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村醫幹勁的3個原因,該重視了

特約撰稿人 / 如意


影響村醫幹勁的3個原因,該重視了


一位基層醫務工作者發自內心的呼籲。


鄉村醫生是最基層的醫生,是農村衛生工作的主要落實人,他們雖然看不了大病,但承擔著轄區居民基本醫療、基本公衛、健康教育、兩癌篩查、慢病管理、預防接種、疫情防控等基本醫療衛生保障工作,是村民的健康“守門人”,他們讓村民享受到了方便、可及、便捷、價廉的衛生服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儘管如此,村醫在實際工作中也有一些煩惱,這些煩惱直接關係到村醫的工作熱情和村民的福祉。


一、新村醫招不來,老村醫已離開,基本醫療難保障


甲村的新衛生室建好了,標準很高,村幹部以“村民對村醫服務不滿意”為由不允許村醫進駐,想為村衛生室配備一名醫術高超、能力卓越的村醫,但半年過去了,由於種種原因,新的村醫並未招來,老村醫也不幹了,村民看病買藥更不方便了,頭疼腦熱等常見病都得去鄰村去看病了。


本來是想把村衛生室搞得更好,卻弄巧成拙,成了基本醫療都沒有保障的“空白村”。


影響村醫幹勁的3個原因,該重視了


二、“半拉子工程”讓村醫望而卻步


乙村的新衛生室已建成好幾年了,但村醫仍在老地方看病,緣由是:搬進新衛生室要刮大白、吊頂、設置水電暖等,這些都需要花費一大筆錢。村裡還要求村醫支付一部分建築費用,而村醫又不願意負擔這筆費用,所以造成了“建成卻不用”的現象。


三、選址不當,新衛生室“成而不用”


按照上級要求,村衛生室應該建在村中心人口集中、交通方便的地方,但丙村的新衛生室卻建在了村邊,遠離村中心,周邊居民較少,群眾看病買藥都不方便,尤其是在冬天的晚上天黑、路滑、人少,村民看病、買藥更覺不便。


所以,新衛生室雖然建成了,但村醫仍堅持在老地方為村民診治。


由於種種原因,導致村醫不能或不願意到新建的衛生室上班。為轄區居民服務的人,卻得不到轄區各方面強有力的支持和配合,這將會降低他們的服務熱情,最終損害的是轄區居民的利益。


為了搞好基層農村醫療衛生工作,做到“村村有村醫,基本醫療有保障”,筆者淺談幾點建議:


一、村醫要與時俱進、加強學習,不斷提高為居民服務的能力,做好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工作,做實做細慢病管理、家醫簽約、公共衛生等工作,提高群眾感受度、獲得感、滿意度。


二、村醫要提升與社會各界溝通的能力,為開展國家基本公共衛生、重大公共衛生服務、民生實事等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三、村委會要大力支持村醫開展工作,即使更換衛生室村醫,也要聽取絕大多數村民和鄉鎮衛生院的意見,謹慎對待,切不可造成“新村醫未引進,老村醫已退出”現象,讓轄區居民基本醫療失去保障。


影響村醫幹勁的3個原因,該重視了


四、農村新建衛生室時,要嚴格按照上級文件要求,科學選址,科學設置,及時完善室內水電等基礎設施,以人民的健康為中心,綜合考量衛生室建設,方便群眾就醫,讓村醫幹有陣地、幹有動力。


五、基層村幹要把農村衛生工作放在心上,支持村醫在轄區開展健康教育、健康促進等公共衛生工作。尤其是要總結本次疫情中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實踐經驗,把疾病預防放在第一位,在上游建一道柵欄,遠比在下游建一所醫院更有意義。


村(社區)婦聯、老年協會、書法協會、村委會等要在老年人體檢、健康促進、居民建檔、衛生監督協管等方面支持、配合村醫, 讓他們傾情服務,無後顧之憂。


村醫為村民提供基本醫療、基本公衛和全方位、全生命週期的健康管理,是居民的健康 “守門人”,他們在為群眾服務的同時,理應得到各系統、各部門的支持。居民的健康關係到家庭幸福、社會和諧、經濟穩定、國家富強,各部門都應該齊抓共管,為健康中國共同發力,我們應該以人民的健康為中心,與村醫一道做好轄區居民的健康管理,讓轄區群眾從中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