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一段時間,讀完蔣勳的所有書,理解了最簡單的生活就是富足

2014年,蔣勳把都市生活做了舍離,不看電視,減少刷手機,帶著筆、墨、幾本書、簡單的行李,搬到臺東的小農村:池上。

我用一段時間,讀完蔣勳的所有書,理解了最簡單的生活就是富足

他住進廢棄60年的老宿舍,當時他挑了三套房中最破的一個。因為那個比較像他童年時代的樣子。

我用一段時間,讀完蔣勳的所有書,理解了最簡單的生活就是富足

除了換床鋪幾乎保留原樣,跟著農民“日出而做,日入而息”,重新找回身體的自然秩序,“人離開土地、空氣、水才會活不下去,我覺得自己在池上好富有。”

我用一段時間,讀完蔣勳的所有書,理解了最簡單的生活就是富足

他說,好的秩序就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風雨該來時來,該走時走,恰如其度。

節氣不亂,人世不亂。

有時候,迴歸鄉村,置身田野,過最簡單的生活,就是富足。


我用一段時間,讀完蔣勳的所有書,理解了最簡單的生活就是富足

我比較喜歡他的狀態和心態,於是對他比較感興趣。

我用集中分類攻克法,研讀了他出版的所有書,今天我們聊聊《蔣勳說文學:從詩經到陶淵明》。

我用一段時間,讀完蔣勳的所有書,理解了最簡單的生活就是富足

以前我們都知道詩經,但是從來沒有探究為什麼叫做詩經。

從西漢開始,“詩”被奉為了“經”。其實,《詩經》最早並不是一本書,它是人們在桑樹底下唱的歌,然後被記錄下來,稱為“詩”。

西漢時,人們認為“詩”裡面的情感對人有很大的教化作用,所以稱之為“經”。自此,《詩 經》才開始和《周易》、《禮記》、《尚書》、《春秋》放在一起,被稱為“五經”。

那什麼叫“經”?說白了,就是文化的正統、主流。用更粗淺的話講,就是教科書。所謂的五經,就是五種教科書。所有的知識分子在讀書的過程中都要接受這五本教科書的薰陶。

孔子說“不讀《詩》,無以言”,意思是你如果不讀《詩經》,連開口講話的資格都沒有,所以“經”有很強的文化意義,它是被官方規定成範本的東西。

讀這本書,你別想著一次把它讀明白,如果不是文學有一定造詣,你很難做到一次讀懂讀明白。

我建議可以作為一個圖書導航,沒事翻一翻。

比如,蔣勳提到:“可是我非常喜歡《毛詩序》,喜歡它所說的“情動於中,而形於言”。“情動於中”是所有藝術裡最重要的內容。

看到這,我讀了我從來未曾聽書過的《毛詩序》,喜歡其中的幾句話:

1、“耕者讓畔,行者讓路。” 種田的人們,將田界讓予對方,而行路的人,會讓對方先走。形容發社會風氣非常的和諧。

2、“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提意見的人,只要是有善意之心的,便沒有什麼過錯。聽到的人,即便自己不具有對方所提出的缺點,也應當引以為戒。

3、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

詩歌生成及詩與志、情、言有關係,詩是詩人情志的語言表達,詩人內心的情志用語言進行表達,詩歌才能生成。若無語言表達,情志存在於詩人的內心,就談不上詩。

我曾經好奇蔣勳基於什麼原因到池上作為駐村藝術家,看到書中這段話,我就明白了。

“個人再大的哀傷,都會被大自然擔待,沒有什麼東西是不能過去的。” 在田裡的時候就曾在想。我們都活在水泥製成的城市中,離泥土越來越遠。

越來越不能感知到培育了這個世界上所有生命的泥土的力量和厚重。

我用一段時間,讀完蔣勳的所有書,理解了最簡單的生活就是富足

人性坦蕩得一清如水時,就會看到最美的東西,而當一個人有了心機,所有東西就都不見了。這個“迷”其實是迷失了。有時候回想自己的一生,會覺得所謂的迷失是因為執著,你一旦刻意要某個東西,肯定就找不回來了。

延伸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