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联合军团”如何联合作战?幕后故事同样令人感动

1月底、2月初,全国各地医疗队从四面八方驰援武汉。各地医疗队有的以省为单位,有的以地级市为单位,还有的以医院为单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这么多医疗队工作流程各不相同,是怎么在同一个医院里同时执行救治任务的?

每支医疗队还是由不同学科的人员联合组成,如何保证这支各路人马汇集的大军能够协同作战、分兵把守?

这些都是救治患者之外的幕后故事,它们同样令人感动。

5月4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援鄂医疗队、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援鄂医疗队、河南省援鄂医疗转运队、雷神山医院辽宁医疗队的代表们讲述了那些病房外的紧急时刻。

援鄂“联合军团”如何联合作战?幕后故事同样令人感动


联合军团,人多力量大

当湘雅医院医疗队来到武汉协和西院时,有个病区是联合病区,由湘雅医院、武汉协和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医疗队的队员一起开展诊疗工作。

不光是这一个病区,在武汉协和西院,最多的时候有23支医疗队。面对着大量重症患者,从最南边来的海南省医疗队,到从最北边来的黑龙江医疗队,组成了联合军团,如何保证每个患者都能接受相同水准的最优治疗,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且新冠肺炎是个全新的疾病,所有医护人员都在不断更新和积累认识的过程中,各支医疗队必须有统一高效的协作机制,才能尽快上手救援。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援鄂医疗队领队钱招昕回忆说:我们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成立了战时医务处,我当时是这个医务处的联络员。我们把当时在武汉协和医院各医疗队管理的病区分成五个片区,医务处组织了五个联合专家队,分别负责五个片区,每周组织疑难病例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如果有救治上特别疑难的或者有成功经验的病例,再把它提交到医院层面,由医院层面再来组织每周一次的全院专家参与的病例讨论,先后这样的片区讨论组织了41次,院级的有10次,每周1次,有151例患者在这个讨论会上通过讨论得到了精准救治。

那么多专家每次讨论都要用上两个小时左右,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集中各自医疗队所有专家的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努力挽救每一个生命。


雷神山,一秒都不浪费

雷神山医院建设过程当中,体现了雷霆万钧的速度。当医疗队开始工作时,也同样展示了雷厉风行的作风。当时,全国280多家医院、3000名医护人员在2月8日前后分别抵达雷神山,其中辽宁医疗队就出动了1243名医护人员。

“我们刚来雷神山的时候,这里是一个正在收尾的大工地,怎样把这个工地迅速变成收治病人的病房,这是摆在建设者和医务人员面前的一个问题。”雷神山医院辽宁医疗队代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刘志宇说。

为了让患者尽快进入病房,雷神山执行的是“创建一个病房、验收一个病房、开放一个病房”的策略。在一个病区里面,基建工作者做收尾工作,医护人员做病房的物资准备、信息的准备、病房院感的验收工作。

在一天半的时间,医护人员手工将一个毛坯房变成了标准建制的符合院感要求的整齐划一的负压病房。同时,在这一天半的时间里,医疗队也梳理了工作流程,将同时到达的多个病人迅速分诊到不同病区,保证了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以高标准收治新冠病人。

在为时两个月的时间里,雷神山医院共收治病人2011例,病亡率是2.3%,重症、危重症是1073例,病亡率4.3%,工作人员零感染,生产零事故,环境零污染。

援鄂“联合军团”如何联合作战?幕后故事同样令人感动

2月18日,雷神山医院首批患者出院。本报记者 高兴贵摄

急救车上,摆渡的是生命

河南医疗转运队来到武汉后,主要职责是负责把社区的患者转到医院,把医院的重症患者送到指定医院。

与其他医疗队固定的工作场所相比,转运队工作在急救车上,诊疗地点不固定、接诊的地方和区域非常广泛,覆盖了武汉市的社区集中隔离点、方舱医院、养老院、精神病医院和20多家医院。

除了长时间不能更换防护服外,转运队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异地救援时,急救车通讯跟当地120不匹配,不了解路况等信息。河南省援鄂医疗转运队队长、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主任乔伍营说,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利用无线系统、微信群,跟当地武汉120无缝对接和联接。

转运队每天24小时值班备班,45天无休息,服务患者不固定,有轻重病人,有不确定病情的患者,一切都是未知数。这支队伍不光是急救员、担架员,还充当了护理员、心理辅导员,他们穿遍了武汉的大街小巷,日夜兼程,成为“生命的摆渡人”。

END

经济日报经点科学工作室

记者:敖 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