巴氐之亂最終愈演愈烈,最終形成了無法輕易平復的局面的重要原因。

相比發生於西北的氐人齊萬年之亂,雖然在前期出現州鎮長官抵抗不利的情況,但當時秦、雍、涼之兵依然足夠強大,一旦出現如孟觀這樣猛將,不再有梁王司馬彤為私仇故意謀害周處這樣的情況,那麼,依靠西北兵力足以平滅胡族叛亂。

巴氐之亂:為何氐人在蜀地的叛亂,沒像西北齊萬年叛亂那般被平定

時局原因:晉室喪亂已起,地方州鎮長官無心平亂 ,勢大的宗室力量無暇顧及巴蜀。

從時局的角度來看,當時西晉王朝亂局已經出現,晉武帝司馬炎死後,中樞經歷外戚楊駿和後宮賈南風專權,永康元年司馬氏宗親趙王司馬倫,殺掉賈南風,掌權後篡權稱帝。而在這個時間點上,正值蜀地亂局初現,氐人叛亂逐漸生出。

當初氐人等流民南逃進入漢中,朝廷阻止流民進入巴蜀,派遣侍御史李宓阻攔流民從劍閣入蜀。但李宓接受了流民的賄賂,向朝廷建議讓流民進入蜀地。李宓放李特等流民入蜀,這是巴氐在蜀地作亂的開端。

巴氐之亂:為何氐人在蜀地的叛亂,沒像西北齊萬年叛亂那般被平定

益州刺史趙廞想要割據巴蜀,開倉放糧救濟流民,拉攏李特等流民首領,這其實是推動了李特等氐人勢力的壯大。李特殺趙廞之後,賄賂赴任益州刺史的羅尚,給予了李特等流民在蜀地繼續生存的時間。

羅尚出任益州刺史後,廣漢太守辛冉想要掠取流民財物,蜀地流民為了自保投奔有聲望的李特兄弟,也同樣是促成了李特勢力的壯大。待到李特勢大,面對羅尚、辛冉等人的討伐,已經有著不俗的抵抗能力。

從整個西晉時局的發展情況來看,晉室喪亂,地方州鎮長官有心割據一方,無心全力平定地方氐人叛亂。如李宓、辛冉這些只顧盤剝流民財物之輩,當然不能全力平亂。

甚至派遣關中軍隊討伐李特的河間王司馬顒,在西晉末期“八王之亂”的關鍵時期,在永康年間,派遣關中軍隊響應趙王司馬倫、討伐齊王司馬冏等軍事活動,足見當時司馬顒無心巴蜀氐人叛亂,而是一心想要爭奪中樞權位。

西晉州鎮長官一心想要割據地方,擁有極大勢力的司馬氏宗室又無暇顧及巴蜀,這些因為西晉時局的影響下,導致了巴氐之亂沒有如同西北氐人叛亂時那般被平定。而西北氐人齊萬年之亂之時,晉武帝司馬炎尚在位,中樞並未喪亂,雖然有縱容梁王司馬彤等宗室的情況,但面對波及西北的胡人叛亂時,依然可以集合數州兵力平定西北之亂。時局的不同,導致了兩次氐人叛亂的結果不同。

巴氐之亂:為何氐人在蜀地的叛亂,沒像西北齊萬年叛亂那般被平定

地理原因:蜀地偏居一隅,對西晉權勢分配影響較小

從當時愈演愈烈的西晉諸王混戰局面來看,蜀地偏居西南,對於當時西晉權勢分配的影響十分微弱。這導致了爭奪當時西晉權柄的各方勢力,如河間王司馬顒那般,無暇顧及西南蜀地的巴氐叛亂。

在西晉末期的各大封王分據各方的情況來看,即便是有“成都”封號的成都王司馬穎,也並未在蜀地鎮守,而是長期鎮守鄴城。河間王司馬顒鎮守關中,也僅是派遣數萬軍隊討伐,失敗之後便不再重視巴氐之亂。同樣的情況,齊王司馬冏鎮許昌、長沙王司馬乂在洛陽。

