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單身10年的gay,為什麼不找男友?

在現代社會,一個人可以不需要愛情、婚姻和孩子,一個人可以自由自在、無牽無掛地過一生。隨著技術和市場的發展,從物質到觀點,為我們提供了這種可能性。

在圈子裡,有伴侶的基友佔少數,大多朋友是單身。這其中有頻繁分手的,亦有長時間單身的。

今天,澈澈採訪了4名單身10年以上的基友,一起來了解他們的長久空窗期,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

No.1

30歲,打工人員,單身10年

“不想邁出這一步,雖然內心知道自己完完全全是個G,但還是不想和男人談戀愛。自己也很糾結。”

第一位朋友在中學時期就察覺到自己喜歡男生,但他一直很排斥自己的取向,他在20歲時確定自己是同性戀,所以他的單身時間就從20歲算起。

雖然完成了自我認知,但他並不願意與男生戀愛。

我問他所說的“邁出這一步”指的是什麼?

他說“這一步”指的是徹底進入gay圈,和男生戀愛,和男生髮生關係。

他告訴我:“澈澈,你知道嗎,我是一個人,和我真的去做什麼事其實是兩碼事。”

既然已經確定自己是gay,那為什麼不順其自然去做應做的事,比如與同性戀愛。

他不願意,他說他害怕淪陷,害怕自己一旦和男生戀愛了,就再也回不了身了。

這位朋友,在內心裡將自己規制於主流價值觀裡,他不願意與主流價值相抗,他選擇隱藏。

當我問他,你會選擇和女生戀愛嗎?會走入異性婚姻嗎?

這位朋友帶著強烈情緒回答道:“怎麼可能,我是同志,我怎麼可能和女生談戀愛,再說騙婚是很渣的好嘛?”

他一再強調,自己是gay,壓抑自己對男生的情慾,不出格,不代表自己就要違心和女生戀愛。

“澈澈,你一直鼓勵我們大家要勇敢表達自我,要做自己,但不是每個人都有那樣的條件。我大學都沒考上,上了大專就回到父母身邊,幫家裡人打工。這裡比較落後,家裡人思想也保守,他們是接受不了的同性戀的。我內心自卑,也懦弱,不願意家裡人起爭執,也沒想過他們能接受我。反正以後就是呆在父母身邊,好好孝順他們就行了。”

No.2

32歲,公司高管,單身14年

“沒有哪個群體比gay更看重外貌了,我單身的原因就一個,長得難看唄”。

第二位朋友從18歲成人算起,至今單身。

身高160+,體重70+,黑,皮膚差,頭髮稀少,這是朋友對自己的描述。

他將自己長期單身的原因全部歸結為相貌,但我並不認同。

首先,外貌的審美具有極強的主觀性,它只是戀愛交往中的一項資源,相貌劣勢可以通過才華、財富等資源補償。

再次,9分男找9分男,3分男也可以找3分男。

當我拋出這些言論時,朋友回覆說:“是的,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審美偏好,對帥有不同的定義,但對醜應該有相同的感知。”

在關於3分男找3分男的問題上,朋友回答:“澈澈,問題就在這裡,我醜還顏狗,我雖然3分,但我就想找顏值8分的男生,7分的我都不要。”

我又列舉了外貌吸引力相差較大的同志情侶,比如前段時間的李光耀孫子李桓武和其男友,當兩人達到靈魂相融,性格相洽時,外貌在擇偶因素裡的權重也會變小。

這位朋友又說:“其實吧,我常年單身,除了外貌確實不好看之外,其實自己性格也有問題。我脾氣不好,經常發火,也不喜歡體諒別人。所以這也是我單身的原因。讓我去當舔狗追別人,我可受不了。”

我又告訴這位朋友,外貌可以通過後天努力提升。比如健身讓身材勻稱,護膚讓皮膚變好等。

朋友回答:“太難啦,我沒那麼多耐心,也沒毅力。那樣太為難自己了。”

最後,這位朋友又告訴我:“澈澈,不瞞你說,我就是不喜歡主動追別人看別人臉色,我的生理需求都是找MB,我付錢,他看我臉色,誰也不欠誰,挺好的。而且就是找,我也找8分以上的。”

No.3

28歲,公司職員,單身10年

“我單身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對這個群體的不信任。”

