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的一次中国“股灾”,引发经济危机,大清帝国应声倒下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发达国家,国民通过中介的形式进入证券市场是司空见惯的事,在国内,股票还不适合普通人接触,风险较高。虽然股票还不是常见的东西,但不代表中国的股票出现的晚,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在中国,清朝时期就出现了股票,没错,一个小农经济的半殖民地本封建社会,居然有可以交易的股票。

一百年前的一次中国“股灾”,引发经济危机,大清帝国应声倒下

但是这个大清并没有给大清带来财富,而是成为了大清灭亡的导火索。

大清的股市是哪里来的?

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大清如火如荼的时候,美国福特开始计划降低成本大规模生产汽车,将汽车从奢侈品变成大众消费品,外国列强明白这样一来,汽车原料之一的橡胶必然会成为硬通货,需求庞大而货源短缺必然会导致价格上涨。

一百年前的一次中国“股灾”,引发经济危机,大清帝国应声倒下

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1905年,洋人在上海成立了证券交易所,允许华人参与买卖,但这是一家空头公司。当时上海的股票龙头--兰格志橡胶收到利益驱使,和各大银行形成了一个欺诈性的集团。采用虚假宣传把橡胶的前景描述得花里胡哨的,还做面子工程定期召开会议,营造出一种信誉可靠、实力雄厚、盈利可观的假象。一些股民得到一点甜头之后奔相告知,于是短时间内大家都被利益冲昏了头脑,进行狂热的跟风,说是“全民炒股”毫不为过,大家都投入大量的资金。大清的股民除了平民百姓还有商人还有钱庄甚至还有各种大臣,当时有的钱庄没有足够的钱投入股票还向洋行贷款买股。

一百年前的一次中国“股灾”,引发经济危机,大清帝国应声倒下

现在大家都知道:股票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当时正当所有股民都盲目自信,幻想着在下一个高峰大赚一笔的时候,最大橡胶消费国美国决定在巴西种植橡胶限制进口。消息传来,泡沫破裂,股民急忙的想要抛售手中持有的股票,但是已经来不及了。股灾开始后,庄家要不就是股票崩溃无法支撑只得倒闭,要不就是紧缩放贷业务奄奄一息,总之上海整个金融业濒于瘫痪,甚至全国各大城市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经济动荡,当时清朝整个工商业都遭受了重创。不仅普通人倾家荡产,很多社会名流、皇族、达官显贵的钱也被套住了,这些人更加着急,然后引发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爱新觉罗家族突然没钱了。

股市动荡如何波及晚清政府

一百年前的一次中国“股灾”,引发经济危机,大清帝国应声倒下

当时被资本主义割韭菜的还有一个特殊的“股民”:施典章,他常年驻扎上海,是川汉铁路公司的总收支。大家都知道四川是一个富饶的地方,当时这里要通铁路,可是清王朝已经逐渐沦为了一个半封建半殖民的国家,长期闭关锁国再加上各自割地赔款,国库空虚早已经没有钱拨款修建铁路。于是地方政府“众筹”成立了一家爱国铁路公司,川汉两地商人、农民、地主全部都入资,政府加征各种税和捐,所以大部分人都是倾家荡产被强行加入的:“一点一滴之膏血,类由倾家破产,敲骨吸髓而来”。然而这家公司成立经年,还没有修成几寸铁路,300多万的钱却全部被那些管理级别的人拿来在股市上“保值增值”,最重要的是这钱全部竹篮打水一场空,全部没有了。于是川汉7000万人民异常愤怒,都等着清政府能给一个公道。

一百年前的一次中国“股灾”,引发经济危机,大清帝国应声倒下

然而当时的清政府的国库本来就空空如也,辛丑条约的赔付还欠着一笔巨款不知道该怎么还呢,现在雪上加霜又因为橡胶股票欠着一笔巨额账单要还。穷得响叮当的大清帝国如何赔偿?怎么还?这时有人给出一个主意:出卖铁路。

一百年前的一次中国“股灾”,引发经济危机,大清帝国应声倒下

当时值钱的也只剩一个铁路了,所以当清政府宣布无偿铁路收归国有的时候,因为川汉铁路被捆绑的结结实实的四川省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全民“保路运动”,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地方革命政权,清政府无奈,只能派湖北兵支援四川镇压,然后孙中山领导的同盟军武昌起义攻陷武汉三镇。后面的事情说起来大家应该就更有印象了,辛亥革命一声巨响,一个封建王朝轰然倒塌,从此结束了延续千年的封建帝制,中国大地上便再也没有了皇帝。

一百年前的一次中国“股灾”,引发经济危机,大清帝国应声倒下

一个国家尚且如此,一个人、一个企业又如何能够玩弄股市呢?甚至在大多时候,我们根本无法辨别眼前的投资对象是否可靠,不知道看不见摸不着的真相在何方,就算把鸡蛋放在了很多个篮子里,你甚至都不能保证这些篮子背后的主人是不是同一个人!所以,还是那句话: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