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经:孩子粘人、哭闹、胆小没有安全感,该怎么办?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有一段时期会特别黏人。

不过这段时期一般都很短暂,孩子很快就会“摆脱”这一阶段。尽管孩子这种黏人的举动实在有些让人受不了,但是你最好不要将孩子推开,或是对孩子说:“不要再像个小宝宝一样,自己玩去!”因为这样往往会起到反作用。如果你能够采用以下的方法,就有可能让孩子变得更独立。

育儿经:孩子粘人、哭闹、胆小没有安全感,该怎么办?


该怎么改善孩子这样的依赖黏人的状态呢?

1、当有变故发生,或者是压力过大时,孩子们就会变得比较黏人。

比如家里多了宠物;父母离婚;搬家转学了。当孩子渐渐开始适应新环境的时候,这种黏人的行为也会慢慢消失了。

2、如果你想让孩子去某些地方,让他跟着一起参与,会逐渐消除孩子的陌生感。

比如,你可以带孩子去公园的游戏区,跟孩子一起玩一会儿,然后就慢慢地离开,在远处看着孩子。一步一步地往后退。这样,当孩子发现你不在身边的时候,他也不会感到惊慌失措了。

3、让孩子随身带着粘你的某样东西,比如,一块小方巾等,转移他对你的依赖!

4、给孩子准备一个善良的谎言游戏:

比如一个“神奇的硬币”,告诉他,这块硬币会保护他,只要带着它,他就会感到很快乐了。

我建议你用硬币,因为它跟别的纪念物不一样,如果孩子不小心把硬币弄丢了,你很容易就能再给他一块。

5、注意自己的言行。

你可能在不经意间给孩子感染了一些害怕的情绪。比如,你可能会说:“哦,宝贝,不要紧的,真的。不要害怕,我马上就回来。”这些话或是其他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会在无形中助长了孩子的这种黏人的行为。你需要展现给孩子看的,是你对他很有信心,认为他已经长大了,即使你不在身边,也能好好照顾自己,并且会感到很开心。

育儿经:孩子粘人、哭闹、胆小没有安全感,该怎么办?


有的孩子上学就爱哭,不愿意去学校。第一次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第一次离开家长,来到幼儿园的班级——一个陌生的环境。所以孩子会因为不熟悉而感到缺乏安全感。

前一个星期对每一位家长们来说都是一个“煎熬”,每天送孩子上幼儿园,孩子都要上演一场哭闹的“情感剧”。有些孩子适应得快,有些孩子适应得慢。

育儿经:孩子粘人、哭闹、胆小没有安全感,该怎么办?


其实孩子上幼儿园的表现与家庭有很大的关系。家庭给予了孩子什么样的爱和信息,孩子就给到我们什么样的反馈。不同孩子的表现对应不同父母和孩子之间爱的互动模式,主要分三种:感性的爱,理性的爱,缺失的爱。我们看看在这三种爱的模式下成长的孩子,对幼儿园的适应性分别是怎样的?

第一种,感性的爱:

父母对孩子的爱以感性居多,也叫溺爱。孩子的表现:一直处于情绪焦虑当中,基本上半个月都还在哭闹,不能接受上幼儿园的事实。

孩子这样的表现,明显是父母等家人给的爱太多了,一上幼儿园感觉家人的爱没有围绕在身边,就会焦虑心慌。孩子是非常灵敏的,他能觉知和体会到父母的心理,所以每当父母送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孩子就哭得特别的厉害(试探着父母的底线原则)。如果一开始父母就打了退堂鼓,那么孩子上学哭闹的“情感剧”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衍生开来,其他事情孩子也会有这样的表现,只要自己不愿意,就可以用这种方式。

育儿经:孩子粘人、哭闹、胆小没有安全感,该怎么办?


所以作为这部分家长一定要坚持,让孩子清楚明白原则,否则以后遇到其他事情孩子的表现还是会如此,就像我们常在超市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想买某个玩具,家长不同意,孩子就蹲在地板上不起来,或者抱着父母的大腿,或者直接在地上打滚。难道孩子一开始就是这样的吗?不是的,是因为孩子牢牢抓住了大人的心理,认为只要“闹一下”就什么都有了。长期下去,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导致孩子在情商上的不足。

所以,尽管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广大的,但为了孩子好,我们的爱需要理性。我们要舍得让孩子去经历,即使有些经历是痛苦的,但经历了她才会有成长,让孩子明白眼泪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要让孩子学会积极独立地去面对困难。为了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长,家长遇到类似这些情况一定要把握原则,同时多跟孩子沟通,做积极的引导,输入的信息多了,孩子的思想就会扭转过来了,虽然需要一些时间,但这个问题是一定可以解决的,相信自己,也相信孩子。

第二种,理性的爱:

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纯感性的溺爱,孩子较独立。孩子的表现:开始两天不哭,到了第三天,孩子就开始有点小情绪了——大家都在想妈妈,自己乐呵呵的,感觉这样好像不太对劲呀!于是孩子也受到来影响,也开始叫妈妈了。但是你会发现,这样的孩子哭,她雷声大,雨点小,而且是对着老师哭的,这个潜台词是什么呢?“老师我哭了,我需要抱抱。”有时候甚至连眼泪都没有。这样的孩子就不用担心了,老师只要抱抱他,给他爱的信号,并告诉他,他做得很好,很独立,肯定他。基本上他就是点点头,不会“争宠”了。

第三种,缺失的爱。

父母给孩子的爱很少,孩子缺乏安全感。孩子的表现:由于某些原因从小缺乏安全感,从小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等等,这个是很难去弥补的。

这样的孩子也要哭上一段时间,因为他要重新去熟悉环境、老师和同伴。对于这些孩子,老师会尽量让他产生安全感,让他感觉到老师和同学对他的爱,弥补父母对孩子爱的缺失。老师扮演的角色不仅是老师,还有父母和兄弟姐妹的角色,让孩子既能够学有所成,建立理性的思维,同时又能够感受到爱的滋养,健康快乐成长。

一些家长看到孩子哭闹,不愿意上幼儿园,就草率地下定论说,是幼儿园的问题,是老师的问题,但事实往往不是如此。比如对于第一次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还没有很多接触,更多的是因为不熟悉而不愿意上学。所以不是老师在幼儿园对孩子怎样了,而是孩子前期接受的信息导致到现在结果。

在班级,老师会给孩子们做引导;在家里,父母也给孩子引导,家园一致,孩子接收的信息一致,在心理上没有拉扯,便能更快速地进入状态。然而,父母每妥协一步,后退一步,后面接着第二第三件事情也会退步,这是一种规律,孩子恰恰能够很好地运用这个规律。

孩子也很会“察言观色”,哭的孩子基本都是在刷存在感。孩子等不到这个冷静的时间,他就是需要立刻的感情关注,但是孩子慢慢的发现始终绕不过去,最后还是得自己面对,自己去调整,一旦有这种意识,他就能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了。

育儿经:孩子粘人、哭闹、胆小没有安全感,该怎么办?


在成长的旅途中,爱是滋养孩子茁长成长的养料,但过度的爱、太感性的爱,就成了阻碍孩子成长的溺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仅有爱孩子的权利,更有协助孩子成长的义务,溺爱不可取,爱有时候需要感性与理性的结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