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智天元轉型欲搶佔新基建紅利

《數據》雜誌記者日前就從網智天元處獲悉,其針對新基建,將從應用服務嘗試向基礎平臺轉型。雖然網智天元此舉意在加速挖掘C端市場紅利,但在轉型之前,還是有一些必須要想清楚的課題。

網智天元加速擁抱新基建

關於新基建,雖然多數大數據企業仍處在觀望期,但已有企業開始針對自身業務進行了相應佈局,比如網智天元。

據網智天元副總裁張傳文介紹,基於5G技術,網智天元將在車聯網和運營商視頻內容業務上開始佈局。比如車聯網相關產品,網智天元將基於自己在文旅大數據上的積累,向用戶端提供文化旅遊信息視頻內容分發;在運營商方面的產品,則偏向於對視頻內容的審核把控。

此外在新基建這波浪潮下,網智天元開始計劃建設自己的大數據中心,構建數據壁壘。

對於此次業務線的調整,網智天元方面認為均與新基建直接關聯,“為進一步適應新基建浪潮,釋放我們十多年的技術沉澱積累,我們會把業務重心從應用服務往基礎平臺支撐做適度調整”,張傳文對此表示。

張傳文口中的基礎平臺,指的是人工智能領域的自然語言處理、深度學習和智能計算。但和一般企業不同,網智天元想打造的基礎平臺,更多考慮的是一個群體的互相影響、互相作用。

有意思的是,關於新基建,在《數據》記者採訪了眾多相關企業中,網智天元是目前唯一一個計劃從應用服務向基礎平臺轉型的大數據企業。

不過對於網智天元來說,業務線調整一直伴隨著這家企業的發展。據瞭解,作為曾經國內少有的文化類大數據公司,網智天元從2007年成立至今,已先後拓展了政府輿情、金融大數據風控等領域。

目前其官網介紹中,對最核心的技術優勢的描述是,獨創了能計算網絡億級用戶畫像與情感的高性能網絡智能機器人,通過百萬級機器人網絡併發,最終實現全球互聯網絡群體智能行為模擬、情感計算和認知塑造。

為C端“出圈兒”

針對新基建改變的目的,網智天元方面給出的答案是“出圈兒”。

張傳文對此解釋稱,新基建最大意義在於,把人工智能、大數據這些高科技產業技術推出了“圈兒”,而這種“出圈兒”意味著,這些智能科技將真正普及到社會發展和日常生活中,因此也可以預見到新基建將催生出一大片藍海市場。

張傳文同時分析稱,基礎技術創新是對人才的考驗,但“出圈兒”考驗得更多是怎麼去解決一個問題。在這點上,網智天元又反覆強調了網絡智能的概念。

所謂網絡智能,就是網絡群體產生智能交互,形成群體共識機制。“感知智能、認知智能和網絡智能這三個階段就好比昆蟲、猿猴、人類,前兩者都屬於單體智能,只有第三層才是群體智能”,張傳文說道。

不難發現,這次網智天元轉型直接瞄準的,是更為龐大的C端群體。這也是網智天元一直以來的目標所在,比如此前網智天元創始人莫倩就向《數據》記者表示,如果一個企業能做to C的生意,那就沒有必要退回來去做to B跟to G了。

網智天元創始人及首席戰略官莫倩

而莫倩的理念似乎也一直支撐著網智天元對C端市場的執著,目前其仍堅信的是,C端才是最好的資金池。

轉型前要想清楚的問題

儘管網智天元對於此次轉型持有很樂觀的態度,但對於業界來說,這一觀念難免顯得有些“逆流”,畢竟從大趨勢看,C端市場趨近飽和已讓BAT這些巨頭紛紛轉戰生產端。

2019年1月31日網智天元發佈公告退出“新三板”(來源:天眼查)

在網智天元方面看來,未來新基建能激發C端市場的新一波紅利在於,通過大數據實現C端需求與B端生產更加緊密連接,實現個性化、定製化生產。但目前從行業整體預判情況來看,在新基建推動下,C端市場何時才能迎來這波紅利尚不得而知。

不可否認的是,基礎平臺將是此次新基建浪潮中第一波紅利的受益者,但基礎技術層底子薄、人才缺失也是國內必須要面對的現狀。所以囿於過高的技術門檻,目前也並沒有多少企業敢輕言轉型。

雖然張傳文自信地表示,網智天元在人工智能底層基礎平臺上,已有一定積累,一些性能指標已是國外同類產品十倍以上,算是形成了技術壁壘。有行業人士直言,技術自信可以促成網智天元的轉型,但在基礎技術領域,轉型後的網智天元要面對的,就將是BAT這樣的巨頭企業了。

此外,按照網智天元理解,當技術“出圈兒”後,又該如何去適應“圈兒外”廣泛的人群和應用場景,也將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轉型路已經啟動,網智天元在這波新基建浪潮下能走多遠,還有待市場檢驗。

文字丨李婷

本文源自北京商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