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说在南下之前我要在中原打一场大仗,果不其然全歼区寿年兵团

1948年1月,华东野战军司令陈毅和副司令粟裕接到毛主席命令,带领华野主力部队南下渡江,在江南地区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毛主席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部署呢?

粟裕说在南下之前我要在中原打一场大仗,果不其然全歼区寿年兵团

粟裕、陈毅合影


原来在1947年3月,蒋介石派出了65万大军直逼陕北、山东,企图将我军逼退到华北实行战略压缩。当时的国军两倍于我军处于优势地位,蒋介石正是想凭借此优势来一场大决战。

毛主席机敏地看透了他的企图,作为一个军事家在战场上最重要的就是不能顺从敌人的意图,所以反其道而行之,派遣军队南下,实现“变中原为华北、变江南为中原”的目标。

1947年7月,刘伯承、邓小平带领所属的晋冀鲁豫野战军4个纵队挺进大别山,在此处建立起了新的革命根据地。但是进入大别山后的刘邓面临着艰难的处境,因为孤军深入受到了敌人的多次袭击,军队数量从原本的12万锐减到了5万。

粟裕说在南下之前我要在中原打一场大仗,果不其然全歼区寿年兵团

刘邓挺进大别山


为了减轻压力实现日后的反击,邓小平向毛主席发去电报,希望能派遣山东、江苏一带的华东野战军增援。

其实毛主席早就预料到刘邓的处境,原本就有派兵增援的想法。他的考虑是这样的,由陈毅、粟裕带领华东野战军,陈赓、谢富治带领手下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兵团开赴江南,这样不仅减轻了刘邓的压力,还能形成呼应之势。

粟裕说在南下之前我要在中原打一场大仗,果不其然全歼区寿年兵团

粟裕指挥战场


当粟裕接到命令之后犯了难,他认为从江苏带军渡江南下要经过敌人的重重封锁,我军长途跋涉而私人以逸待劳,路上就有可能产生巨大的损失。考虑到这一点,粟裕当即给主席回了一封电报,陈述了心中所想。

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立即召华野司令陈毅见面,同中央军委一起探讨了南下事宜。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大家一致认为华野渡江南下是最适合当前战局的决策,但也鼓励粟裕同志持有的忧虑心。毛主席随即拿起粟裕的电报,主句圈读并交由周恩来、陈毅等人传阅后作出批示“再送毛”

此次批示说明中央军委对原来的计划保持不变,华野仍要执行渡江任务。

粟裕说在南下之前我要在中原打一场大仗,果不其然全歼区寿年兵团

华东野战军干部


后来陈毅返回河南濮阳,经过此次复议华野不日就要开始开赴江南,届时势必是一场硬仗。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军人,陈毅自然不畏缩战争,他在路上还不住地给随行人员说明此次南下的重要性,字里行间无不充斥着兴奋。

谁知道刚回濮阳,粟裕的举动令他惊讶。

粟裕再一次分析了江南的局势,华野南下确实可以为刘邓吸引敌人的主力部队,但敌人的所有主力不可能全部被调动。所有他又一次致电中央,请求准许华野暂不渡江,先集中实力在中原地区打几场大仗。

毛主席这次收到电报后十分重视,认为粟裕作战向来谨慎,此次坚持暂不渡江肯定有他的考虑,所以回电邀请陈毅、粟裕共同商议。

当时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已经转移到了河北城南庄,1948年4月在这里召开了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

粟裕说在南下之前我要在中原打一场大仗,果不其然全歼区寿年兵团

城南庄会议合影


粟裕在会议上陈述,现在分兵南下不仅会削减我军在中原战场的实力,而且敌人主力不可能全部回防江南。跋涉转战必定会有大的伤亡,这个数量不会小于五万,倒不如先在中原打一场大战以消耗敌军实力,再行渡江南下之事。

毛主席和中央军委认真考虑了粟裕的汇报,最终决定同意暂缓渡江,但粟裕率领华野必须要歼敌6到12个旅。粟裕见自己的提议被认同,爽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在他眼中歼敌6到12个旅不在话下。

粟裕说在南下之前我要在中原打一场大仗,果不其然全歼区寿年兵团

毛泽东主席


1948年6月,粟裕担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指挥部队抵挡敌军的进攻。

当敌军重兵集结在山东西南部准备决战的时候,粟裕出其不意派兵攻占了河南开封,并一举歼灭了区寿年兵团、整编第66师、整编51师,在战役的最后阶段击溃了前来增援的黄百韬兵团,为之后解放济南打下了基础。

粟裕说在南下之前我要在中原打一场大仗,果不其然全歼区寿年兵团

豫南战役


经过这一役,粟裕超额完成了城南庄会议提出的歼敌6到12旅的任务。毛主席发来贺电,称“此役给蒋迎头痛击”。

正是因为粟裕的一再坚持和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央军委吸取意见,才实现了豫东战役如此的完胜,成为“围点打援”的标志性战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