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還是少年的月光》,但你的鄉愁不僅僅是余光中寫的鄉愁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

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怎麼樣還是我們熟悉的必學課文,我不知現在還有麼,但是當時很難理解,假如老師不給我講背景,我們根本不理解為什麼鄉愁隔著郵票、船票、墳墓還有海峽,但是我們一定知道這個作者,因為我們要考關於他的題。

《月光還是少年的月光》,但你的鄉愁不僅僅是余光中寫的鄉愁

對他就是余光中,生於南京的當代著名文學家,尤以一首《鄉愁》為國內讀者所熟知。長期投身大學教育事業;一生筆耕不輟,橫跨詩歌、散文、評論、翻譯四大領域。感謝閱讀以上官方介紹,請欣賞來自我的介紹。

說句不要臉的,我想和他談一場文字的戀愛,他的文字溫柔纏綿,他的語氣幽默風趣,而看的越久你越愛他的深沉,愛他的積澱,還愛他的睿智。讀他的文章就像午後的紅酒,微醺而愉悅。我十分欣賞這本《月光還是少年的月光》。

《月光還是少年的月光》,但你的鄉愁不僅僅是余光中寫的鄉愁

《月光還是少年的月光》共收錄了18篇散文,創作時間跨度由1964年至2003年。這些散文類型各異,有抒情的詠歎,有沉鬱的紀念,也有溫情的書寫。但這些文字都帶有相同的特性,那就是細膩雋永,帶著韻律感與美感。

余光中告訴我,青春不是常年春藤,讓你像戴指環一樣戴在手上。等你們老些,也許你們會握得緊些,但那時你們只抓到一些痛風症和糖尿病、一些變酸了的記憶。即使把滿頭的白髮編成漁網,也網不住什麼東西……

《月光還是少年的月光》,但你的鄉愁不僅僅是余光中寫的鄉愁

就像《逍遙遊》一文,“栩栩然蝴蝶。蘧蘧然莊周。巴山雨。臺北鍾。巴山夜雨。拭目再看時,已經有三個小女孩喊我父親。熟悉的陌生,陌生的變成熟悉。千級的雲梯下,未完的出國手續待我去完成。將有遠遊。將經歷更多的關山難越,在異域。”

不說那背景了,像極了在異國生活的少年,在每個夜雨的時候,獨自一人都在回憶故鄉,閉上眼睛是我在江南小鎮雨中散步的溫情,睜開眼是陌生而又孤寂的真實,哎,少年啊,少年。

《月光還是少年的月光》,但你的鄉愁不僅僅是余光中寫的鄉愁

再來讀先生時,先生卻已千古。這時更愛的是先生青年時浪漫恣肆的想象和豪氣,中年輾轉全球漂泊異鄉的思念和寂寥,對故鄉對往事對子女的拳拳眷戀,對詩歌對生命對自然對歷史從不衰退的讚美和熱愛。

月光還是少年的月光,先生最令人動容之處,在於那一顆澄澈又坦蕩的少年之心,如月光一般,從未被時光蒙塵。

假如有機會,我想見見你,和你聊聊天,好嗎?

余光中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