朋友讀大學時談了一位朋友,那是他的初戀,當時的男友比他大兩歲,他大二,對方大四。

他說那是自己第一次愛一個人,然後就一頭栽了進去,不計成本地付出。

兩個人在不同學校,對方雖然比他大,但心理沒他成熟。

朋友說:“與其說他心理沒我成熟,倒不如說他愛我沒有我愛他多。”

對方沒錢花了,他省下自己的零用錢給對方,每天在學校只吃素菜。

對方半夜睡不著,他半夜打車去對方的學校陪他壓操場。

男友畢業後去了別的城市讀研,朋友的父母託了很多關係,給他找了一份體制內的工作。

朋友為了當時的男友,毅然決然不顧家裡的反對,獨身去了男友所在的城市找工作。

朋友說,為此,父親兩年沒理他。

“男友讀研,我工作,所以我就在經濟上更加支持他。我們同居,房子租在他學校附近,但離我的工作地點遠。不過他說他學習緊張,時間寶貴,也就隨了他。房租和家裡的所有開支基本都是我出。”

感情裡,付出和收穫不一定成正比,甚至付出的越多,受傷的越重。

“其實那天多少有點感覺,就是早上起床心裡莫名憂傷,有點酸。我本來要去公司團建的,但快到公司時,又臨時收到通知說取消了。那天是週六,週六他一般都起床很晚。所以我就買了些早餐返回家中。”

“但是我確實沒想到,當我打開家門時,我看到他和另一個男生赤身裸體躺在一起。”

“我當時整個人是蒙的,就是大腦完全放空了。”

“我沒有吵沒有鬧,也沒有哭,不知道怎麼表達情緒,我只是默默的就走了。”

我問這位朋友後來的情況,男友有沒有給他道歉。朋友回覆說不太想聊後面的內容。

只是透露,兩個人沒多久之後就沒有聯繫了。

“澈澈,其實我說這些,並不是埋怨誰,要怪就怪自己不會看人。我的故事是特例,大家不要受我影響。但就我自己來說,從那以後再也不相信愛情了。我不是說這個圈子裡沒有好男生,只是我對自己沒有信心,覺得自己沒那麼好運。與其有可能被傷害,還不如不給自己受傷的機會。”

No.4

29歲,準備創業 單身10年

“不太相信感情,也不想通過其他人給自己安全感。自己越來越強,發現不需要對象也可以過得很好,而且年紀越大想要的不僅僅是戀愛,更多是伴侶。”

“比較少有人能有匹配的思維模式和思想。”

“還有一個是工作越來越忙,職位越來越高,也沒人敢追”。

工作忙碌的問題好理解,但關於“少有人能有匹配的思維模式和思想”,老實說,澈澈持質疑態度。

因為我總認為,即使是以年齡為座標,優秀的人裡還有更優秀的。沒人敢狂言說:“和我同年齡的人裡,沒有一個的能力思想在我之上。”

後來交流才得知,第四位朋友之前是某公關公司事業部老大,因為做公關,接觸的都是各個領域的翹楚。他每天的交流對象都是功成名就的大佬,所以回過頭再看周圍的男人,就會覺得對方很膚淺,聊不下去。

“我之前接觸的

那些單身10年的gay,為什麼不找男友?

都是是媒體、明星和相關互聯網產業業內營銷的負責人,網易、騰訊、阿里大文娛內的。所以和周圍男生接觸時,很多時候日常可以聊的很開心很好,對方一聊到對某些事物的看法時,就聊不下去了。尤其基佬愛吐槽,吐槽自己朋友同事的時候,就聊不下去,他們思維模式很單一,而且也很無聊。”

這種現象之前有人總結過:說最難找對象的人群是財經頻道的女主持。因為她們每天採訪的對象非富即貴;下了節目,看到身邊的男人並非此類,便覺得索然無味。

就如這位朋友自己說的:“我們這行很多都眼界高於自身匹配的生存環境,即使自身也垃圾,又放不下標準,加上日子過的充實,不缺錢,就一直單著了。之後就越來越單,談的慾望也越來越少。”

我問朋友以後的打算,他回答:“如果有對象就跟對方一起規劃未來生活,沒有就自己一個人好好享受生活,年紀大了跟朋友們在一起住,互助養老吧,就和澈澈在朋友圈說的那樣。年紀大了怕的不是單身,怕的是生病時候身邊沒人照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