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了一千年,南斯拉夫的強國夢為什麼還是碎了?


奮鬥了一千年,南斯拉夫的強國夢為什麼還是碎了?

巴爾幹半島有一個別稱叫做“歐洲火藥桶”,是一個一點就炸的熱點地區。至於這個別名的來源主要是這一地區由於複雜的民族問題、政治問題在歷史上經常性的爆發劇烈衝突。

典型事件可以參考把整個世界拖入戰爭旋渦的“薩拉熱窩事件”,一個“憤青”靠一把手槍刺殺了一位皇儲,結果引發一戰。在這場戰爭中有三大帝國先後壽終正寢,他們分別是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以及沙皇俄國,本是冤家對頭,如今黃泉路上手拉手。

奮鬥了一千年,南斯拉夫的強國夢為什麼還是碎了?

▲薩拉熱窩事件

有死亡也有新生,一直生活在巴爾幹半島的南斯拉夫人卻在這場戰爭後重建王國。而就是這個新生的南斯拉夫國家,抗住了兩次世界大戰的重錘,每次重生都比之前更強大。而二戰後的南斯拉夫不再熱衷跟著大國湊熱鬧,而是專心過自己的小日子,生活一度直奔小康。

但天有不測風雲,本來挺美滿的南斯拉夫卻成為巴爾幹半島新的動盪點。兄弟火拼,鄰居拆家,十餘年間就風光不再,家業也是七零八落。南斯拉夫,沒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小國家。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這個有著“巴爾幹之虎”之稱的國家就這麼消失了呢?

奮鬥了一千年,南斯拉夫的強國夢為什麼還是碎了?

▲南斯拉夫版圖


1.南斯拉夫人:一個受盡欺凌最終苦盡甘來的民族

南斯拉夫的建國史只有短短數十年,但其民族歷史卻有上千年。南斯拉夫人是古代東歐地區的斯拉夫人的分支,斯拉夫人在公元四到六世紀因來自中亞地區的匈人入侵而不得不向外遷徙,他們或向北進入今天的俄羅斯地區,或向東進入波德平原,也有人一路南遷來到了巴爾幹半島

奮鬥了一千年,南斯拉夫的強國夢為什麼還是碎了?

在定居巴爾幹後,其先後受到東羅馬與奧斯曼兩大帝國的統治,其生活習慣與文化信仰也因此受到影響。在東羅馬帝國與奧斯曼帝國相爭之際,南斯拉夫人迎來了自己民族的一個歷史契機,逐步建立起本民族的政權,比如保加利亞王國、塞爾維亞王國等。


奮鬥了一千年,南斯拉夫的強國夢為什麼還是碎了?

▲不同斯拉夫族群的形象和他們所建立國家的國旗

但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滅亡東羅馬帝國後,巴爾幹半島其他地區也相繼被征服。在佔領巴爾幹之後,土耳其極力輸出自己的文化,以期同化當地人。原本信仰東正教的南斯拉夫人發生分化,使得之後的巴爾幹同時存在伊斯蘭教與東正教兩大宗教力量。

在土耳其人衰落之後,其勢力撤出巴爾幹,因此留下來的真空使得新興的奧匈帝國不斷覬覦。奧匈帝國侵佔了巴爾幹北部地區,將克羅地亞與斯洛文尼亞納入自己統治之下,並將自己信仰的天主教也傳入其中。於是,十九世紀之後的巴爾幹形成三股宗教勢力交織的局面。


奮鬥了一千年,南斯拉夫的強國夢為什麼還是碎了?

在一戰後,南斯拉夫人的民族意識覺醒,新取得獨立地位的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與塞爾維亞聯合組建成一個統一的斯拉夫民族國家。在二戰期間,南斯拉夫王國被軸心國瓜分,但南斯拉夫人一直在堅持民族解放戰爭,並最終在南斯拉夫共產黨的帶領下取得了勝利。

奮鬥了一千年,南斯拉夫的強國夢為什麼還是碎了?

▲一戰結束後的塞爾維亞

奮鬥了一千年,南斯拉夫的強國夢為什麼還是碎了?

▲前南斯拉夫領導人鐵托

二戰後的南斯拉夫各國再次聯合在一起建立了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當時的南斯拉夫除了我們之前提到的三國之外,還包括馬其頓、波黑、黑山三個共和國以及科索沃、伏伊伏丁那兩個自治省。

奮鬥了一千年,南斯拉夫的強國夢為什麼還是碎了?

