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那個大學生混得還不如一個農民工!”


“瞧,那個大學生混得還不如一個農民工!”|淺談讀書無用論


導讀:“3000塊你招不來一個農民工,但3000塊你卻能招來一個大學生。”,對於這樣的聲音近來在網上頻頻出現,是當代社會對於大學生這一群體的本身不看重,還是大學生自身素質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需求?


“瞧,那個大學生混得還不如一個農民工!”|淺談讀書無用論

01普遍現象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變得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思也越來越重,很多人評價一個事物最重要的標準就是它是否帶來了確實可見的利益,這種風氣的盛行,導致社會上出現了“讀書無用論”的觀點。

就昨年11月份的一個事件:

雲南省鎮雄縣魚洞鄉,吳某抗拒孩子進行義務教育,對於其輟學打工持放任態度,被司法拘留。

為什麼在這些家長的眼裡孩子讀書無用?可能有經濟方面的原因。但這樣的說法依舊不能具有說服力,當今社會是全面普及9年義務教育,甚至有的地方已經實行12年義務教育,家長只需承擔孩子的伙食費,住宿費。可即使這樣,依然要讓孩子做輟學工作,這隻能探究自身觀念和教育認知方面的問題。

02自身觀念與教育認知

很多自身教育觀念不強的家庭常常帶有這樣的想法——教育需要不斷地花錢,即使這樣還不如讓孩子早去社會歷練,還能掙錢補貼家用。

同時他們還能舉出各種例子:看誰家的孩子初中就出去奮鬥,現在都有個不小的廠子了;再看誰家的孩子讀了大學出來還不是一樣給別人打工。

他們眼中,既然到頭來都是打工,自己家的孩子還不如早點進社會,不僅能少花家裡的錢還能多掙幾年錢。

其實,這正是體現了自身教育的不足之處,導致眼界、格局都不長遠。


“瞧,那個大學生混得還不如一個農民工!”|淺談讀書無用論


“瞧,那個大學生混得還不如一個農民工!”|淺談讀書無用論

01現狀

胡潤富豪榜中,21 世紀後開始創業的富豪中,初中及以下學歷的富豪人數佔比逐年下降,而且在 2014 年後開始創業的富豪學歷至少都是大專。如今的創業對於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像以前農民企業家就能創業成功的例子幾乎沒有。

“瞧,那個大學生混得還不如一個農民工!”|淺談讀書無用論

2019年胡潤富豪榜前十

從胡潤富豪榜前十來看:

  • 馬雲畢業於杭州師範大學
  • 馬化騰畢業於深圳大學
  • 許家印畢業於武漢鋼鐵學院
  • 何劍鋒畢業於英國格林尼治大學
  • 孫飄揚畢業於中國藥科大學
  • 楊惠妍畢業於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
  • 黃崢畢業於浙江大學
  • 丁磊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
  • 王建寧畢業於遼寧大學
  • 嚴浩畢業於南京大學

02分析

學歷低的人越來越難登上胡潤富豪榜,創業成功者多為高學歷者。所以,在當代社會想要有高收入,門檻便是學歷,當然學歷不代表一切,但很多時候卻是通往高收入群體的大門。


“瞧,那個大學生混得還不如一個農民工!”|淺談讀書無用論

文憑學歷並不代表著工作能力,處事態度,文憑只是標籤而不是衡量一個人的標準。這便是“那個大學生混得不如一個農民工”的原因所在。農民工也好,大學生也罷,在這個社會上都是憑藉自己的能力吃飯,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良幣淘汰劣幣”,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然而很多人上了大學後惶惶不可終日,知識沒學到不說,能力也一塌糊塗。讀書不是無用,而是有的人根本沒讀進腦袋裡去罷了。

讀書對於我們來說有兩個方面的意義:

一是對於知識本身的獲取,我們可以很方便的得到前人或許要歷經一生才能總結出的經驗,我們也可以獲得實際生存所需要的物質資料。

二是對於精神世界的豐富,知識可以很好的培養和開拓我們自身的精神世界,我們對於一件事的認知和格局就不會變得狹隘。

“讀書無用論”的人僅僅是用物質資料來評判,而忽視了讀書對於精神世界的豐富。“3000塊你招不來一個農民工,但3000塊你卻能招來一個大學生。”,這是對某些大學生的諷刺,但也是對當代主流思想的扭曲。


“瞧,那個大學生混得還不如一個農民工!”|淺談讀書無用論

當代社會越來越趨向於高素質人才社會,能力與自身涵養相匹配。我們外在不僅需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內裡還要有充實自身的修養。不然社會上還會出現高素質人才犯罪的現象。


“瞧,那個大學生混得還不如一個農民工!”|淺談讀書無用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