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的這份文件,釋放重磅信號!這幾點對房地產影響大

重磅文件終於靴子落地。4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這是中央關於要素市場化配置的第一份文件。《意見》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分類提出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五個要素領域的改革方向和具體舉措,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其中,戶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都與房地產市場產生直接或間接影響。

分類施策循序漸進,要補市場體系短板此次政策有哪些重要改革突破?

《意見》明確要素的範疇為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並從各要素共性出發,為從整體上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明確了基本原則。

土地要素方面,著力增強土地管理靈活性,靈活產業用地方式,靈活土地計劃指標管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勞動力要素方面,著力引導勞動力要素合理暢通有序流動,暢通落戶渠道,暢通職稱評審渠道。資本要素方面,著力完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制度,完善股市基礎制度建設,完善債券市場統一標準建設;技術要素方面,著力激發技術供給活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激活產權激勵,激活技術轉移機構和技術經理人活力。此次一大亮點是,明確將數據納入生產要素範圍,提出著力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全面提升數據要素價值。

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數據生產要素屬性的提升,關係經濟增長長期動力,關係國家發展未來。“世界各國都把推進經濟數字化作為創新發展的重要動能,在前沿技術研發、數據開放共享、隱私安全保護、人才培養等方面做出前瞻性佈局”。

為何要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與商品和服務市場相比,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發育相對滯後,市場決定要素配置範圍有限、要素流動存在體制機制障礙、新型要素市場規則建設滯後等,影響了市場對資源配置決定性作用的發揮,成為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的突出短板。

針對文件的出臺,“將會對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產生長遠的基礎性影響,在當前形勢下,對於對沖疫情影響、有效激發各類要素潛能和活力,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首提“戶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

都市圈同城化建設加速,預計周邊房地產開發機會增大

此次政策明確戶籍制度的改革內容,對於後續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有積極作用。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全國宏觀經濟三駕馬車包括出口、投資和消費都受影響,所以新型城鎮化成為當前穩定經濟的一個重要動力。

《意見》明確指出,將推動超大、特大城市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探索推動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實現戶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暢通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渠道,完善技術技能評價制度,加大人才引進力度,進一步打破戶籍、地域、身份、檔案、人事關係等制約。事實上,早在2019年12月,就提出全面取消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落戶限制,全面放寬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大城市落戶條件。

而此次政策新意在於,首次提出“戶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的概念,“經常居住地”將成為落戶的一個重要評判標準。通俗來說,若某就業者在長三角A城市工作,後續又到長三角B城市,那麼在B城市落戶中,也可以把A城市的居住、社保等情況考慮進去,這樣在積分落戶方面就相對會降低要求。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認為,真正體現了大城市戶籍政策惠民的導向,預計後續此類城市的落戶政策改革後,相關居民也將享受更為寬鬆的購房條件,相關購房需求也容易被激活起來。

另一方面來看,此次政策明確要大力推進都市圈同城化建設,深入實施《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後續圍繞都市圈和核心城市,會形成更為明確的支持政策。嚴躍進認為,“尤其是結合軌道交通建設等內容,後續對各類郊區將形成更好的發展條件。基於此,預計後續一些省會城市周邊的地產開發機會將增大”。

農地入市指導文件將出臺

近郊區市場或成房企重點關注的內容

從《意見》內容看,土地要素改革也和房地產有著較為密切的關係。一直以來,改革開放以來,土地作為最為基本的生產生活要素,其市場化程度相對滯後。今年1月,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正式實施,在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等方面進行了較大幅度的完善;作為一項重要配套法規,3月自然資源部也將《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對外公開徵求意見。

此次《意見》明確提出,推進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建立健全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深化產業用地市場化配置改革,鼓勵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完善土地管理體制。其中一個亮點是,作為建立統一城鄉建設用地市場的一項重要內容,“農地入市”的指導文件有望加快制定。啟動新一輪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完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為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這意味著,嚴躍進分析認為,“集體建設用地入市的政策今年預計會比較多,這對於後續農村土地市場的發展有積極的作用。客觀上說,後續一些城市的近郊區市場或是土地改革力度大的區域,也是房地產企業所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

相關數據就顯示,2017年以前批而未供的土地大概還有1450萬畝,而2019年全國安排的新增建設用地計劃總量是500萬畝,應該說存量盤活還有比較大的潛力。土地要素改革另一個亮點是,著力增強土地管理靈活性,靈活土地計劃指標管理。

《意見》明確將在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農村房地一體不動產登記基本完成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城鄉建設用地供應三年滾動計劃。對此,業界評論認為,、計劃指標跟著項目走,只要是實實在在有效的項目,符合規劃、產業政策和用地定額標準就給配計劃指標,增量的安排上就能夠做到更精準、更有效。土地要素。總體來看,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強調,將有助於生產要素從低質低效領域向優質高效領域流動,支撐實體經濟發展,形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