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篇》关于研究生频繁跳楼事件,你怎么想?

前几日,一则关于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跳楼身亡的事件频繁被刷屏。

《观点篇》关于研究生频繁跳楼事件,你怎么想?

其中内在原因,大多数人已经明了:家境贫寒、身体有缺陷、选择导师有问题、长时间一事无成……等一系列原因。

我想,得知这个消息的你,除了惋惜,更多的会想: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快要接近象牙塔顶端的人,亲手将他这么久以来的痕迹抹去了?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的社会,等到他毕业,大好的工作与未来在迎接他,他怎么就放弃了?何况他还年轻,人生数十载,他连三分之一都没有度过,为什么?况且近年来,时不时就有研究生身亡的新闻被报道出来,究其原因到底是因为什么?

《观点篇》关于研究生频繁跳楼事件,你怎么想?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2017年12月26日,西安交通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杨宝德在西安灞河中溺亡。

2018年1月5日,同济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陆经纬跳楼身亡。

2018年3月26日,武汉理工大学研三学生陶崇园在宿舍楼坠楼身亡。

……

2019年9月2日,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陈泽民跳楼身亡。

据百度搜索:“研究生自杀事件”,约有1940000条结果;“研究生受导师压迫事件”,约有1320000条结果,“研究生受导师骚扰事件”,约有31200000条结果。

看到这,你的心情肯定和我一样,久久不能平静。

什么时候,我们被誉为知识殿堂更高级的前辈,竟然对自己的生命如此不重视,其原因,到底是什么?

《观点篇》关于研究生频繁跳楼事件,你怎么想?

据了解,近年来研究生频繁轻生,原因无非以下几点:

1.与研究生自身有关。

针对研究生,有两点:

其一是自我排解能力不好,将荣誉看得太重。

一直以来,一路顺风顺水到了研究生,可在某次考试作弊被发现或者奖学金评定落选这种小事上就开始陷入思想的死胡同,从而导致轻生。

其二是与自己选的导师有关。

许多家境贫寒研究生在大学期间靠奖学金与兼职度日。

研究生期间看文献、做实验、发论文、与导师交流。在这期间,若导师一心向学术发展:专心看文献、做实验、得数据、发表文章;则研究生也会发挥刻苦学习的品质,跟随导师的步伐迈向成功的殿堂;若导师在学术发展之外,还兼职开公司。那么研究生会有两种结果:

在努力获得学术的成就同时,在导师的公司也有一定的话语权。其中,不乏研究生自身是位有能力肯吃苦的人,导师是位赏罚分明有责任的人。

没有获得学术成就,还被当做免费劳动力。研究生一开始就选错了人生导师,从此步入了人生另一个转折点:慢慢被压迫、被欺凌、毕业的日子遥遥无期、终不堪忍受纵身一跃,将二十几年来的努力全部归之于零。

2.与学校有关。

针对导师。

学校首先会考虑这位导师在学术上所做的造诣,其次才考虑其他。

这样一来,一些导师在学术上有所造诣,便当担大任,可殊不知,导师人品实在不敢恭维。压榨学生、骚扰学生、毫无师德可言,为神圣的学术圈带来一股“拜金”的浮躁之风。在这种导师带领下的研究生,长久以往心里不堪重负跳楼解脱;或者心理扭曲走上危害国家的道路都是不难预见的。

针对学生。

学校只注重学生学术发展,不在乎学生内心需求。

只要参加国赛、发表学术论文、取得某项成就,学生就可以获得荣誉、奖学金、更好的资源。没人在乎某些学生的成果是否被别人窃取了、没人在乎某些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已经不吃不喝几天、没人在乎某些学生是不是在长久以来的抑郁下几次三番动过轻生的念头,最后那纵身一跃只不过是到了一个临界点,也就是遇到了压死骆驼的那最后一根稻草。

3.与导师有关。

导师不能坚守本心。

许是在学术圈时间久了,导师也不能坚守本心。

畅游在浩瀚的文献里没有躺在金钱中或者坐等别人的服务带来的感觉舒服,于是久而久之,导师便也成为学术圈的一个污点。

但刚刚熬过那段苦苦摸索的求学岁月的学生,他们以为选择了导师,就会离成功更近一步,殊不知,他们将自己亲手送上了一条不归路。

导师一直以来就没有师德。

靠自己学生的文章进入学术圈的上一层,进而利用手中的权利将学生逼入死胡同。

要红包、要文章、要佣人都是小事,重要的是,他要学生的“命”!一个家庭几十年来的希望,在一朝一夕间的磋磨中丧失了对生活的兴趣,这样的导师,其心可诛。

近年来,由于翟天临学术造假的事件,使得学术圈兴起了一股大查毕业论文以及严查毕业论文的事。若系统检索出学生毕业论文重复率高,将不予毕业。自此,朋友圈微博处处可见对毕业论文一改再改的感叹以及对翟天临“问候”的话语。

《观点篇》关于研究生频繁跳楼事件,你怎么想?

可如今,在学术圈一条条鲜活的生命逐渐结束于人生最美好的年纪,这个社会,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

1.针对高校。

高校应该在研究生班级以及导师实验处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

前者关注研究生的心理状况以及生活动向,使其在追求学术的期间可以积极阳光,刻苦认真;后者关注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动向,若察觉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不同于一般的导师与研究生关系,应立即调查。若是研究生的问题,应勒令退学,若是导师的问题,则撤销其教学资格与职务,避免以上的惨剧发生。

但这样一来,高校投入的经费会增多,管理人员会扩充,可能还会发生一些子虚乌有的事,这就需要高校的管理部门统筹协调。

2.针对社会。

消息一出,我们除了查明这件事件之外,更多的,是规避此类事件今后不再发生。

对于国家。国家应该设立专门的检举部门,其涉及广度不应该只是在高校,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应该全覆盖。提倡匿名保护机制,保护检举人的人身安全与利益。若一查明,立即执行相应的处罚。若消息虚假,也需对检举人做出相应的处罚。

对于你我。我们应该在了解一件事情之前不要妄下判断,等待警方的调查结果与真相浮出水面,并且只在必要的时候发挥自己作为公民的权益。

3.针对学生自身。

在求学期间遇见压迫、欺凌、骚扰诸如此类的事,应积极向有关部门反应,不要害怕会遭到老师的报复。比起以后万念俱灰放弃生命,现在的奔走相告投诉无门根本没什么,起码现在的你还有希望,最重要的是:你还活着!

除此之外,你应该明确自己的需求。

想要赚钱就去工作;想要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做好寂寂无名的准备;想要学历更高一点前途更好一点,就要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玻璃心不能有!

因为一点小事寻死觅活不值得,人生那么长,不经历一番风雨怎么可能?但经历太多风雨了,你也应该去学着反抗或者倾诉。

《观点篇》关于研究生频繁跳楼事件,你怎么想?

综上,关于研究生频繁跳楼的事件。我们除了敲响警钟规避之外,更多的是杜绝它以后的发生。

希望我们国家与家庭辛苦培育出来的高校学生,可以在求学的途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做学术守得住寂寞、吃得下劳苦、排得了忧愁。

希望导师在追求学术的同时不忘初心。担得了责任、引得了方向、对得起自己。

也希望国家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将这种事扼杀在萌芽中,给学术界腾出一片净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