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盗墓贼,古墓一般有什么机关?

寇亚君

古代帝王们为了在百年之后永享富贵,有些在位时即开始修建陵墓,能工巧匠们对陵墓防盗可谓煞费苦心。

1.流沙

河南省上蔡县郭庄楚墓就采用了墓顶流沙的防盗手段,沙层中隐藏重量不一边角锐利的大石,当盗墓者挖到积沙层,沙子流动导致石头塌方,防止盗墓者进入。

2.连环翻板

墓道中挖三米深以上的陷坑,坑下分布刀锥利器。坑上平覆数块木板,板中间有轴,下坠一小型相同重量的物体,呈天平状,人一踩上木板,板即翻转,人落入坑中刀锥之上,如此,盗墓者生还机率几乎为零。

3.机弩

弩出现于春秋时期,杀伤力很强。《史记·秦始皇本纪》里曾记载,嬴政在造陵墓时就使用了弓弩,“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一旦盗墓者进入,碰到弩弓扳机,则会遭到猛烈的射击,十分可怕。




火焰鸢尾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在盗墓题材的小说、影视剧里,常常会提到古人为了防止盗墓,在墓葬里设置的种种机关,那些机关设计巧妙、威力巨大,常常让胡八一、王胖子等人遇险。不过,作为一个学习并从事考古九年的人,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古人为了防止盗墓,的确发明出了不少的防盗机关,可惜并没有传说的那么邪乎。

防盗墓的手段,基本可以分为这么几类:

一,靠诅咒

没开玩笑,古人真的有用这个办法的。

考古工作者曾经在西安郊区发掘一座隋墓,这座墓里有精美的房形石棺,棺上竟然刻着四个字——“开者即死”!是不是跟埃及法老的诅咒异曲同工?

二,靠哭穷

也没开玩笑,古代有些人就是不懂此地无银三百两的道理,比如说,徐州的龟山汉墓,墓主人据考证是西汉楚王刘注,这哥们不知道怎么想,让人给自己墓里的石头上刻着“第百上石,楚古尸王通於天述,葬棺郭,不布瓦鼎盛器,令群臣已葬去服,毋金玉器,后世贤大夫幸视此书,目此也仁者悲之。”大概意思就是“我不骗你们啊,我这里只有棺椁,没有金银珠宝,你们都是好人,看到这些文字肯定会替我悲伤,就别来挖坟了吧”!

小孩子都知道,以上这俩办法都是负责搞笑的,真正能起到一定防盗作用的是下边的这两种:

一,依靠墓葬本身

我们知道,最常见的墓葬,就是挖个坑,放进棺材,然后把挖出来的土回填进去。在汉代以前,哪怕是贵为王侯,也是这么埋,只不过墓更大、更深一些。

一般来说,墓坑挖的深会给盗掘造成不小的困难,尤其是那些“个体户”式的盗墓贼往往很难下手。不过这也挡不住利益的驱使,比如陕西凤翔的这座秦公大墓,墓主人被考证为历史上的秦景公,也是一样的结构,它的深度相当于8层楼房,够厉害吧?然而这座王陵仍然难逃被盗的命运,从古至今多次被盗,盗洞多达二百余!

所以,古人继续开动脑筋,加大难度。比如,他们想出了积沙、积石墓。

所谓的积沙、积石,就是回填墓坑的时候,不要直接用土,而是先填进去很多沙石,上面一层再盖土。

不管何种盗墓方式,归根结底都是穿穴打洞。盗墓贼凭借各种挖掘工具,可以轻易地在土壤中挖出洞穴进入墓室,可是当他们面对沙石时就很难做到了,为啥呢?因为沙石会流动呀!一铲子刚下去,周围的沙石立刻滚落进去,除非盗墓贼把这些沙石全部挪走,否则很难成功。当然,积沙墓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所以也只有上层人物能用。

除此之外,有些厉害的人,还会在墓葬结构上想办法,要说这最经典的例子,还跟考古“鼻祖”有关呢。

这次发掘,还真就找到了吕大临墓,吕大临大概是由于自身爱好的原因,深知古来名人墓多被盗掘的情况,因此在设计自己的墓葬时煞费苦心。

不难看出,他的墓竟然有上下三层!上面的两层都是假墓,专门迷惑盗墓贼,最下面一层才是真正的栖身之处。不过,像这种设计独特的墓,在古代其实并不多。

二,依靠墓内设施

这里说的模内设施,主要是葬具和顶门器。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黄肠题凑这个词。所谓黄肠题凑,就是在棺椁周围,用规格一致的木杠子,垒砌成一圈厚实的墙壁。

你可能会想,木头墙而已,这么久早就烂完了,还能防盗吗?别说,还真能!2013年,有一伙盗墓贼试图盗掘长沙郊区的一座大墓。很不幸的是,这座大墓用了黄肠题凑,盗墓贼刀砍斧劈,甚至用了炸药,可就是不能突破木墙进入棺椁,最后,爆炸还泄露了踪迹,被警察捕获!

那顶门器又是什么呢?这是针对有石质墓门的墓葬而发明的机关,也叫作自来石。图中是明定陵的顶门器示意图,它的原理并不复杂,关门时顶门器发生倾斜,卡死在地面上的石槽里,牢牢地将门顶住。

看到这儿您可能要问,那小说、电影里那种能要人命的机关暗器到底有没有啊?

