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處名門望族的曹家,卻因為戰亂經歷了平常人難以想象的低谷

1946 年,曹德旺出生在上海。如果不是趕上時代的大變動,曹德旺本來可以成為一個“富二代”。

曹德旺的父親曹河仁,福建福清高山鎮曹厝村人。福清位於福建東部沿海、福州南翼,自古就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的美譽,是林則徐的祖籍地。由於地少人多,福清人也素有遠渡重洋尋找出路的習慣,是中國著名僑鄉。

他的家族在高山鎮裡算是望族。他的曾祖父曹公旺就曾是福清的首富。但是曾祖父努力積攢下的家業,到他的爺爺一輩逐漸衰微,直至破落。

他的父親曹河仁,年輕時隨著曹德旺的舅公到了日本。曹德旺的舅公在日本開布店,但是他沒有把曹河仁留在自己的店中,而是介紹到一家日本人開的布店中當學徒。學徒第一年,做的就是挑水、煮飯、倒馬桶等雜活兒,吃的則是布店老闆一家的剩飯剩菜。到了晚上,布店老闆要求他對著鏡子練習走路、微笑、鞠躬,以及說話的口型,一直練到滿意為止。

學徒第二年,布店老闆讓曹河仁挑著貨擔下鄉叫賣。學徒第三年,曹河仁才回到店裡,學習怎麼站在櫃檯內接待客人、進貨出貨。三年期滿,店老闆告訴曹河仁:“我教給你的,你都已經學會了,現在你可以離開我的店,去開自己的店了。”

父親經常對曹德旺說,自己的前半生,非常感謝那位日本布店老闆的良苦用心,“他第一年是煉我身骨,第二年教我吃苦,第三年才授我真技。”父親後來跟曹德旺講起生意經來,都是一套一套的,與他的學徒生涯是分不開的。

很多年之後,我對曹德旺講述的這段往事印象深刻。我相信,它不僅深刻影響了曹德旺的父親,而且也在曹德旺的心中挖了一個很深的樹坑,埋下了一棵新鮮的樹苗,那是曹家未來的一個豐功偉績。

我曾在日本走訪過包括豐田在內的幾家著名企業。日本商人有關未來最常見的比喻,就是樹木。比如《日本公司》漫畫書上的那位主角工成,就將轉包商和供應商比做企業的根鬚,支持著巨木的成長。

樹根向樹幹聚集,而樹枝卻向外擴張,這又成為企業發展的最佳隱喻。與中國的商業文化和日本商業文化不同,曹德旺父親遇到的那位日本店老師就是一個典型例子,要做時間的朋友,要有恆心和耐心。

1936年,曹德旺的奶奶要曹河仁回家成親。曹河仁回到高山成了親,本要啟程再去日本,但在經過上海時,盧溝橋事變爆發,改變了他去日本的想法,留在了上海。

在日本的曹德旺舅公,就把曹河仁日本賺到的十萬日元都匯了回來。那是一筆鉅款。按當時的匯率,日元比美元更高。曹河仁由此成為這座遠東第一大都市裡的有錢人。曹河仁有錢後幾乎什麼項目都做,也開了夜總會。後來,他還成為著名的上海永安百貨公司的股東之一。

1947 年,國民黨政權風雨飄搖。上海很多人都舉家搬遷,曹河仁買了一艘機動鐵殼船裝載所有家產。一家六口則坐客輪迴福建。他原本希望把東西運回高山後,還可以將船租給別人搞運輸。但是在客輪抵達馬尾多日後,貨船遲遲沒有靠岸。後來才知道,那艘貨船在海上遭遇風暴。

曹德旺的母親陳惠珍,福清高山洋門村人,論身份,她是地主家的千金。出嫁時,她的父親給了很多陪嫁。她將這些陪嫁都換成了可隨身攜帶的細軟。

接下來的生活更為艱難。大江大海,兵荒馬亂,曹河仁在上海所掙的錢,無法如期寄到家中。為了養活身邊6 個正在長身體的孩子,曹德旺的母親當掉了最後的首飾,買了十幾畝地,請曹德旺的舅舅幫忙耕種。

大山裡土地貧瘠,大多隻能種些紅薯、花生、青菜之類,根本不能解決全家的口糧問題,所以曹德旺他們總是忍飢挨餓,通常只是每天兩餐,而兩餐也只是些湯湯水水。餓極了,孩子們會叫。這時候,曹德旺的母親就把他們兄弟姐妹集中到院子裡,坐在小板凳上,圍成一圈,吹口琴,唱歌,做遊戲。

曹德旺說,他記得母親總是交代他們,千萬不能告訴別人自己家只吃兩餐,“讓人知道了,只會看不起你”,“出門要抬起頭來微笑,不要說肚子餓,要有骨氣,有志氣!”

本身處名門望族的曹家,卻因為戰亂經歷了平常人難以想象的低谷

曹德旺他們穿的衣服,母親總是洗得乾乾淨淨,穿破了,會坐在燈下認真縫補,儘可能不讓補丁貼在外面,而是藏起來,縫補在內裡。雖然在農村,但家裡總是一塵不染,這應該是母親在上海居住時養成的習慣。

他們家的木樓梯和木地板,都被擦洗得發白。曹德旺記憶最深的是,母親常說,“天下沒有人會同情你的貧窮,也沒有人為你解決;要擺脫貧窮,只有靠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窮不可怕,最怕的是沒有志氣”,“做人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完整,最重要的是取得他人的信任”。

還有一句話是:“要做到窮要窮得清,富要富得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