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有男孩子,父母要在這3件事上“捨得”管,孩子以後有本事

相信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後能有出息,尤其是那些家中有男孩的家庭中,因為在很多的父母心中還有這樣一個概念,那就是養兒子是為了自己以後的養老。

那有個這個父母的思想,在培養孩子方面就一定的非常用功,但孩子以後能不能有出息,關鍵問題是要看父母的培養,那從小培養孩子的能力,就可以讓孩子長大能成才。

家中有男孩子,父母要在這3件事上“捨得”管,孩子以後有本事

然而我們能經常聽到這樣的話,“現在的男孩子,抗打擊能力太差了。一個個的不會剝雞蛋,卻一個個的都脆弱的像雞蛋”。

“他們就是生活的太好了,要是讓他們每天去地裡幹活,我看誰還想跳樓” 這樣的話,經常從一些家長的口中聽到。

但其實,這些看起來很現實的話,是不能輕易傳到孩子耳邊的,容易傷及他們的自尊,讓男孩自暴自棄。

家中有男孩子,父母要在這3件事上“捨得”管,孩子以後有本事

現代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長在浮躁與慾望的社會背景下越來越偏重於孩子的智力發展,卻一直不注意孩子的人格和性格培養,這是家庭教育中嚴重的偏差。

家中有男孩子,父母要在這3件事上“捨得”管,孩子以後有本事

往往到15歲之後,看一個人能不能有更為長期的發展,恰恰學歷與造詣並不是最重要的。

真正重要的是這個人的性格,和他以性格為核心的人格。早期對孩子的性格培養得當,更有利於他的長遠發展。

李玫瑾還提出了一個“脫敏”教育的概念,她曾說過,想要孩子有出息,在下面這3件事上父母要捨得。

不要一味的溺愛孩子,否則孩子以後恐怕難成才,俗話說得好:“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家中有男孩子,父母要在這3件事上“捨得”管,孩子以後有本事

養育男孩,聽聽李玫瑾建議:家長越“捨得”3件事,孩子越有本事

一、捨得對孩子“放手”

大多數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對孩子過於溺愛,什麼事情都幫孩子辦好了,也捨不得說孩子一句,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反而是害了孩子。

這種從小被溺愛長大的孩子,自理能力非常差,而且死要面子,養活自己都要費很大力氣,給你養老可能力不從心了,還很可能變成大家口中的“啃老族”,剝削老人的財產和房屋。

家中有男孩子,父母要在這3件事上“捨得”管,孩子以後有本事

二、捨得給孩子“花錢”

“窮養兒富養女”,家長還是太死板了,雖然說窮養兒子,但你不能往死了窮啊,作為父母我們要捨得為孩子花錢,我曾聽過這樣一句話“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所以說你捨得為孩子花錢也就是為自己投資。

節目《少年說》中高二男生楊禹奇就吐槽自己的媽媽對自己很“小氣”。

從小學開始,媽媽就告訴他家裡特別窮,窮得揭不開鍋,以至於他想要買一隻筆都要跟媽媽軟磨硬泡好久。

家中有男孩子,父母要在這3件事上“捨得”管,孩子以後有本事

《少年說》高二男生楊禹奇

他每天都在擔心,家裡哪天就吃不上飯了,後來看到自己家裡買了新車,以為自家終於不用過苦日子了,結果媽媽卻騙他說這是家裡中了彩票買的車。

父母為了鍛鍊他,編了一個又一個無法自圓其說的謊話,終於有一天,再也瞞不住孩子了。

家中有男孩子,父母要在這3件事上“捨得”管,孩子以後有本事

他們認為窮養對於男孩而言,是一種鍛鍊。 在物質上苛待男孩,總是不滿足他們。 這樣能激發男孩性格中的“狠”,激發他們學會吃苦,承受生活中的挫敗。

過頭的結果就是讓男孩對物質,金錢有著更強的慾望。

所以我勸告各位父母,家裡有兒子的一定要捨得給孩子花錢。

當然,錢一定要花在對的地方,尤其是教育上要捨得做投資,孩子以後才能更優秀。

三、捨得讓孩子“犯錯誤”

有的父母小時候把孩子管得特別嚴格,不讓孩子犯一點錯誤,在父母心中自己這樣做是為了孩子好,免得長大之後孩子會走向彎路。

但是父母沒有想過的是,你不去教給孩子如何面對錯誤,面對失敗的經驗,等到他們真正遇上類似的問題,就會選擇最極端的那條路,比如離家出走,自殘,甚至是輕生。

家中有男孩子,父母要在這3件事上“捨得”管,孩子以後有本事

離家出走的小男孩

正所謂失敗乃是成功之母,小時候不讓孩子犯錯誤經歷失敗,長大後孩子一失敗就會氣餒沒勇氣嘗試,最終可能會一事無成,父母一定要引以為戒。

小時候多讓孩子受點挫折沒關係,只要孩子長大不吃虧就好。

想讓孩子有成就,高情商的培養是必不可少的,你可以趁著孩子還小,及時給孩子準備情商培養類書籍,每天抽出十分鐘的時間陪孩子閱讀,幫助孩子養成高情商,好讓孩子能在社會上如魚得水。

教育孩子也要講究適度,孩子在父母寬鬆的環境中成長,感受家庭的溫暖和生活的美好。孩子和父母成為朋友,也就願意聽父母的建議。

家中有男孩子,父母要在這3件事上“捨得”管,孩子以後有本事

苦口婆心說給孩子聽,不如花時間做給孩子看。

我很喜歡以朋友的身份去給孩子們講故事,或者是看繪本的形式,一起成長,我們應該放低姿態,不是嚴厲家長的面孔,而是和孩子一起成長, 畢竟育兒就是育己。

家中有男孩子,父母要在這3件事上“捨得”管,孩子以後有本事

100個老師,也比不上一個合格的父親或母親。3~6歲是孩子性格特點形成的關鍵時期,請家長抓好這個時機,為孩子鋪好未來的路。

家中有男孩子,父母要在這3件事上“捨得”管,孩子以後有本事

可能作為新手父母不知道如何正確的引導孩子,不妨換一個角度,李玫瑾教授給出方法是:可以試試用繪本做引導,往往會達到省時省力的效果。繪本帶給孩子強烈的代入感

,早早的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能做的,這樣孩子會潛移默化的提升自己,哪怕是犯錯了,也願意去聽家長的“說教”。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家中有男孩子,父母要在這3件事上“捨得”管,孩子以後有本事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

家中有男孩子,父母要在這3件事上“捨得”管,孩子以後有本事

人生就好像是一次旅程,成為一家人是緣分。雖然我們在不同的生命起點登上“列車”,因著永遠無法解除的血緣關係,而坐在一起,兒女會長大,父母會衰老,做為父母,應盡我們所能,給予孩子一個好的起點和平臺,讓孩子能夠到那更廣闊的天空去有所作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