奮鬥了一千年,南斯拉夫的強國夢為什麼還是碎了?

▲南斯拉夫聯邦及其各組成部分的旗幟和徽章

新興的南斯拉夫是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因此最初選擇倒向蘇聯一方。蘇聯是以俄羅斯為主的一個聯邦國家,其成員國大部分都屬於東斯拉夫人,也就是與南斯拉夫有著共同的民族起源。並且,南斯拉夫也建立了與蘇聯相近的政治體制,雙方的利益更趨一致。

奮鬥了一千年,南斯拉夫的強國夢為什麼還是碎了?

按理說這樣一來兩個國家的聯盟應該是牢固的,但實際上南斯拉夫的自主意識非常之強,而蘇聯又崇尚“大國沙文主義”。對於強勢的蘇聯,南斯拉夫非常反感,雙方的關係由此走向惡化。

在此之後,南斯拉夫的領導人鐵托還和埃及總統納賽爾以及印度總理尼赫魯發起了不結盟運動,給予“美國-蘇聯”兩極格局以衝擊。

奮鬥了一千年,南斯拉夫的強國夢為什麼還是碎了?

▲巴爾幹半島地緣位置示意圖

蘇聯之所以能夠容忍南斯拉夫主要是由於西方社會樂於看到巴爾幹半島脫離蘇聯控制,於是向蘇聯施加了壓力。巴爾幹半島地理位置太重要了,既是黑海和地中海的貫通點,又是歐洲的腹心之地,地理位置四通八達,這樣的地方西方社會絕不希望被蘇聯掌控。因此在蘇聯對南斯拉夫進行軍事威脅之際,西方也同樣給了蘇聯以威懾,從而使得南斯拉夫順利中立。

奮鬥了一千年,南斯拉夫的強國夢為什麼還是碎了?

▲南斯拉夫最高領導人鐵托和家人親友在戶外烤野豬,享受著國家承平日久的安逸

在中立之後,南斯拉夫把國家工作重心放在了經濟建設上,使得南斯拉夫的經濟發展非常迅速。當時的南斯拉夫年GDP增速達到了6.2%,並且實現了免費醫療以及高達92%的識字率。

奮鬥了一千年,南斯拉夫的強國夢為什麼還是碎了?

▲1950年就有的南斯拉夫旅遊廣告。可見當時南斯拉夫已經有了旅遊產業

快速發展的南斯拉夫一躍成為東歐地區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其富足程度即使是蘇聯也不能相比。

奮鬥了一千年,南斯拉夫的強國夢為什麼還是碎了?

▲上世紀七十年代南斯拉夫海邊的度假酒店

奮鬥了一千年,南斯拉夫的強國夢為什麼還是碎了?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南斯拉夫風光

同時,南斯拉夫的軍事實力也增長很大,除了傳統的陸軍還擁有龐大的海軍艦隊以及各式先進的導彈、戰機。正是這樣一個經濟發達、軍事強大的南斯拉夫在後來獲得了“巴爾幹之虎”的美譽。

奮鬥了一千年,南斯拉夫的強國夢為什麼還是碎了?

▲南斯拉夫人民軍


2.兄弟鬩牆:困境中離心離德的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本是一個很富強的國家,至少在鐵托執政的時間是這樣的。但這樣的盛況在鐵托逝世的數年後就猝然消逝,巴爾幹半島不僅不復之前的盛景,反而陷入了二戰後最劇烈的一次地區動盪之中。

七十年代,世界經濟受到石油危機的衝擊,很多國家都陷入了經濟危機之中,南斯拉夫也不例外。此外,因為其仿照蘇聯模式構建的經濟體系在此時也陷入停滯的困境。南斯拉夫的經濟發展在七十年代以後就增長乏力,使得國內通貨膨脹嚴重、失業率高企不下。為了刺激經濟發展,南斯拉夫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大量借貸,因此拖欠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鉅額貸款。

奮鬥了一千年,南斯拉夫的強國夢為什麼還是碎了?

▲石油危機下的美國

國家總體的經濟形勢不容樂觀,而地區間的經濟差距也十分巨大,克羅地亞以及斯洛文尼亞算是比較富裕的兩個成員國,但諸如波黑等國卻十分落後。南斯拉夫政府曾長期用富裕地區的財政補貼落後地區,但在這場經濟危機之中,克羅地亞等國對這一政策的不滿逐漸發酵。經濟危機引爆了南斯拉夫國內潛藏已久的社會矛盾,使得各成員國人心浮動,萌發了獨立建國的念頭。

奮鬥了一千年,南斯拉夫的強國夢為什麼還是碎了?

