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年铸就辉煌历史,我们的信仰到底在哪儿?

常在网上看到一些言论——

儒学就是重文轻武!

儒家文化的软弱性造成了中国人屡次挨打的历史,儒家文化阉割了中国人的尚武精神!

儒家思想、宋朝理学阉割了中华民族的“骨气”,使中华民族进取心丧失!

儒家思想是中国落后的根源!

数千年铸就辉煌历史,我们的信仰到底在哪儿?

可以说,十年前我也是持有类似这样观点者,但是接触的多了,知识结构更丰富以后,我为以前的浅薄而感到羞愧,为很多网友门感到悲哀!为这个国家,为这个民族悲哀!

“儒家思想阉割了中华民族得尚武精神,儒家思想是中国落后的根源!” 这样一个愚蠢的谣言在中华传统文明已经衰落的新中国得到太多人的公识,以致成了一股潮流。仿佛是不把儒家思想挖出来鞭尸就不足以显示自己对新文化运动先贤的尊重。

我找不出这个言论的源头,只好断定可能是出自《狼图腾》这本销量火爆而又充满无知,充满谎言,充满丑恶的书。这本书对仅看过历史教材的人有很大的误导性!礼崩乐坏乃至于此,谣言传播于愚昧人中间,谣言止于智者。

数千年铸就辉煌历史,我们的信仰到底在哪儿?

儒家文化阉割了中国人的尚武精神吗?

我们看看孔子提倡教授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其中“射”与“御”就是射箭和驾驶战车这两门技术,这是彻彻底底的战争技术啊!孔子把战争技术作为儒家弟子的必修课,为什么还是说孔子不尚武?儒学不尚武?“数”就是数学,这是所有科学的基础,把数学作为儒家的重要学科的孔子又成了中国科技发展的刽子手,列位,这符合逻辑吗?

数千年铸就辉煌历史,我们的信仰到底在哪儿?

子贡问:“居父母之仇,如之何?” 孔子回答说:“寝席耽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反兵而斗。” 公羊曰:“九世之仇犹可报乎?”孔子认为:“王道复古,尊王攘夷。十世之仇,犹可报也!”

主张不仕、反兵而斗,报父母之仇的儒家,怎么能缺少尚武精神?

提倡尊王攘夷,认为十世之仇都要报的人,怎么能缺少尚武精神?

主张复仇,要以暴制暴的人,怎么能缺少尚武精神?

数千年铸就辉煌历史,我们的信仰到底在哪儿?

孔子说:“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还说:“见义不为,无勇也。”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儒家提倡见义勇为,儒家是非常提倡勇的,提倡勇不尚武吗?孔子认为勇不可缺少,儒家思想哪里表现得软弱?

数千年铸就辉煌历史,我们的信仰到底在哪儿?

孔子说:“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孔子主张“知、欲、勇、艺、乐”全面发展。勇是儒家思想的主要核心内容,儒家思想哪里缺 少的尚武精神?

孔子说:“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子贡说:“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

孟子说“浩然之气,集义所生。”

这明确的表明孔子及儒家学派主张文武之道——儒家要求文武皆备,儒家主张要不断积累,才能达到浩然之气。何为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是软弱吗?威武不能屈,这是儒家思想软弱吗?

数千年铸就辉煌历史,我们的信仰到底在哪儿?

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此中和之极致也,这是儒家人追求的完美状态。勇武不等于残暴,成吉思汗的人气在中国远超孔子,是因为成吉思汗更能满足你们心中炫耀的欲望吗?成吉思汗与孔子相比,不啻于寒鸦之比鸾凤,驽马之比麒麟。

数千年铸就辉煌历史,我们的信仰到底在哪儿?

这个时代的儒家文化几乎要被铲除殆尽,但融入每个中国人骨子里的儒家气质却无法消除,显示生活和思想领域极大的不对称导致了中国社会一系列丑恶现象的产生,这还不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吗?拿起被扔进角落的儒家经典,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看一看,你才会认识到祖先给我门留下了什么样的遗产,你才会发现——“中国人没有信仰”是一句多么恶毒的谎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