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把未實現的夢想寄託給孩子,只會成為孩子夢想的“除草劑”

家長把未實現的夢想寄託給孩子,只會成為孩子夢想的“除草劑”

“爸爸媽媽當時是沒條件買鋼琴學,你可一定要爭氣啊。”

“我要是當年有你現在這麼好的條件,我不吃不喝也得玩命學。”

“爸爸媽媽這輩子的指望可就是你了,你可一定要給我們爭氣啊。”

青出於藍勝於藍,不少家長秉承著這樣的原則,一邊給孩子爭取資源,一邊將自己的夢想寄託給孩子。殊不知,這種做法對孩子弊大於利:

家長把未實現的夢想寄託給孩子,只會成為孩子夢想的“除草劑”

一、呈現給孩子一個失敗者的形象

如果父母總是訴說自己的人生遺憾和缺失,孩子會接受到要為父母而活的沉重感、債務感,還有父母很不成功的印象,因為一個充滿人生希望的人不會不停埋怨過去的不幸、不完美。

二、一廂情願地覬覦改造孩子

有的父母會設法控制和干預,熱衷用“父母牌”除草劑幫助孩子消除內心異樣的思想花朵,使之與自己保持一致。這樣的父母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天性可能完全不同於自己,需要按照一種截然不同於自己的方式成長才能擁有健康完整的人格。

家長把未實現的夢想寄託給孩子,只會成為孩子夢想的“除草劑”

三、 越俎代庖,干涉孩子的人生選擇

有父母一聽子女想學歷史、哲學、文學、藝術、或者心理學、政治學、社會學就很頭痛,理所當然地把子女的專業範圍侷限在金融等看似光鮮的專業,或者會計、計算機這類容易找工作的實用專業。

當把學問與人生剝離、當孩子多年的學習淪為一種求職工具時,作為父母的你難道沒有一陣痛心?要知道,專業、工作、生活“好”與“不好”,都必須是相對於當事人自身而言,如果不考慮孩子內在需求一味根據父母認為好的標準去選擇,很可能是適得其反,浪費孩子的天賦與興趣。

如果你能做到下面三點,你會成為孩子人生中的“貴人”:

家長把未實現的夢想寄託給孩子,只會成為孩子夢想的“除草劑”

一、以夢想踐行者的積極形象為孩子做示範

不要忘記了父母首先要塑造和培養自己,讓自己變得優秀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用你自己的奮鬥和努力證明每個人都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就是對孩子最好的言傳身教。所以,努力提高自身,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不斷進步不斷創造精彩,讓自己的明天更美好,你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二、做催化、喚醒孩子潛質的“伯樂”

父母必須發現孩子的獨特性,瞭解孩子的性格類型、內在人格結構、每一種類型的潛質,獲知什麼樣的成長刺激能促進哪一類孩子的成長,才能提供針對性的支持。

三、 鼓勵孩子追求屬於自己的人生意義

在該放手時給予孩子選擇人生道路、經歷失敗的權利,讓孩子在充分的生活嘗試和體驗中找到自己的夢想和人生意義併為之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