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觀察」專訪全球化智庫(CCG)主任王輝耀:後疫情時代,全球化會走向終結嗎?

「全球觀察」專訪全球化智庫(CCG)主任王輝耀:後疫情時代,全球化會走向終結嗎?

「全球觀察」專訪全球化智庫(CCG)主任王輝耀:後疫情時代,全球化會走向終結嗎?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經超過365萬例。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成為一場全球性的危機,對世界經濟和國際秩序造成重大沖擊。抗擊疫情的戰役,不僅是全球對大流行性病毒的反擊,更隱藏著政治的角力,也暴露出全球治理體系的不足。在疫情衝擊下,逆全球化思潮泛起,全球化體系將走向何處?就此問題,央視網記者專訪了全球化智庫(CCG)主任王輝耀。

央視網記者:近期不少人開始質疑全球化,甚至有人提出了“全球化終結”的觀點。您怎麼看待疫情對全球化的影響?

王輝耀:我認為疫情不會終結全球化,實際上它會讓全球化有所改進,讓大家認識到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是孤島,需要各國攜起手來共同抗疫。人類除了面對氣候變化等問題,還面對著流行病、傳染病的威脅。這就需要全人類加強全球化來共同應對危機和挑戰。

全球化的進程會重組、更新、改進,但全球化不會終結,我們需要更包容、更和諧的全球化來對抗人類共同的挑戰。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全球化會進一步發展。當然全球化可能會遇到逆全球化,會受挫,甚至遭遇短暫的停滯。

當前,佈雷頓森林體系以來的全球化體系已經不足以應對新的挑戰,全球化需要推陳出新,以更好應對人類面對的新危機。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推動新一輪全球化的升級換代。

央視網記者:在抗擊疫情中,我們看到歐盟國家各自為戰,尤其是意大利疫情暴發初期歐盟並沒有伸出援手。這是否會影響歐盟一體化?

王輝耀:歐盟的體系是基於自由市場經濟體系,它主要是一個經濟體,而非行政體,而應對傳染病需要高度的行政調度能力。但這次疫情也給歐盟敲響了警鐘,歐洲各國需要在疫苗研發、傳染病研究等方面開展合作,以更好應對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

但是我不認為歐盟會解體,歐洲國家也面臨許多共同的挑戰。實際上歐盟就是區域全球化最大範圍的實踐,而且它的實踐還是比較有成果的。儘管它也有許多地方需要完善,比如移民衝擊、英國脫歐等問題,但我認為歐盟還是會逐漸走向一體。因為歐盟是一個很大的歐共體市場,未來在經濟全球化方面會進一步加強,其他方面的配合也會進一步加深。

歐盟國家面對疫情自顧不暇暴露了歐盟行政協調能力的薄弱,協調調動、互相支援的體系還比不上行政高度集中的國家。但這只是歐盟的弱項並不意味著歐盟會一直這樣,這次疫情會讓歐盟吸取教訓,繼續加強歐共體的建設。

央視網記者:您認為這次疫情將會如何影響世界格局?是否會引起全球治理體系的變化?

王輝耀:疫情會給全球治理格局帶來很大的變化。佈雷頓森林體系發展到今天,很多缺陷開始顯現出來。國家間對於合作的包容度、意識形態的差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識等方面都有很多不同,這些都需要全球治理體系的創新,包括人才流動、技術創新、跨國公司管理等多方面的創新。

未來需要更包容、更均勻、更體現現代國際情況的國際體系。需要多方面的提升,比如WTO進一步的改革、新的國際組織的建立、新的治理機構的推出等等。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在新的治理格局中,中國要更好地發揮作用,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主動與世界溝通,創新治理體系,特別是在提升世界衛生治理體系方面作出更大貢獻。

央視網記者:全球經濟衰退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當前面臨的情況是否比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更艱難?能否避免陷入經濟大蕭條?

王輝耀:現在全球經濟已經面臨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全球將會進入衰退,WTO稱全球貿易量萎縮約三分之一,其中美國首當其衝。一季度美國經濟跌落4.8%,失業救濟人數達到3000萬,美國經濟學家估計第三季度美國失業率或將接近16%—20%。全球面臨嚴峻的經濟形勢,超過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堪比上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疫情防控只是一方面,未來經濟恢復也是重要一方面。

在這種國際形勢下,中國價值鏈的穩定、儘快復工復產至關重要。中國已經給全球提供了防控疫情的成功經驗,比如封城、社區隔離、大數據抗疫等等,但當前我國復工復產仍面臨很大挑戰,經濟恢復遠沒有達到應有水平。如果全球經濟垮掉了,未來會有更多的人失業,日子將會越來越難過。

如何走出疫情和它導致的全球經濟大蕭條?從這個方面來講,中國要創新疫情管控的經驗,更重要的是創新復工復產經驗。怎麼把疫情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同時把經濟恢復到疫情前的狀況,甚至更好,這是中國目前最需要做的。如果中國能闖出這麼一條路子,並跟全球分享,那麼全球的經濟危機就有可能會減緩,甚至能避免。

因此,把疫情控制在非常小的範圍內,同時最大限度恢復生產,恢復市場經濟信心,這是防止全球經濟蕭條最重要的路徑。

央視網記者:已經有國家陸續宣佈“解封”、重啟經濟,現在解除封鎖是否為時尚早?

王輝耀:很多國家宣佈“解封”是因為經濟不能再封鎖下去了,不得不重啟經濟,但都面臨著疫情反覆的風險。誰先掌握經濟復甦的主動權,同時又控制住了疫情,誰就能在新一輪的經濟競爭中走在前列,把握主動權。如何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經濟發展,這是每個國家都要面臨的嚴峻挑戰。

央視網記者:後疫情時代,您認為國際環境會給我國帶來哪些新的挑戰和機遇?如何破局?

王輝耀:疫情給我們帶來很多挑戰。後疫情時代,讓經濟擺脫困境的就是貿易,一戰、二戰後,2008年金融危機的情況都是如此。讓貿易帶動經濟走出困境,中國應該更加開放,讓更多跨國公司加入到中國經濟的汪洋大海中來。通過建立經濟同盟,加強與亞投行、亞洲開發銀行、世界銀行等合作,更好地開拓“一帶一路”,增強全球經濟治理能力。

文章選自央視網,2020年5月6日

⊙ 【完整視頻】科技界國內外專家談疫情下的中美科技創新

⊙ [完整視頻]來自中美歐資深專家談疫情下的WTO未來

⊙ [完整視頻] 關鍵時刻的中歐連線 如何應對共同的挑戰?

⊙ [完整視頻]數位知名大學校長學者深度對話 疫情下的國際教育未來走向

⊙ CCG研究報告 | 加強多層次國際合作,共抗全球疫情

⊙ 美前國務卿克里:中美應合作以實現更好願景

⊙ 中美關係中的迷思與現實:CCG在第56屆慕安會舉辦中美邊會

⊙全球化智庫(CCG)報告/期刊在線閱讀

⊙CCG訪美“民間外交”開展二十餘場活動:關鍵時點發出智庫聲音

「全球观察」专访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后疫情时代,全球化会走向终结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