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天天為孩子寫作業發愁的家長,你們是咋想的?

那些天天為孩子寫作業發愁的家長,你們是咋想的?

前兩天下午我在家附近的餐廳吃東西,目睹了一位媽媽陪女兒寫作業陪到快被氣死的過程。媽媽和女孩坐在我旁邊的位置,女孩在做數學作業。起初比較順利,媽媽偶爾看幾眼,小聲指導幾句,聲音很低,畫面也很和諧。做著做著,女孩卡在了一道題上,不會做了,媽媽便開始指導起來。

“現在這裡有幾個蘋果?”“7個”

“那這是幾根香蕉?”“11根”

“蘋果多還是香蕉多?”“香蕉”

“蘋果比香蕉少幾個?”“……”

看到女孩沉默不語,媽媽提高了語調,又把剛才的對話原原本本重複了一遍,女孩依然沒有回答出。

媽媽嘆了口氣,眉頭緊鎖,嗓門也越來越大。

“這道題是做加法還是減法?”“……”

“想想,加法還是減法!?”“減法”

“誰減誰?”“11-7”

“那是幾?”“4”

“對啊,這不是會做嗎!那現在問你,蘋果比香蕉少幾個?答案是什麼?”“……”

“你剛才不是算出來了嗎!幾啊?”“4”

“那蘋果不就是比香蕉少4個嗎!對不對?”“嗯”

“做減法會做,怎麼換種問法就不會了?腦子怎麼不會轉彎呢?!”“……”

“再看下面這道題!有幾個猴子?”“9個”

“幾棵樹?”“4棵”

“猴子多還是樹多?”“猴子多”

“多多少?”“……”

女孩沉默良久,媽媽失望地不斷唉聲嘆氣。我瞥了眼女孩,那一臉哀愁和害怕的樣子,感覺都快哭出來了。而此時的媽媽,那恨鐵不成鋼的樣子啊,全都體現在臉上和語氣上。

媽媽近乎拍著桌子暴躁地叫喚起來:

“這道題和剛才那道題是不是差不多?!是不是一個類型的?!怎麼剛才那個會了,這個又不會了?!你帶腦子了嗎?”“……”

此時女孩已經被嚇得不知所措了。

在我離開餐廳時,老母親還在咬牙切齒地重複叨叨著這個猴子和樹的多少的問題,而女孩痛苦的表情也停留在了我走出餐廳的那一刻。

那些天天為孩子寫作業發愁的家長,你們是咋想的?

近年來,網上一直流行著家長陪寫作業被氣瘋的新聞,還有各種曬孩子寫作業時感人智商的視頻。談論起來時,大部分家長也深有同感,對孩子的作業問題各種吐槽。有人曾經問我,對付那種怎麼都不開竅、軟硬兼施吼罵嘮叨都不管用的困難孩子,該怎麼辦?我答:那就給家長出個高難度的題,他做不上來的那種,然後用和他對待孩子同樣的方式羞辱他、打罵他、嘲笑他、大聲吼他、拍桌子推腦袋,然後問問他有什麼感受!

那些天天為孩子寫作業發愁的家長,你們是咋想的?

大家可以看看那些高高在上指點江山嘲諷孩子的家長們,是不是都是小學三年級以下孩子的家長?是不是都因為孩子不會念某個簡單的漢字、不會算3+2=5這樣難度的作業問題而發愁?知道為什麼嗎?因為小學高年級孩子的作業,那些應用題、英語語法、閱讀理解,這些家長也都不會做,他們哪還有資格去輔導和嘲笑孩子?更別談初中以上的作業了!這些家長也就配嘲笑一下自己七八歲的孩子吧!

一個成年人,用自己小學三年級水平的知識,輔導二年級孩子的作業,孩子不會做時就恨鐵不成鋼地教訓一番。輔導時沒有任何技巧和趣味,依葫蘆畫瓢地把答案告訴孩子,還要氣孩子沒腦子、罵孩子蠢,簡直可笑!

那些天天為孩子寫作業發愁的家長,你們是咋想的?

真正有能力的家長,在面對六七歲的孩子學不會知識時,會想辦法用更直觀更易於讓孩子接受的形式引導孩子,而不是隻會衝孩子吹鬍子瞪眼,秀自己自以為是的感人智商。你比七歲孩子懂得多,你就高大上了?天天為孩子寫作業發愁、甚至吼罵懲罰孩子的家長們,你們是咋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