巴氐之亂:為何氐人在蜀地的叛亂,沒像西北齊萬年叛亂那般被平定

西晉末期勢力分佈示意


簡而言之,在當時八王之亂如火如荼的階段,諸王參與爭奪晉室權柄的勢力範圍,並沒有囊括西南蜀地。在這種情況下,巴氐之亂在蜀地爆發,李特、李雄擊潰蜀地想要割據一方的趙廞、羅尚等人之後,便能夠迅速的鞏固在蜀地的勢力。

加之,擁有蜀道等地形阻隔,讓爆發在蜀地的巴氐之亂,缺少外部勢力的介入。即便是當初司馬昭一心想要發動滅蜀之戰時,也遭到了當時許多朝臣的反對,足見針對蜀地的用兵所需要的準備極多。

而蜀地的巴氐之亂,相比西北的元康年間的西北氐人齊萬年之亂,所發生的地理位置在河西地區,秦、雍、涼之地為重要的戰略要地,又無蜀道等地理阻隔,因此即便在初期影響極廣的齊萬年叛亂,也最終被平定。

巴氐之亂:為何氐人在蜀地的叛亂,沒像西北齊萬年叛亂那般被平定

歷史原因:蜀漢剛歸晉不久,蜀人多有

趁機作亂之心

還值得去看的是,當蜀地爆發巴氐之亂時,距離西晉完成統一大業,才過去二十餘年,蜀漢被覆滅也還不如四十年。結合永嘉之亂後,北人南渡依然受到江東士族的對抗的情況,蜀地之人也同樣有趁機作亂之心。

當初《羅尚傳》中記載蜀人言,“蜀賊尚可,羅尚殺我,平西將軍,反更為禍。”可見當時蜀地之人,對於“素貪殘,為百姓患”的羅尚,並沒有極重的效忠之心。反而在李特起兵攻打羅尚之時,像蜀地之人廣施恩惠、取消賦役等措施,讓“蜀民大悅”獲得了蜀地之人的支持。這是日後成漢政權能夠在巴蜀之地存續數十年之久的重要基礎。

但是,對於李特的支持,並不意味著蜀地之人徹底歸附了李特。蜀人的塢堡曾經向李特求救,讓李特派人護衛他們安全,但等到荊州刺史宗岱、建平太守孫阜率水軍救援羅尚之時,諸多塢堡又生出背叛李特之心。最終,李特派手下聯絡諸多塢堡,最終用計殺掉了李特。

巴氐之亂:為何氐人在蜀地的叛亂,沒像西北齊萬年叛亂那般被平定


從蜀人的態度變化來看,在巴氐之亂中,並未一直臣服於某一方勢力,而是往往根據時勢發展進行的不同選擇。在亂局初現之時,哪一方佔有優勢,便能更輕鬆地獲得蜀地之人的支持。這也是巴氐之亂最終愈演愈烈,最終建立了五胡十六國第一個胡族政權的重要原因。

相比當初西北齊萬年等胡族之亂時,西晉地方州郡之人更加信服於晉室,西北胡族多以部族聚居,尚未與當地漢民有較大的融合。結合之後五胡十六國期間的胡族禍亂中原的情況來看,足見當時西北胡族勢力與當地漢族人口之間的差異極大。在這種情況下,無法獲得當地人口的支持,也缺乏如同蜀漢有作亂之心的基礎,齊萬年之亂也就最終被平定。

巴氐之亂:為何氐人在蜀地的叛亂,沒像西北齊萬年叛亂那般被平定

巴氐之亂最終愈演愈烈,最終氐人建立了五胡十六國的第一個胡族政權,存續數十年之後才覆滅。與西北齊萬年等胡族叛亂相比,巴氐之亂之所以沒有被輕易平定,有著幾個方面的原因:最直接的原因是西晉在蜀地的勢力無法迅速平亂,而且輕易地讓流民入蜀而無力節制,是巴氐勢力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從時局的角度看,當時西晉喪亂已起,諸王為爭奪中樞權位,無暇顧及西南蜀地叛亂。加之蜀地無法憑藉自身力量平定巴氐之亂,最終讓氐人逐漸成勢;地理位置上沒有影響當時西晉權勢分配的過程,讓蜀地內部的喪亂,無法引起當時一心奪權的司馬氏諸王的重視;並且蜀漢舊地的歷史原因,導致蜀人對於西晉沒有很強的盡忠之心,反而會因為氐人起兵而趁機推動亂局。

(文中配圖來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