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恨透了这个人,将他流放35年,六次大赦天下,唯独不肯放他

《三国演义》的开篇词“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深入人心,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首题为《临江仙》的词并非出自罗贯中,而是明朝才子杨慎的手笔。

杨慎是个典型的官二代,他爸杨廷和是四朝元老,更是两朝首辅。靠着出众的才华和家庭背景,杨慎的前半生可谓心想事成,一路绿灯。1511年,23岁的他考中状元,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中国历史上的状元很多,但跻身文学家的状元却凤毛麟角,除了文天祥,就只有杨慎了。他少年时就能出口成章,12岁即写成了令文人雅士们大加赞扬的《古战场文》,后又凭借《黄叶诗》在北京文艺界一举成名。遗憾的是,身为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杨慎后来却做了一件十足的傻事,由此走上了一条凄风苦雨的不归路。

嘉靖恨透了这个人,将他流放35年,六次大赦天下,唯独不肯放他

杨慎画像

1521年,正德驾崩,无嗣,从弟嘉靖即位。很快,嘉靖要求给自己的亲生父亲追封皇帝谥号。但宰辅杨廷和等人却坚决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杨廷和最终被迫辞官回乡。

嘉靖自作主张地给其生父加了皇帝谥号,杨慎则义不容辞地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护礼派”大旗,他和同年进士王元化召集了200多名朝廷官员,宣称“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随即到左顺门(今故宫协和门)齐声大哭,对嘉靖的僭越和一意孤行表示强烈抗议。嘉靖震怒,下令廷杖这些闹事的官员,当场打死16人。

十天后,身体和精神都足够强硬的杨慎联合六位朝臣再次在朝堂上当众痛哭,表示更强烈的抗议。嘉靖也给予了更猛烈的还击,不但再次处以廷杖之刑,而且将他们流放到边疆地区。

杨慎的服刑地是和缅甸接壤的云南永昌卫(今云南省保山市),离京城5000里,偏僻荒远。一路上,他不但要风餐露宿、车马劳顿,而且要时时处处提防刺客的毒药和暗箭,因为他老爸杨廷和当年曾经精简锦衣卫,被裁撤的人员中有的怀恨在心,便在途中设伏,准备来个父债子还。

嘉靖恨透了这个人,将他流放35年,六次大赦天下,唯独不肯放他

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杨慎在经历了几个月的千辛万苦和心惊胆战之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紧绷的神经一旦松弛下来,就一发而不可收拾,杨慎大病一场,数月后才逐渐康复。

然而,肉体的劳苦伤痛容易恢复,精神上的创伤却难以抚平。

杨慎深受礼教影响,满腔热情地去维护朝廷礼仪和皇家颜面,却先被廷杖后遭流放,远离家人亲友。为什么忠君爱民、遵制守礼之人会横遭打击呢?世间公理何在?……想不通的杨慎发现自己对此无能为力。所幸他是个乐于读书、勤于著述的人,而且兴趣广泛,经史子集无所不通。流放生涯虽然对他治国平天下的远大理想是个沉重的打击,却也让他有了足够多的闲暇时间来读书写作,在一展其才的同时,顺便治愈自己的心伤。

嘉靖恨透了这个人,将他流放35年,六次大赦天下,唯独不肯放他

永昌地处西南边陲,能够找到的书籍数量有限,杨慎见到什么就看什么,连医书、农书也不放过。同时,凭着自己的阅读、思考和实践,他写出了多部在云南当地具有开创意义的著作,如《南诏野史》《云南通志》等,总数不下几十种。

好像一切都在朝着正轨的方向发展,杨慎也一直在期待着重新开始他的政治生涯,但嘉靖对他的仇恨却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嘉靖虽然比慈禧早生300多年,却一直在践行着后者那句惊世名言:谁让我不痛快一阵子,我就让他不痛快一辈子。

他恨透了前仆后继反对他的杨廷和父子,在杨廷和于嘉靖八年(1529年)病逝后,嘉靖就把所有的仇恨都发泄在了杨慎头上。他经常打听杨慎在云南的近况,如果回答是正面的,他的表情就会立刻多云转阴;如果回答是负面的,比如“老病”,他脸上则马上多云转晴。在位42年中,他曾六次大赦天下,可每次都会加上这么一条——杨慎除外。

杨慎得知皇帝如此“牵挂”自己,回京的念头便慢慢地淡了,快意人生的愿望却越来越浓。读书写作之余,他常纵酒自娱,醉后便尽情地放浪形骸,甚至曾脸上抹着粉涂着红,头上梳着髻插着花,在歌姬的搀扶下一边饮酒高歌,一边满街游荡。

他的痛苦和无助不仅来自政治理想的破灭,还来自身为罪臣有家难回的生离死别。父亲去世时,他没能见上最后一面;孩子的成长,他尽不到父亲的责任;对于忍辱负重、矢志不渝的妻子黄娥,他内心更是充满了内疚之情。她曾亲自护送他入滇,临别时,他写道:“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却羡多情沙上鸟,双飞双宿何洲……”她回到故乡,见景色依旧,物是人非,回一首七律:“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相闻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伉俪情深至此,却不能团聚,杨慎心中的痛楚可想而知。

嘉靖恨透了这个人,将他流放35年,六次大赦天下,唯独不肯放他

嘉靖二十八年,在边地已度过24年风雨的杨慎步入了花甲之年。按照《大明律》,年满60岁的服刑人员可以赎身返家,但是没有哪个官员敢受理杨慎的诉求。杨慎年近七旬时,在云南当地官员的默许下,到离故乡四川新都较近的泸州友人处小住。

不料此事被巡抚知道了,巡抚怕皇帝降罪,忙派人将杨慎押回永昌。杨慎悲从中来,长歌当哭,写下一首痛人心肺的《病中感怀》: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归休已作巴山叟,重到翻为滇海囚。

杨慎最终也没有回到他日思夜想的故乡。嘉靖三十八年,71岁的杨慎在永昌病逝,距他被流放已整整35年。离世前不久的一天,他回首自己荣辱浮沉、颠沛流离的人生,写下了那阙《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嘉靖恨透了这个人,将他流放35年,六次大赦天下,唯独不肯放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