▲1990年南斯拉夫各地人均gdp

奮鬥了一千年,南斯拉夫的強國夢為什麼還是碎了?

▲克羅地亞薩格勒布

在九十年代初,世界政局發生了大地震,東歐劇變,蘇聯解體。東歐的政治變局同樣衝擊到了南斯拉夫,克羅地亞等國想要脫離南斯拉夫而倒向西方陣營的願望日益迫切。面對國內局勢動盪,南斯拉夫政府繼續進行改革體制,進一步下放權力。

然而南斯拉夫的改革卻充滿了民族分化的色彩。早在鐵托去世後,各共和國總統輪流坐莊主持政務。這些做法如同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使得南斯拉夫走上了分裂的不歸路。

奮鬥了一千年,南斯拉夫的強國夢為什麼還是碎了?

▲南斯拉夫聯盟解體過程圖

1991年,斯洛文尼亞率先宣佈獨立,並引發了“十日戰爭”,力求維持統一的塞爾維亞在這場戰爭中落敗,斯洛文尼亞就此獨立。而繼斯洛文尼亞之後,克羅地亞和馬其頓也宣佈獨立。

奮鬥了一千年,南斯拉夫的強國夢為什麼還是碎了?

▲斯洛文尼亞盧布爾雅那

此後的局勢一發不可收拾,各地區的獨立呼聲日益高漲。在南斯拉夫的波黑共和國,居住著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以及穆斯林三大群體。我們之前說過,這三者由於各自不同的歷史際遇有著不同的文化習慣,宗教對立尤為嚴重。

面對變局,波黑也想獨立,但他的境內居住著多達31.4%的塞爾維亞人,塞爾維亞人是不願看到波黑獨立的。於是,在波黑境內圍繞著“統與獨”的問題發生了一場嚴重的軍事衝突,這就是上世紀最為慘烈的局部戰爭——“波黑戰爭”。

在這場戰爭中,共有二十多萬軍隊在戰場廝殺,戰火波及了波黑四分之三的領土。除了軍事行動之外,雙方還對對方的平民進行無差別攻擊,導致了一場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在這場戰爭中,一共有27.8萬人死亡,多達兩百萬人流離失所。

由於波黑的塞爾維亞人有來自塞爾維亞主導南聯盟的支持,其武器裝備先進,在戰爭初期佔據極大的優勢。但隨後,西方國家紛紛介入其中,並提供給波黑的穆斯林大量的物資與武器援助,還直接派遣了戰機轟炸波黑的塞爾維亞人,穆斯林逐漸扳回局面。1995年,在美、俄、英、法、德五國介入之下,波黑戰爭終於以和談而告終,而波黑取得獨立地位。

奮鬥了一千年,南斯拉夫的強國夢為什麼還是碎了?

▲波黑戰爭期間,波黑首府薩拉熱窩的孩童

此時已經有四個共和國從南斯拉夫獨立了出去,而剩下的就只有塞爾維亞、黑山以及塞爾維亞的兩個自治省。但自從七十年代以來,為了緩解國內的政治危機,南斯拉夫修改了憲法,使得各成員國在擁有了更大的自治權的同時,兩個自治省也擁有了和成員國一樣的政治權利。

受各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的影響,科索沃也想要獨立。科索沃的居民並非塞爾維亞人,甚至不屬於斯拉夫人,因此沒有民族問題的牽絆。但因為科索沃是塞爾維亞人最早定居的地方,因此視科索沃為“民族之搖籃”,絕不允許其獨立,因此強烈抵制,不惜武力介入。

於是,科索沃戰爭再次爆發。這次,又是西方國家介入,並派飛機直接轟炸南聯盟。塞爾維亞不得不再次回到談判桌,並接受科索沃脫離其控制的事實,後者於2008年宣佈獨立。

而此時,因為有著充分的民族自決權,塞爾維亞最後的兄弟黑山為了自己的前途不想再跟著已經衰落的塞爾維亞,於是也宣佈獨立。至此,在二戰後盛極一時的南斯拉夫全然分裂。作為南斯拉夫嫡子的塞爾維亞雖然繼承了南斯拉夫的家業,比如海軍艦隊,

但因為黑山的獨立,塞爾維亞失去了出海口而變成了內陸國,海軍竟成河軍。


3.從強國到棋子,無法逃脫的噩夢

南斯拉夫的分裂與其國內深刻的社會矛盾是分不開的。因為是一個聯邦國家,南斯拉夫各成員國之間存在著經濟差異、民族差異以及文化差異。想要維持這樣一個國家的繁榮與統一,對管理水平的要求十分之高。

奮鬥了一千年,南斯拉夫的強國夢為什麼還是碎了?