按照古代文献的记载呢,在一些帝王陵墓里,会有诸如悬剑、伏弩、伏火等防盗设施,然而,考古工作者在墓室里发现的刀剑弓弩,都是放在墓室或者棺材里,用来随葬的,跟杀人防盗毫无关系。

至于伏火,古人也记载了不少挖掘墓葬时突然燃起熊熊大火的例子。即便这些例子属实,我们今天的初中生也不难想到,这不过是墓葬里的有机物腐败而产生的沼气燃烧而已!


考古军中马前卒

古人为了防盗墓贼,墓室机关五花八门,让盗墓贼防不胜防。除了常见的暗器,以下几种我认为比较经典。

生死八卦阵

整个墓室,其实是几个活动板块,根据奇门盾甲而排列的八卦阵。

当盗墓贼不小心触动机关,八卦阵就自动运作。八卦阵有八门,分别为:

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如果你找不到生门,并找到打开生门的机关,就一辈子也别想出来。

流沙阵

有一种设有流沙阵的古墓,这种墓葬分上下两层,上层是堆积如山的河沙,下层是亡者墓室。

当盗墓贼打开棺盖的时候,便开启了墓室顶部的机关,顿时会有大量流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流落,把盗墓贼活埋,死于非命。




引诱计

虚而实之,实而虚之。当盗墓贼一心想弄清虚实之时,不知不觉一命乌乎。

聪明的古人会摆放了一本陪葬品目录,过去的读书纸没现在的好翻。每翻一叶都要抹点口水。

孔明就利用这点,在目录书的每一叶都抹上了鹤顶红。盗墓贼翻不了几叶就会封喉而死。



盗墓贼的一生,就是和各种各样的古墓打交道,干的是和古人斗智斗勇的营生。但善恶到头终有报。人有失手,马有失蹄,他们终会死于非命!


堪与

农村人农民工万岁的观点,电视剧和现实的不同,盗墓贼是心朮不正。恐惧心理是必然的。这也是提惺人们,人以善为本。

现实的生活中,别说古墓设有机关,无论走到那里,办什么事情,三思而后行。违背不违背人意。正义永远战胜邪恶。

当然别说古墓,在我们农村,七十年代,我们那里都挖有红薯窖。在放红薯前,都会仍进去一把火,不然人不能进去,进去就会窒息,这是为什么,缺氧。何况几十米深的古墓。这就是农村人,农民工万岁总结出来的经验。


农村农民话三农

“伏火”、“毒烟”、“机弩”杀伤盗墓者

如果说,隐蔽墓葬和古墓积石是一种消极的防盗方式,那麼,还有能够杀伤盗墓者的方式,如储水、积沙、伏火、毒烟、机弩等。

王子今介绍说,在墓中储水,一旦有盗墓者进入,便将溺水而死。这种防盗的方式虽然最终会使墓遭到破坏,但盗墓者也不能逃生。不过,由於墓中注水实行困难,因此,这是一种并不多见的防止盗墓的形式。而较为多见的反盗墓形式则是在墓中大量储沙,以流沙预防盗墓者凿洞侵犯墓葬。

而所谓的“伏火”,能够“飞焰赫然”,具有烧死盗墓者的效力。这种墓被称作“火坑墓”,是南方地区特有的一种墓葬。据分析,“火坑墓”出火的原因,可能由於墓室裏埋藏的有机物分解,形成一种可燃气体———沼气所引起的。

神秘的马王堆汉墓就是一座著名的喷火古墓。据介绍,1971年,长沙附近的解放军驻军正在挖掘战备工事,在工程进行到一座防空洞时,当用钢釬插进去的一瞬间,一股莫名的气体正从土壤裏向外喷射,有一个战士觉得好奇,尝试著拿火柴去点,没想到一点就烧起来了,并冒出蓝色火苗,而且火力很大。後来在这里发现了著名的马王堆辛追墓。

此外,在墓中置“水银池”,用水银挥发的气体毒杀盗墓者,是一种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反盗墓的典型史例。另据王子今透露,一位连云港的考古工作者在挖掘的过程中曾碰到过机弩,并且对当时的情形作了描述。但不知出於什麼原因,这些情况并没有写入当时的考古报告中。

■秦始皇陵防盗措施森严恐怖

据了解,秦始皇在防止盗墓方面也苦费心机。秦始皇陵的内部结构,据说有空前复杂的形式:“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王子今认为,以机发之矢射杀盗掘者的方式,应当说是集中体现了当时最高水准的机械设计思想与机械制作技术。

此外,司马迁关於秦始皇陵地宫储有大量水银的记载,除了史籍记载之外,在秦汉时期就有人通过盗墓实践而确实发现。如今,这个事实已经被考古学者和地质学者用新的地球化学探矿方法所证实。

王子今教授认为,地宫中大量储注水银,或许也有以剧毒汞蒸气杀死盗掘者的动机。以当时人对於水银化学特性的认识而言,不会没有注意到汞中毒的现象,而利用水银的这一特性用於防盗设计,也是很自然的。



家居逍遥子


蓝顿花岗彩涂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