▲1991年南斯拉夫的民族構成

在二戰後,南斯拉夫在鐵托的領導下建國,鐵托是克羅地亞人,這一點很關鍵。因為對於克羅地亞等國來說,想要聯合起碼得照顧其利益。但南斯拉夫國內塞爾維亞人極為強勢,如果領導人是一個塞爾維亞人,恐怕矛盾的爆發還要提早很多年。

奮鬥了一千年,南斯拉夫的強國夢為什麼還是碎了?

▲塞爾維亞總統米洛舍維奇

而鐵托在位期間,一直提倡包容共存,淡化民族差異,也有人認為鐵托的民族政策過於遷就非主體民族(塞族以外的民族)。但在鐵托去世後,選誰來擔任國家元首成為一個難題,因此才出現了所謂“主席團集體領導制度”。

但之後的塞爾維亞共和國的總統米洛舍維奇是“大塞爾維亞主義”的支持者,南斯拉夫國內民族政策就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這一勢力的抬頭使得南斯拉夫國內本已沉寂許久的民族主義勢力再次喧囂起來,加速了南斯拉夫國內矛盾的爆發。

除此之外,西方勢力的推波助瀾也對南斯拉夫的解體有重要作用。蘇聯已經解體,蘇聯的嫡子俄羅斯此時正著力緩和內部矛盾,根本無暇顧及南斯拉夫的局勢,這給了西方社會介入的契機。

但在早期的國際介入中,我們很難看到美國人的身影。這有一些違反常識,作為超級大國的美國一直是哪裡有戰爭哪裡就有美利堅,更何況是巴爾幹這麼一個熱點地區。但這次,美國選擇了隔岸觀火,直到後期才姍姍來遲。

美國前期不願參與的原因來自三個方面,其一是越南戰爭的失利給美國人留下了陰影,使其唯恐再陷入一場戰爭的泥潭;其二是由於國際形勢的變化,多極力量逐漸興起。尤其是歐洲自主意識的覺醒,其不願再被美國左右。其三是由於蘇聯的解體,南斯拉夫對於美國人的價值大大縮水。

美國人既無心參與又樂於看歐洲人的笑話,因此選擇隔岸觀火,把問題丟給英法德等國。美國為了保證自身利益,不讓戰爭向東蔓延,僅在馬其頓部署了軍隊,這也是馬其頓得以順利獨立的原因之一。但隨著事態發展,情況越來越惡化,美國人終於下場。

本來在波黑戰爭的第二個年頭,波黑已經快要達成三族分立的共識,但由於美國人的支持,穆斯林最終否決了這一提議,要求更多的地盤。於是,在美國人的援助下,穆斯林一反頹勢,將塞爾維亞人吃掉的地盤又都奪了回來。

美國人之所以支持穆斯林,除了打擊塞爾維亞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想在阿拉伯國家博取好感。而此時,局勢逐漸穩定的俄羅斯也騰出手來,介入巴爾幹亂局之中。

俄、英、法都支持塞爾維亞,而美、德則支持穆斯林與克羅地亞,雙方圍繞南斯拉夫的統與獨展開長時間的博弈。

在這場大國遊戲之中,各國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斷攪和其中,使得巴爾幹地區的動亂長期難以結束。但各國都不想看到局勢升級成為一場新的巴爾幹戰爭,最終選擇居中調停,力主維持現有局面。

奮鬥了一千年,南斯拉夫的強國夢為什麼還是碎了?

▲1999年南斯拉夫被北約轟炸,二十年後人們仍然沒有忘記這一戰爭

於是,南斯拉夫的各部分獨立事實得到承認,力主恢復舊秩序的塞爾維亞只能黯然退讓,曾在世界舞臺大放異彩的南斯拉夫共和國就此成為了歷史。

奮鬥了一千年,南斯拉夫的強國夢為什麼還是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